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林金安吳雪梅趙曉媛李.."/>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互聯網時代教育出版新模式的思考與實踐

互聯網時代教育出版新模式的思考與實踐

時間:2024-11-08 03:01:59


    囗林金安吳雪梅趙曉媛李光躍

[摘要]互聯網正在改變着知識的傳播方式和學習方式,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等新型在線課程的迅速興起,對高校的教育教學産生了重大影響,也對教育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從在線課程建設與高校教學需求變化、教育出版面臨的新要求等方面,分析了傳統紙質教材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在線課程的教育出版新模式。

[關鍵詞]教育出版新模式在線課程

[中圖分類号]G23

[文獻标識碼]A

一、引言

近年來,随着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大數據、雲計算的出現和運用,互聯網正在改變知識的傳播方式和學習方式。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等新型在線課程的迅速興起,加快了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了教學内容、方法和模式的深刻變革,對高校的教育教學産生了重大影響。

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啟動了“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到“十一五”末累計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3909門,帶動建設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超過10000門。“十二五”期間教育部又啟動了“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項目,建成了一大批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和中國大學慕課。2015年4月《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發布,進一步推動了在線課程建設和高校教育教學改革。

教育出版的發展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密切相關。當前,中國的高等教育已到了一個重大的變革期,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倒逼高校必須變革教學方式方法,向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方向轉變。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對教育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在線課程的發展和高校教育教學需求的巨大變化,傳統的紙質教材已不能适應當前高校教學的需要,教育出版面臨着巨大的發展壓力。各個出版社都在研究對策,紛紛研發數字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高教社)曆來重視研究技術發展與教育教學改革對教育出版的影響和機遇。高教社從2009年開始就在思考如何将在線課程建設的成果與教育出版有機結合,研發出能夠适應高校新需求的産品。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高教社初步形成了新形态教材、數字課程出版與定制應用和數字教程三種教育出版新模式,我們希望得到專家、出版同行的積極反饋,共同推進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出版更好發展。

二、對教育出版新模式的思考

1.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呈現的新特點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态,高等教育承擔着全面提高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的新使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通過“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讨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1]。

課程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曆來重視課程建設,并通過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等手段不斷加強和提高課程建設的質量。在“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推動和引導下,特别是近年來以慕課為代表的國内外在線開放課程快速興起的背景下,廣大高校和教師建成了一大批優質課程和相關課程教學資源,為高校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撐,“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模式将成為高校教學的新常态。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正在教學理念持續變革中,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束縛,朝着教學資源開放化、學生學習個性化、教學方式混合化、學習過程社會化的方向轉變。

2.教育出版面臨的新要求

在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和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模式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學需求正在發生日益明顯的變化。傳統紙質教材因其傳播單向,呈現形式單調,教學内容更新慢,印刷和儲運成本高,難以滿足個性化需求等弊端,已很難适應當前高校教師和學生的需要。如何研發适合學生個性化學習和教師創新教學方法的新型教材和服務産品成為現實的課題。

《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設的若幹意見》提出,“鼓勵編寫、出版不同載體和不同形式的教材”,“不斷豐富教材類型,繼續開發數字化教材”[2]。2010年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産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指出,“數字出版是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内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内容産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發展數字出版對于“轉變出版業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鼓勵傳統出版單位開展網絡出版業務”[3]。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财政部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出“堅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内容建設為根本,充分運用新技術,創新出版方式、提高出版效能”[4]。國家主管部門制定的指導意見為教育出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3.教育出版轉型升級的新基點

高教社有着較長的數字化産品研發曆史,在承擔科技部“96-750項目”“新世紀網絡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和“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過程中,編輯和技術人員有機會及時了解和掌握高校的實際教學需要,數字出版的研發能力得到了提高。這些實踐的基礎和當前高校的需求,促使我們深入思考傳統的教材出版如何與在線課程結合,将高校鮮活的教學實踐通過互聯網與教育出版有機融合,給高校提供新的産品和服務的同時,實現教育出版的轉型升級。

