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三進赤都尋舊址,繪描壯景獻丹心

三進赤都尋舊址,繪描壯景獻丹心

時間:2024-11-08 03:11:01

文/董希源

瑞金是舉世聞名的紅色故都,素有“共和國搖籃”之稱,它波瀾壯闊的革命鬥争曆史一直吸引着我。自從去年開始大型紅色曆史題材的創作以後,我就把到瑞金的寫生列為一項最重要的創作任務,并提前在去年10月底專門前往采風,尋訪紅色遺迹,查閱圖片資料,搜集創作素材,醞釀創作思路,構思初步草圖。今年5月16日,我第三次來到瑞金葉坪,在毛主席舊居前現場寫生,這也是我今年紅色寫生之旅的第二十六站。

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葉坪村紅色遺址上的每一幢曆史建築都很重要,但它們又不能全部放進畫面,那該怎麼取舍?要以什麼作為表現主體?盡管我之前早有構思,不過我到了現場後仍是反複推敲,不斷讨論,多方征求意見,最後再确定創作方案。站在毛主席舊居前,但見葉坪四處古木參天,綠草如茵,幢幢米黃色曆史老建築掩映在古樟樹冠之中,毛主席舊居就是其中一幢兩層樓的贛南民居。舊居後面,有一棵千年古樟木,樹被木栅欄圍着,樹主幹已經蝕透中空了,一截幾米長幾乎全部枯朽的軀幹外殼也掉在地面上。這裡就是毛主席當年的讀書閱報處,有一次毛主席在此樹下看書,國民黨飛機的一顆炸彈掉下來,正好落在樹上,所幸沒有爆炸,後來古樟還遭到過一次雷擊。但這些災難都沒有将這棵有着頑強意志的老樟徹底擊垮,樹主幹剩下的另一半仍舊不可遏制在茁壯成長,枝繁葉茂,而更神奇的是掉在地面上的那一截竟然吐出新芽長出新枝,生機勃勃。

毛主席舊居以及枯木逢春、老樹新芽的這段生動故事,令每一個來此參觀者都無不啧啧稱奇,它也理所當然地成為我這次寫生創作中重點突出的表現主體。為了能夠酣暢淋漓地抒發自己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更好地表達紅色創作的主旨,突出與毛主席有着生死不解之緣的千年古樟那蒼勁高大的形象,我還特地帶來了一件丈六匹的巨宣,并在畫面中心位置開筆,中鋒連勾帶皴,用筆繁複,認真刻畫細節,濃墨淡墨交替複皴,在樹幹的背凹處更是皴擦多遍,使得前濃後淡的樹幹細節層次分明,整棵千年古樟的古樸滄桑、厚重遒勁、頑強生機的意境也得以較完整地表達出來。這棵有着頑強生命力的千年古樟,也暗喻着紅軍是打不垮的,革命的紅色事業永遠後繼有人。接着我又改小管細筆中鋒,工描精勾出毛主席舊居這座兩層小樓,從屋角飛檐到窗棂門框,尤其是夾在古樹枯幹片中那棵尚未爆炸的航空炸彈,每一個細部毫節都精準到位,以更客觀真實地還原曆史狀貌。一俟畫面主體勾畫清楚,我便又開始用手中的筆組織調度場面的其他幾個重要元素:子彈型的紅軍烈士紀念塔、台狀式的紅軍檢閱台、列甯台以及中華蘇維埃一大會議舊址,并畫出成片成群的奇樟古木,以那參入雲天的橫幹斜枝、茂葉樹冠作為紐帶,将各個分散的曆史建築點聯系起來,從而連串起一個完整的曆史畫面。

等我将初稿畫完時,已經是夕陽西下,此時的葉坪,四周一片安詳甯靜,那些曆史老建築正無聲地矗立在這裡,同樣是黃色的牆、黑色的瓦、小小的方窗、簡陋的木門,然而,牆角潮濕的印記和台階上濕滑的苔藓,分明在告訴人們,那段令人難忘的艱苦歲月早已镌刻在這片紅土地上,它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我在畫面中所要表達的筆墨語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