霧霾成了新常态,霧霾中的北京人怎麼應對如此災害?看看霾中衆生相,人性的各個層面也由此窺見一斑。
惹不起,躲得起
霧霾臨頭,有條件的人采取了這一招:惹不起,躲得起。
辛麗是個設計師,也是個自由職業者,老公是一家公司的老總,女兒還在上幼兒園。很早的時候他們就在延慶的山腳下租了一塊地,逢周末或者節假日就去山裡小住幾天,享受鄉村生活樂趣。
霧霾連日盤桓不去,辛麗就帶着女兒常住延慶農家小院,讓老公戰鬥在霧霾第一線。山裡空氣清新,母女倆樂不思蜀,辛麗每天将湛藍的天空拍下來,發到朋友圈裡。那些天天在曬霾照的朋友看了羨慕不已。
王紅嫁入了“财主家”,吃穿用度都優于常人,年紀輕輕就辭去了工作四處遊山玩水。夫妻倆婚後十幾年裡一直沒要孩子,據王紅自己說是為保持身材,初嫁時就跟老公約定的;周圍也有人猜測可能兩人中有一方不能生育。不管是什麼原因,王紅日子過得很是逍遙。他們家在市裡有幾處房産,還在郊區山清水秀處購置了房産。霧霾預報一來,王紅自己就開車直奔郊區,過起了綠色環保的生活。
金國華在一家國企上班,收入還算不錯,這些天利用周末一直在跑郊區看房子,自己滿意後還帶父母一起去看。幾次看下來還是舉棋不定:環境當然是沒得說,不過房價離自己能承受的價格還是有一段距離。好在他父母退休多年,積蓄還算可以,于是大家一商量,就定下了一處房子,金國華拿出了10萬元,父母出了另外的30萬元,一處很像樣的鄉下小院就拿到手了。金國華計劃得很好——平時他父母住在那裡好躲避霧霾,一到周末他就開車帶老婆孩子過去吃鐵鍋柴雞,呼吸新鮮空氣,樂享綠色天倫。
金國華父母這樣的人在北京占了一定的比例:高工、高知或者高級教師,退休工資不低,子女都出息了,平時生活不用花老人的錢;相反,老人有什麼事情需要花大錢,子女還能拿出點錢來幫助老人。當然這個比例不會太高,有些老人收入不低,但子女混得一般,遇買房買車還得向老人伸手,如此一來,老夫妻隻好跟子女一起待在霧霾第一線。
辛麗這樣的例子就更少,有些自由職業者雖然也收入不低,但孩子已經入學了,不可能跟着大人住鄉下。相反,大人還得接送和伺候孩子,霧霾根本就躲不過去。
王紅這樣的則更少,大多數富婆有錢也有孩子,鄉下是不能待的,房子怎麼也得是學區房,二環以裡是首選,于是注定要承受霧霾生活。
當然,為數極少的土豪例外,他們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是要送出國的,孩子的娘是要陪讀的,留下孩子的爹在北京掙大錢,母子倆在藍天白雲下呼吸得很舒暢。我一個朋友的家庭狀況就是如此,他老婆回北京“探親”時送給我們一大包藍莓幹,說是平日裡無事跑野外摘後曬幹了帶回來的。在北京賣好幾十塊錢一斤的藍莓幹,她隻是像我們摘野酸棗似的一摘就是一大包,如此生活怎不令人羨慕。
照此看來,有錢沒閑、有閑沒錢或者沒錢沒閑,霧霾照樣躲不起;躲不起的,占北京人的大多數。
埋頭大發霧霾财
豐台區王佐鄉,估摸大多數人都沒怎麼聽說過這個地方,但若提起世界地熱博覽園,一些好在周末出遊的人沒準在那裡泡過溫泉。每到周末,很多人開着車前來泡澡,把附近小區的停車場都占滿了。近來情況更嚴重了,車都停到路兩邊了,造成了南宮迎賓路的交通堵塞。原來,自去年秋天開始,地熱博覽園的老闆叫人在對面一塊空地上堆起了幾個土丘,來往的路人也看不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待到天一冷,土丘和四周鋪上了人造雪,成了一處人工滑雪場。這一來,周末一到,這一片就更熱鬧了——大人帶着小孩前來滑雪,滑雪場的保安就跟交警似的站門口指揮交通,賣爆米花、賣煎餅的小商販占據了人行道。
