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王方憲[摘要]針對新編輯入門初始審.."/>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書稿質量檢查與編輯加工要求

書稿質量檢查與編輯加工要求

時間:2024-11-08 02:09:46


    口王方憲

[摘要]針對新編輯入門初始審讀加工書稿的基礎性工作,文章歸納了檢查書稿質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總結了編輯加工書稿的原則和具體方法,以可操作的工作步驟、加工狀态并結合案例闡述保證編輯質量的經驗體會,以及引導編輯成長的努力途徑。

[關鍵詞]書稿檢查文字體例編輯加工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進入出版社的新編輯,其第一份業務工作大多不會馬上從事策劃圖書或數字化産品,往往是老編輯把策劃收到的書稿交予新編輯,讓他們先學習審讀和加工書稿(含網絡視頻圖文稿等,下同),還要學習校對等業務,因為這是編輯工作的入門基礎。為使新編輯把握好這一職業生涯的起點,打下紮實的業務功底,本文從書稿質量檢查的文字和體例要求開始,力圖把編輯加工的原則、具體要求和靈活變通等方面的經驗融為一爐,以供新編輯參考和同行方家指正。

一、檢查書稿的齊、清、定狀況

齊、清、定,是在圖書出版流程中對編輯發稿的技術要求,是待發排書稿齊全、清楚、定稿的簡稱。這裡說的是編輯拿到書稿時,也要按此要求進行初步檢查。具體要求如下:

齊——書稿交齊。檢查書稿有什麼内容不太難,難在确定它缺什麼。除了檢查正文是否齊全外,常見的容易缺漏的是:内封署名(僅署主編之名,參編者未署名)、編著方式(著、編著、編、主編、譯、編譯等)、内容提要(新書簡介)、多位編著者的排名方式(按拼音順序/筆畫順序/編者地位)等;教材各章一般應有的章後練習、思考題等;參考書目或文獻;序、前言或後記,編寫分工情況,等等。

清——稿面清楚。打印稿一般不成問題,修訂稿往往利用原書的正反兩面,粘貼在稍大的紙上——這可保留上一版書的編校成果,然後手寫删改或補入文字等,手寫文字可能潦草不清;圖稿/照片也要清晰,可供複制。

定——業已定稿。不論是作者自己統改,還是他人審改,均已确認不再修改。這當然要經過編輯初步檢查後,才能确認是否基本定稿。不過,作者的定稿不等于編輯無錯可改或無須修改。

二、檢查書稿體例

檢查書稿體例,關鍵要看它與策劃—研發要求是否基本吻合。責任編輯如參與策劃,應該熟悉編寫大綱和編寫細則;若未參與前期研發,就應從策劃者那裡索取有關本書稿的編寫大綱和編寫細則,可使檢查工作有所依據。以下談談檢查書稿體例的若幹方面。

1.求大同存小異的一般原則

對于傳統章節體專著或教材書稿來說,可以找出各章/節首頁平攤開來(電子版則難以操作),馬上就能發現章/節标題下的體例問題。例如有的章/節标題下有簡要的概述(多為一自然段),有的卻沒有。隻要總體數一下哪種體例占多數,一般就以哪種體例為統一規範。當然,遇到多數章/節标題下沒有概述的情況,編輯不可自作主張,輕率地把隻占少數的章/節下的概述删去,而應該問作者,由作者決定删去還是補全。

體例中還有個章節安排基本平衡的問題,例如,最小的一章也應有兩節,隻有一節則不成其為一章。如果小章設兩節,大章也不能毫無限制,多達八九節就不平衡,大緻應該是每章兩三節至四五節,這是相對平衡的。

至于節下設有幾級(也叫層)小标題,全書統一當然是理想模式,但不必苛求完全一緻,應至少有一級标題為宜,其餘各級應根據内容需要而定。

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即章、節、目三級标題為大同,其下允許存在小異,即可以靈活增加或減少級次。例如:

第一章×××××××

第一節××××××

一、××××××

1.×××××××

第二章×××××××

第一節××××××

一、××××××

(一)××××××

1.×××××××
    即前三級求大同,三級之下允許存小異。有的編輯不允許存小異,為求得各級标題設置的完全一緻,把正文中的“首先……”“其次……”“第一……”“第二……”這類段首句(概括句)也升格為小标題,是很不明智的,或者說是一種作繭自縛的匠氣編輯的表現。

理工類圖書習慣用的标題分級為:

1.××××××

1.1××××××

1.1.1××××××

文科類圖書有時會出現五六級标題(如一些程序性的内容),如果出現“1.1.1.1.1”的五級标題,顯然既浪費版面又不美觀,所以不宜機械套用這一體例。内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從并表現内容,才是理智的選擇。

2.檢查注釋等是否規範和一緻

常見的頁下注除了解釋正文中的術語、補充說明一些不便在正文展開的内容外,多數是注明正文中的引文出處。引文出處的規範要素為:

著譯者、書名(卷次)/文章标題、出版者/期刊名、版本年/期、頁碼。還有外文書刊和網絡資料出處的注釋規則等,可學習、參考《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15),在此不作展開。

如果遇到謝世多年的名家學者的論著——他們的論著也許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開始發表,跨越約半個世紀,現在重新集結出版,還要用上述若幹規範來要求,恐怕很難做到。為了規避行業質量檢查的風險,可以提出“免責聲明”,即把忠實于原著的編纂(輯)思想寫在“出版說明”中,或寫在“前言”裡,從而把可能出現的“以新規套舊作”的挑剔、挑錯等先行排除。

例如,武漢大學出版社的《吳于廑文選》(2007年版)的“再版說明”:

“在對《吳于廑文選》一書進行再版加工時,我們隻對其進行了必要的校改,有些方面,如譯名、注釋的體例及一些特定的表述方式等,都一仍其舊,以盡可能地尊重這類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之原貌。特此說明。”

3.檢查圖文配合與否的問題

對于圖文配合的書稿,要檢查圖稿是否清晰(此不談具體标準),可供繪制加工——一般要由出版社繪圖人員來确認圖稿(含存于光盤中的圖)是否合格。

檢查圖稿的同時要檢查與體例、文字相關的問題。例如,有一本結構設計方面的書稿,圖多且清楚,但文字讓人莫名其妙:有的是先行文後配圖,條分縷析,感覺尚可;有的章/節标題下連排幾幅圖,文字變成了圖下的說明文。作者的意圖是要編成“圖解”書,還是要有常規的正文,再對圖配以文字解析?不得而知,隻好請作者确定後再說。

4.抽讀部分書稿文字是否接近合格

現在作者所交的打印稿極難見到萬分之一以下差錯率的合格書稿,這裡說的“接近合格”也沒有國家或出版業界的标準,隻是希望不要每頁都有錯,别錯得太離譜。

書稿是否接近合格,是否具備加工基礎,不能僅看打印得清楚與否,應先抽讀三五十頁(約半天時間),例如30頁稿中的錯誤(文字性、知識性等硬傷)達30~60個,大約每1000字有1~2個錯誤,即高達10~20/10000的差錯率。說明作者太馬虎,基本沒有負責任地通讀統改。一般編輯要把10~20/10000的差錯率降到1/10000以下,實在難以做到。對這種情況,如果作者年事已高,甚至已經逝世,或者是個别少數民族作者,其漢語寫作能力一時無法提高,沒人承擔統改工作,編輯卻表示願意為其統改,是比較幸運的,否則應該退給作者重新統改。

5.初覽書稿為加工力度作出初步判斷

翻閱三五頁書稿或一兩頁文章稿,有一定經驗的編輯,一般可以對作者的文字水平作出基本判斷,即作者水平是高于自己還是低于自己,或與自己不相上下。如果覺得作者水平高于自己,你的修改要十分謹慎,因為你的修改或文字潤色可能還不如作者的表達,修改得不妥甚至錯改,在實際工作中并非罕見。這是特别需要警惕的。

三、文字加工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進入加工階段,即開始審讀書稿的主體内容,并做必要的加工。

1.加工基本原則——十六字訣

無錯不改、改必有據、尊重作者、符合規範。這是筆者三十多年從業經驗的總結。具體分析如下:

無錯不改——一般是可改可不改的就不改,即使各章(部分)文風不太協調,你可以提要求,希望作者自己改寫,但你輕易别改,那必定吃力不讨好。有的編輯自視不低,還生性愛改作者的文字,每頁非改動幾處不可,有時還歪曲了作者的原意。例如,“圖書數據浩若煙海。”本來挺好的,可就有編輯将其改成“圖書出版的數量十分巨大。”新編輯或許擔心老編輯看不到自己幹了多少活兒,便以為多改總比少改好。業内規範說法是“編輯加工”,老輩編輯還愛說“看稿”,卻沒說“編輯改稿”,所以,何為“加工”?尚需新編輯慢慢體會。

但也常有例外,如寫作水平偏低的作者,其文字勉強可讀懂,大意也沒錯,就是不太合語法,前言不搭後語,不夠流暢,遣詞造句不講究,詞彙貧乏,或車轱辘話來回轉,等等,很希望編輯多給他潤色和提高水平。那麼,編輯就得駕馭文字,為書稿全面修改潤色,把不太合格的文字提升到合格以上水平。

改必有據——對知識性内容的修改必須有科學、事實或學術等依據,尤其不能修改作者的觀點或書稿中引用的學術觀點。例如引文,你覺得不流暢就想改,可是你得核對出處,所以基本原則是未核不改,因為你沒有根據。如果你對譯著的文字不滿意,又核了外文原版,另譯出自己滿意的文字,那就得把出處注為原版外文書。

尊重作者——要尊重作者的文字風格、學術觀點和表達方式,尤其要尊重作者的文字風格,不能強人就己,以為自己的表達好于作者。對個别知識内容如果查不到,務須詢問作者。查問沒結果的,不能輕易删改,所作處理要請作者确認。

有的編輯曾在報刊社或廣播電台、電視台或網站工作過,因報刊/網頁版面或播音時間限制十分嚴格,養成了大刀闊斧地删改文稿的習慣,一旦轉行當上出版社編輯,容易習慣性地對文字過分删改,甚至是傷筋動骨地删改,這是需要防止的。如果一審删改後常被二三審恢複,一審編輯就應意識到自己也許存在過分删改的問題。尊重作者包括呵護作者的才情。作者不時引用幾句古詩或名人名言,有的編輯不喜歡,就說作者“掉書袋”(賣弄才學),随意删去,也是不妥的。隻要作者引用得體,與相關文字内容協調,就應該認可、呵護。當然,尊重作者不等于迷信權威,隻要理由充分,能說服作者,該改的還得改。

符合規範——編輯的修改,不要求有什麼個人風格,最好能與作者的文風相似,改過的文字與作者原文渾然一體,出版後看不出修改痕迹。同時要符合語法,标點符号、數字、年代、量和單位等都符合出版規範。

2.加工基本要求

一是對文字内容方面的要求:(1)規範語言文字;(2)确認學科知識;(3)核對重點引文;(4)把握内在邏輯。其中對學科知識的确認,主要指編輯對不是很熟悉的知識,需要查核,保證無誤。而核對引文,隻要條件允許,能核的都要核對。如果引文很多,查書上網都核不過來,至少要保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我國黨和政府重要文獻、知名學術著作的核對,而對其他引文的質疑問題,則提請作者予以核對。至于把握内在邏輯,是強調在審稿加工中要用心記住、領會讀過的内容,在往後的審讀加工中,不斷回顧前面的内容,務使前後有機關聯,有所對比等,避免前後相關内容的矛盾、重複或交織混亂等。這對新編輯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

二是對加工狀态的要求:

(1)默讀書稿,防止跳讀浏覽。隻有心中發聲的默讀,才能避免像浏覽小說那樣隻知大意而忽視有無文字等差錯的問題。

(2)連續加工,避免中斷過久。相對集中時間審稿加工,有利于保持思維連貫,一旦中斷,往往難以把握内在邏輯。

(3)核對引文,相對集中解決。不要每遇一段引文就馬上核對,而是加工完整章或全部書稿,再集中時間核對引文。這樣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陌生字詞,務必查核弄懂。這種核查應随時進行,有利于讀懂文字。