我們在廣泛的調研中發現,雖然高校已經建設了一大批優質的在線課程和相關課程教學資源,但是在實際教學應用中還沒有很好地得到應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學觀念、教師工作量等問題,也有數字知識産權的共享機制、網絡平台等問題。如果通過合理的機制解決資源有效利用的問題,就意味着我們找到了教育出版發展新的市場。而雲存儲、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網絡出版在學術出版領域的成功應用等,使我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新路徑,就是以在線課程為基礎,重新構建教育出版的模式,即新形态教材、數字課程出版與定制應用和數字教程三種新模式。新的出版模式實現了有效的數字知識産權保護,形成了共建共享、持續發展的機制,促進了優質在線課程資源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三、教育出版新模式的實踐

基于以上對高等教育和教育出版的分析與思考,高教社通過整合傳統教育出版與數字化技術,形成了具有高教社特色的新形态教材、數字課程出版與定制應用和數字教程出版模式。

1.新形态教材

新形态教材是紙質教材與數字課程(基礎版)有機融合的新型教材,它具有以下特點:(1)紙質教材内容與數字資源同步規劃和創作,并通過精心設計的版式和網絡支持,實現紙質教材與數字課程(基礎版)内容的一體化;(2)紙質教材内容更加精練,比現有的教材要薄,價格相對低廉;(3)數字課程(基礎版)中具有豐富的數字教學資源,與紙質教材内容緊密配合,既是對紙質教材的補充和拓展,又提供了更為方便快捷的内容更新途徑;(4)豐富的數字教學資源為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創設了空間,能夠滿足不同學校、專業、學習者個性化的教學要求。

新形态教材可以針對不同學科的課程特點和教學需求,在内容的設計上有着不同側重。例如,對于高等數學、物理等抽象性、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教材,數字課程(基礎版)通過大量演示程序、動畫、微課等動态、直觀的數字資源,以形象化的手段取代繁瑣的文字描述,彌補了傳統教材在表現形式上的不足,同時有效控制紙質教材篇幅,使得教材内容主線清晰,降低印制成本,将産品定價控制在合适的水平。生命科學類的數字課程(基礎版)則可根據其直觀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側重彩色圖像圖片、實驗實習操作視頻等内容,以更好地适應教學的需要。另外,數字課程(基礎版)中的擴展專題等輔學類内容拓寬了學生視野,幫助學習者更好地了解課程要點、學科前沿,以及理論學習、科研實踐、社會生活間的關系,掌握課程學習方法。索引、參考文獻、附表等配有二維碼訪問途徑,方便使用者通過移動設備即時獲取和查詢。因此,新形态教材一經推出,就以其豐富的内容、精緻的版式和合适的價格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認可,進一步增強了高教社教材的市場競争力。高教社已經出版近500種新形态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2.數字課程出版與定制應用

數字課程出版是将傳統教材出版向課程出版拓展形成的全新出版模式,它能夠将教學内容、教學活動和教學環境有機結合,突破了傳統教材出版在内容和呈現形式上的限制。數字課程與傳統教材相比,其優點是具有豐富的内容呈現方式、可以開展實際的教學活動、能夠支撐形成性評價。高教社通過平台(包括軟件平台、硬件平台和宣傳推廣平台)、服務(包括豐富的出版資源、專職技術人員與專業編輯隊伍)和出版(包括出版物的版權保護、銷售推廣渠道)給高校和教師提供支持,幫助教師擺脫繁瑣信息技術的束縛,使他們能夠專注于課程和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從而提高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

出版的數字課程可以首先應用于本校的教學。教師借助數字課程的支撐,可以進行翻轉課堂、混合式、讨論式、PBL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的實施,推動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果。數字課程中設置了教學視頻、演示文檔、重點難點詳解、動畫、習題、參考文獻等豐富的自主學習資源,對學習數字資源的數量、質量,甚至學習流程進行詳細設計和具體要求。教學應用方式多種多樣,可以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而定,如可以将數字課程的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進行混合式教學,也可将部分章節的理論學習全部在數字課程完成,課堂上進行交流讨論,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甚至還可完全作為參考資料,供不同專業、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習者根據自身需求自主學習使用。