如此情景隻在節假日裡見得到,可是霧霾紅色預警一來,中小學放了4天假,南宮的人工滑雪場連着發了4天财。那些天,很多家長帶着孩子早早就趕來,陪着孩子瘋玩了一整天。滑雪場裡的停車場不夠用,南宮迎賓路被擠得水洩不通。
也有很多人在發霧霾财,比如花卉市場裡,那些據說能吸收各種有害氣體的花草賣得格外好。至于各種牌子的空氣淨化器,這些日子裡銷量大漲,從幾百到幾千的,從國産的到進口的,都有不少人在消費。賣口罩的自然更是賺狠了,大街上、公交車和地鐵裡,成了一片口罩的海洋。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9日報道稱,一個月以來,在淘寶購物網站上,口罩和空氣淨化器的搜索量分别激增141.5%和50.9%,這兩個數據是淘寶在網上公布的。報道稱,從11月30日到12月6日,淘寶網的口罩搜索次數為606031次。在此期間,華北大部分地區都籠罩在危險的霧霾之下。這周的數字比上月同期增長41.4%,比去年同期增長13.2%。然而,口罩和空氣淨化器還不是霧霾天最火爆的産品——《中國日報》稱,過去一周來,在某些霧霾嚴重的城市,安全套的搜索量超過了空氣質量比較好的城市。是因為人們在避免外出時轉向其他消遣嗎?并不是,《中國日報》援引淘寶的統計數據稱:“人們更擔心未來寶寶的質量,設法避免在霧霾天懷孕。”這答案聽起來真叫人心酸……
除了後幾種生意還算說得過去,滑雪場掙的純粹是昧心錢。當然也得有那種沒心沒肺的家長不顧孩子死活,硬要拿了銀子往這種不良商人手裡送。大霧天高速路為交通安全都要封路,重度霧霾天學校為了孩子健康而停課,倒成了那些腦子進水的家長帶孩子戶外活動日了。
北京版的“寂靜嶺”
專家和媒體一再告誡:霧霾天盡量減少出門,不要暴露在霧霾中。
對此衷告,上班族是無可奈何——對寫字間裡的白領來說,向往已久的網絡化辦公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更有許多工種必須是在露天的,比如交警,比如環衛工等。
那麼,退休老人是不是就貓在家裡,養養花,打打牌,看看電視劇了?大多數老年人無奈之下隻能采取這樣的方式,盡量減少霧霾帶來的危害。家中子女若是孝順,給老人買了空氣淨化器,用慣後就更不愛往外面跑了。
少數老人,尤其是跳慣了廣場舞的大媽們,一天不跳腳就發癢,再大的霾也擋不住她們的舞步。她們豪邁,她們奮發,人定勝天的理念深入了她們的骨髓,她們認為再厲害的霧霾也被自己踩在了腳下。有好事者把她們的舞姿傳到了網上,并給這詭異的畫面起名為北京版的《寂靜嶺》。
這其中有些人,習慣了走步、晨練,他們認為鍛煉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跟霧霾帶來的負面作用相比,堅持在戶外健身的好處多多。盡管電視上一再告誡要少暴露在霧霾中,他們還是認定這個道理:退休多年,之所以身體一直很硬朗,就是因為經年的堅持鍛煉,讓他們遠離病痛,避開打針吃藥。
更有人在霧霾中運動量不減,單杠玩了再玩雙杠,做完俯卧撐再拿個大頂,身手依然矯健。一問到他們何以不懼霧霾,答案卻令人吃驚:病病歪歪在屋子裡待着是個死,霧霾中這樣折騰也是個死,不如就這樣痛痛快快一死了之,省得瀝瀝拉拉躺病床上活受罪,還給子女添麻煩。
人真的能不畏懼死嗎?未必。那些霧霾天裡堅持鍛煉的老人大多數是低收入者,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有着啃老的子女,他們日子過得異常艱辛,害怕得病,害怕災變,人日益變得麻木,被生活的慣性朝前推動着,過一天是一天,走到哪兒算哪兒。