(5)分段反複,不可一往無前。編輯往往因雜事不得已中斷加工,而繼續看稿又因内容複雜一時想不起前文大意,這就需要快速浏覽前文,尤其要看清楚本部分的标題,以利于接續中斷的思維。

(6)發現問題,引發探索興趣。編輯對書稿中的知識、觀點等産生探索興趣,是值得提倡的。可以簡要記錄或複印相關内容,留作繼續探讨的資料。

(7)積累案例,善于歸納分析。每加工一部書稿,編輯可把自己發現、修改的差錯等典型案例保留下來,積累起來就是你的财富,抽空予以分析歸類,是今後工作的借鑒。

(8)勤于動筆,提高業務水平。在稿旁注明你修改某處表述的簡要理由,認真寫好加工報告,進而為自己當責任編輯的新書寫書評,以及對積累的案例做一番分析提煉,寫出對行業有參考價值的編輯業務文章,無疑是提高業務水平的必由之路。或是與專家共同讨論學術問題,撰寫、發表學術論文,則是成為學術型編輯的目标要求。

以上的(1)和(2)強調工作态度和條件,(3)(4)(5)直接關系書稿質量,(6)(7)(8)則與編輯成長密切相關。

一些編輯不但不查陌生字詞,連常見字詞都不願查,隻憑自己的印象——往往是錯誤的記憶來改“錯”。例如把“家具”錯改為“家俱”(“傢具”亦可);“一成不變”錯改為“一層不變”;“秋毫無犯”錯改為“秋豪無犯”;“說項”錯改為“說情”;把“所”字誤寫成“斫”字,等等。

說到對錯别字的辨識,有一條經驗是:在稿中發現的錯别字是同音字或近音字,那麼作者就是用“拼音”錄入的;錯别字如果是近形字,則作者是以“五筆”錄入的。前者的差錯相對容易發現,如把“當下”誤錄為“黨校”(首字母同),把“報效祖國”誤錄為“報銷祖國”等都不難發現。而把“瑷珲”誤錄為“瑗珲”,把“羸弱”誤錄為“嬴弱”,把“民族”誤錄為“氏族”等就容易蒙混過關。

還有,由于有的作者自以為是,在稿中前面出現的一個錯誤勢必在後面重複出現,如在某部書稿中上面的“瑗珲”就一連錯了三處,《嘹望周刊》也錯了兩處(正确為“瞭望”)。而為加快錄入速度,作者往往對就近的同一詞組或句子采用複制粘貼的方法,那麼首次出現的錯誤或遺漏的字詞,在後面也必然出錯。如某書稿一連幾頁出現的頁下注,著作單位同為“中共中央黨研究室”(即“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漏了“史”字)。

又如:“自西且東”——前一版出版多年無人懷疑有錯,修訂版加工一二審也視而不見,到三審才發現應該是“自西徂東”——因為感覺“且”字費解,一查就解決了。現在有少數編輯不會查《辭海》《辭源》《成語詞典》等(隻會上網查),手邊的《現代漢語詞典》也懶得查,這是很危險的傾向。例如,某重點書稿提到:我國“電視晚會人物頒獎詞的始作俑者很難考證”,“始作俑者”是比喻惡劣風氣的創始者,一般詞典都能查到。新編輯如能查閱權威工具書和有關學術著作,所做修改往往能讓作者心悅誠服,乃至成為作者的朋友。

審稿加工時不時前後對照、檢查同一術語、人名、地名等一緻與否,有無明顯重複或前後矛盾之說,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龐貝城”在同一行裡再次出現為“龐培城”;兩頁内的同一人名出現“圖坦卡蒙”和“圖坦哈蒙”的差異;三頁内的同一河流名字出現“斡難河”與“鄂嫩河”的不同,等等。這些不過是淺層次的一般問題,但凡能看出内在邏輯問題的,能聯系前後幾處相關問題進行協調處理的(如全稿三四處文字涉及同一内容而表述有出入或重複),都是善于“回頭看”的編輯,也是對質量十分敬畏而重視的編輯,其在編輯行業闊步前行是大有希望的。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