如果說數字課程出版主要适用于優秀在線課程的話,那麼數字課程定制應用主要适用于一些建設水平和教學能力尚有待提升的高校課程,教師可以借助已經出版的數字課程,通過購買全部或部分内容,再加入自身的特色内容和教學設計,就能以較短的時間和較低的成本,快速形成适應于本校教學的數字課程,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數字課程出版這一創新的出版模式使得優質在線課程建設成果也能夠像傳統教材一樣,得到數字知識産權的保護,形成在線課程可持續建設的良好機制,從而真正實現優質在線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目前,我們已經出版了一批優秀的數字課程,在教學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數字教程

數字教程是将移動學習和富媒體技術應用于教育出版領域的成功探索,也是一種數字教材出版模式。其特點有:(1)能夠容納豐富的教學内容。數字教程突破了傳統教材的篇幅、印制成本等諸多因素限制,納入了比紙質教材更為豐富全面的内容和多媒體資源。(2)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和教學需求,具有更為豐富的媒體表現形式。能夠支持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文本及演示文稿等多種媒體的混合形式,為教學内容的呈現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途徑和手段。如實驗操作、臨床實踐等知識點,音視頻等富媒體的表現形式使得對具體操作的介紹更為直觀準确,也更容易為學習者掌握。(3)筆記、搜索、鍊接跳轉、自測、交互顯示等教學交互手段更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如在生物學野外實習類數字教程中,除傳統的以分類系統檢索外,還可進行快速檢索和模糊查詢,大大提升了使用效率。此外,在相近種間進行快速跳轉和比較,也有助于提升學習效果。(4)便攜終端設備和離線應用模式突破了學習場所、網絡條件等硬件限制,适應移動學習的新需求。以上特點使得産品在内容和功能上更為貼近移動學習的需求,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四、結語

在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教育出版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創新發展是必由之路。從“精品課程”“精品開放課程”到“在線開放課程”,國家一直主導、推動着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高校教育教學需求的變化是出版模式創新的動力,而網絡技術的進步使這種創新得以實現。出版模式的創新帶動了産品與服務的創新。以數字課程的出版與定制應用為代表的教育出版模式的創新,不僅豐富了出版的内涵,将網絡出版的理念與技術引入了教育出版,而且使為學校提供全面課程定制服務成為可能,這種服務既包含了以富媒體呈現的教材、教輔、拓展閱讀等課程内容服務,也包含了作業、測試、讨論、答題等教學活動的服務,同時還包含了過程性評價、試題、試卷的統計分析等教育管理與評估的服務。這種出版模式的創新也使老師獨到的教學設計像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教學内容一樣成為出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這些都可便捷、規範地與同行教師分享,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而網絡出版更新的快捷性又大大優于傳統教材出版,使學科進展等新内容可及時反映到正式出版的課程中。這使教育出版在反映教學成果的及時性、學科内容的先進性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高教社正與廣大教師一起,通過出版模式創新,積極探索互聯網時代教育出版的新路,将不斷推出更好更多的适合數字時代教學需求的新形态教材、數字課程和數字教程,助力高校教育教學改革。

注釋: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5-10-1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設的若幹意見[EB/OL].(2011-04-28)[201510-1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5/201105/xxgk_120136.html.

[3]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産業發展的若幹意見[EB/OL].(2010-08-16)[2015-1019].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778072.htm.

[4]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2015-04-09)[201510-19].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48321.shtml.

參考文獻:

[1]張大良.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加強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中國高教研究,2013(1):6-11.

[2]李朋義.内容與技術的融合是教育出版發展的趨勢.出版發行研究,2013(9):35-37.

[3]陳駿.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中國大學教學,2015(1):4-6,19.

[4]張澤,唐瑤.編輯角色轉變,助力教育出版轉型升級.中國編輯,2015(4):9-14.

(作者單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