口罩生意火了讓人迷糊的“雞湯”
霧霾成了北京人關注的焦點,那些勵志高手、煲“雞湯”的能人自然也不甘寂寞。
面對霧霾,于丹選擇了她最擅長的心靈雞湯,她告訴大家,可以“關上門窗,盡量不讓霧霾進到家裡;打開空氣淨化器,盡量不讓霧霾進到肺裡;如果這都沒用了,就隻有憑自己的精神防護,不讓霧霾進到心裡”。
于丹的心靈雞湯近些年來已經不大靈光了,這次面對霧霾她炖出來的“雞湯”更是招來一片譏諷。霧霾這東西看似天災,實則屬于人禍,是因對環境的無盡開采與破壞造成的。要消弭這種災害,需要上下齊心,制定出好的政策,發揮人的能動性,采用各種先進技術,積極治理大氣污染,還首都一片蔚藍的天空,這才是消除霧霾的根本之道,而不是消極地躲進小屋,各自“閉關”修煉。
陰霧重重,也招出來各路“法王”和“活佛”,各顯神通,大參野狐禅,妄稱前來點化芸芸衆生。
這類天曉得是什麼的活佛,倒也精通互聯網的妙用,懂得利用網絡來推銷自己。有個慧廣法師在自己的博客中說:“我們作為修行人,作為智者,就要勇敢面對。災難随時都會發生,但是要随時把握自己的心。心裡有所準備,世界末日是我們人類自己造成的,有一天肯定會到來。但如果我們自己心裡有所準備,就沒有什麼了。死亡并不可怕,生病也不可怕,若是你明白了死亡的真相,明白了生病的緣由,就不會再害怕了。因為我們的靈魂不會死,真正有修行的人就是換個軀殼,換個肉體,就像換件衣服一樣。對疾病無所恐懼,真正勇敢地去面對疾病和痛苦的人,才是真正有修行的人,真正有成就的人。時刻确定霧霾污染不了自己的菩提心,才是我們現在需要時刻警醒自己的重中之重。”
這個大和尚看來是忘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道理,道行太淺,這類低級的布道很難忽悠人,博客的點擊量很低,還遠遠比不上心靈雞湯大師于教授。
以犬儒主義應對霧霾
漫天的霧霾遮蔽下,人們看不到出路,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于是編出各種段子來自嘲,以此化解心中的無奈感。一時間,微博、微信上有關霧霾的段子鋪天蓋地而來,轉載率很高——
某人到呼倫貝爾旅遊,一下飛機來個深呼吸,嘩,空氣太新鮮,質量太好,身體一時接受不了,立馬暈了過去。急救人員來到了問:哪兒來的?答:北京。急救員将氧氣筒的管接到汽車的排氣管上,讓他吸溜了幾口,醒了!
剛才聽北京交通台的廣播,一個哥們兒打電話和主持人交流,都快哭了,說外面霧太大看不清紅綠燈,車開到中間看清是紅燈了,都連闖了四五個了,咋辦啊?主持人安慰他說,沒事,霧大,照不清你車牌号!
北京後海酒吧,一群人在聊天。甲說:霧霾太大了,我去奧運村遛一圈狗,回來一看,擦!把别人家狗牽回來了。乙說:是的,今天我去中關村一小接孩子放學,結果把别人兒子領回來了……丙大叫不好,便沖了出去。大家不解,丁說:他媳婦今天去西單買衣服,到現在還沒回來……
到公園約會相對象。等了半天沒見女友來,一打電話,她說她也坐在那把椅子上。我一摸身邊還真有一裘皮大衣美女,親了一陣後,發現是條哈士奇。
霧是帝都厚,霾是北京純。要想除霾,基本靠風。一個出租車司機望着車外濃濃的霧霾,說出了一句精辟的總結:靠風活着。
編段子歸編段子,綠色出行的人越來越少,犬儒主義不解決任何問題,人們在加速自身毀滅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編輯·宋國強)
堅持在霧霾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