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話題,得從我一朋友說起。也算不上啥大事兒,就是吧,這家夥手欠發了條吐槽某明星演技的微博,萬萬沒想到被該明星的幾個狂熱粉絲給看到了,于是就被幾個粉絲給合力“圍剿手撕”了。
不過大家畢竟都是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文明人,場面不至于太血腥,嚴格意義上來說,更像是一場線上文字版吵架,隻不過是吵得比較兇殘的那種。
按照幾個粉絲的說法,該明星顔值在線,演技在線,方方面面都是在線的,我朋友的吐槽純粹是為黑而黑,說不定是對家粉冒充路人來黑,居心不良用心險惡!當然,最後也少不了一句類似“你行你上,不行别叨叨”的萬用結束語。
因為這事兒,我朋友白眼都快翻抽筋了:“你說明明有些明星在某些方面确實不怎麼樣,為什麼Ta的一些粉絲就是看不到呢?不僅自己看不到,還不允許看到的人說。”
事實上,這種情況并非特例。對于一些瘋狂追星的人來說,他們對偶像的認知不可避免地會陷入“暈輪效應”,即因為偶像的某個突出品質(如唱歌好聽或者顔值高),而自發地掩蓋甚至扭曲了其他特點(例如性格、道德品質或演技)。換句話說,就是以點概面。
不過呀,“暈輪效應”可不僅僅出現在追星上,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有不少,“顔值即正義”這種話說不定你也沒少說呢。
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周粥粥:啊啊啊啊!說的是我沒錯了(到底在驕傲什麼?!)我家愛豆唱歌好聽,舞也跳得好,所以呀,雖然身邊的好多朋友都說get不到他的帥點,但是我就是覺得他好帥好帥好帥!(癡漢臉)
壁花少女:中學時暗戀的男生,因為喜歡,就會覺得他做什麼都好,打球很好看,笑起來很好看,連偶爾遲到沒按時交作業我都能理解為是有個性的表現,“色令智昏”本昏就是我沒跑了。
拿下那個葉不羞:葉修,一個嘴欠,嘲諷技能max,有點邋遢還有點懶,沉迷遊戲無法自拔的家夥,我卻喜歡得不要不要的!是什麼讓他在我眼裡如此可愛優秀?是滿滿的愛啊!因為愛,這家夥身上的缺點在我看來都是美好的!可愛的!可以接受的!(你清醒一點!)
Amor:默默表示,我也不能理解有些瘋狂追星人的行為。好吧,某些明星顔值确實是在線,但是演技是真的不行啊!演什麼都是一個表情,演誰都像在展示自己,請問Ta們的粉絲是怎麼好意思吹演技炸裂這類話的?良心不會痛嗎?你要是說長得好看什麼的我還能理解,吹噓不存在的東西,也是服氣。
内個誰誰誰:說個相反的吧,但是我覺得是類似的意思。前段時間那個綜藝《幸福三重奏》不是挺火的嘛,有一期因為個人習慣和對幹淨程度的接受閥值不同,陳建斌和蔣勤勤就産生了分歧,最後還把蔣勤勤給弄哭了。于是網上出現了一大撥人罵陳建斌大直男,懶,甚至上升到他不是個好丈夫,不是個好父親,說自己要是他媳婦早離了之類的。真的驚得我喲,人家正主都沒說啥,你不過是通過電視上看到的這麼一些片段,就直接蓋大章,這也太誇張了吧?!
折木葵:嗯,就像某些人的粉絲,長得好看或者唱歌好聽,業務能力不行或者道德上有問題也是可以原諒的。經典說辭就是“人家這樣怎麼啦,要是我有Ta這樣的顔值or才能,我比Ta還誇張呢”。攤手。
粒粒碩:顔值即正義這種話,真的是很讨厭了。我初中有一任同桌,是個很好看的女生,因為顔值高,有些人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她的性格也是好的,人也很好。于是,我們出現矛盾争執時,錯的總是我,甚至連不給她抄作業,也是我的錯!Exome?
心理學告訴我們的事兒
“暈輪效應”也叫“光環效應”“月暈效應”,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愛德華認為,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隻從局部出發,通過擴散來得到整體印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偏概全。
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者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一旦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者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積極的評價。
這種愛屋及烏的人際知覺因素,往往會影響到我們對人和物的客觀判斷。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瘋狂追星的人,會看不到Ta們喜歡的明星的不足之處,甚至去圍攻那些說出了内心真實想法的人。
畢竟很多時候,人們對于明星的了解,是通過明星表現出來的部分。加上粉絲自行腦補的部分整合在一起的。“Ta某方面那麼好,其他方面怎麼可能會差呢”是很多人的順勢思維。
這也難怪很多産品廣告會找明星來拍攝,因為名人效應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光環效應。比起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明星推出的商品往往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再比如,一個作家一旦成名,那麼不管Ta以前的作品如何,都不愁賣不出去了。
往近了說,那些顔值高、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人們對于Ta們其他方面的評價通常也會更為正面,尤其是對比那些顔值沒那麼高、成績沒那麼好的人。
可是人類啊,是多麼複雜的動物,又豈是幾面之緣或者三言兩語就能說得透徹的。那麼為了避免暈輪效應,我們隻能盡量全面、理智地去看待人和事,同時不要過早對别人作出評價,尤其是那些優點或缺點都比較突出的。
畢竟打臉這種事情,生活中也沒少遇到,你說是吧。
編輯/張春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