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昆山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蘇州市書法家協會、昆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昆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昆侖堂美術館共同承辦的“昆侖堂美術館建館十五周年慶典暨2016中國(蘇州)書法史講壇”在江蘇省昆山市開幕。開幕式由昆侖堂美術館館長俞建良主持。昆侖堂美術館書畫捐贈者朱福元、方韋夫婦子女代表朱翔,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黃惇,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朱以撒,蘇州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陸菁,蘇州市文聯副主席倪彥,昆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玉連,昆山市副市長江皓,昆山市政協副主席金乃冰,中國書法家協會隸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華人德,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王衛軍,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偉林,台灣藝術大學教授李郁周,浙江大學教授薛龍春,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王家葵,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仲威等,國内大學在讀書法碩士生、博士生,《書法報》《書法導報》《美術報》《中華書畫家》《中國書畫》《書法》等全國多家藝術專業媒體和蘇州的新聞媒體記者共200餘人出席本次活動。本屆論壇舉辦時間為2016年8月5日至8月8日。
創設于2008年的“中國(蘇州)書法史講壇”由蘇州市與中國書法家協會等單位聯袂主辦,目的是培養高層次書學後備人才,推動書法史研究走向深入,打造中國書法學術品牌,此前已成功舉辦五屆,其高品位的學術追求和開放的學術視野赢得海内外書學界廣泛的好評。有别于一般意義上的論文評比或清談式的聚會,“中國蘇州書法史講壇”每屆均邀請五位著名的書法史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家,有針對性地為國内高校書法專業在讀碩士生、博士生以及旁聽學員開設高水平的學術講座,并特設50個名額資助這些青年學子的食宿費。五位專家演講結束後,組委會還安排半天與學員、旁聽者進行互動交流,釋疑解惑。
昆山經濟發達,也是吳中曆史文化名城。昆侖堂美術館是昆山市人民政府為珍藏和展示旅日華僑朱福元夫婦捐贈的唐、宋、元、明、清曆代330件書畫而設立的,于2001年11月建成并對外開放,今年為建館十五周年。為配合2016中國(蘇州)書法史講壇、為書法研究者提供珍貴的實物文獻,昆侖堂美術館同時舉辦了“館藏書法特展”,展出書法精品60餘件,有唐人《小楷佛經》、明董其昌《草書杜甫詩卷》、明俞允文《草書手劄》、明歸莊《草書自作詩》、清王铎《臨王獻之草書軸》《行書崇縣詩軸》以及衆多晚清民國名家之作,洋洋大觀,精彩紛呈。
本屆講壇的學術主持為華人德、王偉林,五位主講學者及演講内容分别為:
李郁周《甲午戰後台灣書法的發展》從台灣地區書法結社與書法展賽、書法圖錄與書法書籍、碑帖典範與書法學習、學校書法教育與教材、闆橋林家典藏書法名迹、懷素小草《草書千字文》複制卷觀賞六個方面,全面闡述甲午戰後台灣地區書法發展狀況。
薛龍春《王铎的觀衆》則從王铎書寫的兩種情形—友人圍觀下的即興揮毫與無觀衆圍觀下的詩文手稿—入手,前者具有誇誕色彩與強烈視覺性,被認為是王铎的風格;後者是自然書寫,是王铎真性情的自然流露。通過兩種不同環境下書寫作品的具體分析,對“書為心畫”提出質疑,進而指出“作品”與“風格”之間存在着話語的斷裂,應該引起關注。薛龍春的另一發言《尺牍資料與藝術史研究》則通過三組信劄來談論尺牍對藝術史研究的重要意義。因為相對于其他文本,尺牍更具私密性與話題性,從中可以獲得許多重要的信息。對尺牍資料的占有與使用,可以豐富藝術史史料,開拓我們的思路。
仲威《碑帖的魅力》則從碑帖的發展史入手,指出碑帖鑒定涉及斷代與辨僞,然而傳統碑拓鑒定著作均無圖版對照,鑒定步驟僅靠文字表述,不少細節模棱兩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感受碑帖的魅力,認識其重要性,仲威展示了上海圖書館藏的各種善本碑帖圖片,從鑒賞和研究的角度講述碑帖的文物與文化價值。
王家葵《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鑒》通過對現存《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卷》實物的鑒定和《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卷》的學術意義兩部分的闡述,指出此卷是年代最早、容量最大的王羲之書法字庫,著名的集字碑《懷仁集王聖教序》即主要從此取材。從諱字的刮削情況看,此卷創作年代在宋以前的可能性較大。
朱以撒《一個人的表達:從古代文藝評論狀态談起》圍繞表達的主體與環境、表達的願望和達到的效果、所有的表達都依仗文字的能力三部分,指出表達是精神個體行為,真正的表達是去集體化的,不是“我們”,是“我”,是絕對個體的。應該使個人有表達的習慣,有更高層次表達的願望。
“中國(蘇州)書法史講壇”堅持人文性、學術性、高端性,堅持哲理的思辨與學術規範,堅持學術研究人才的培養與史學研究品質的提升,提倡書法藝術創作的學術支撐,強調書家傳統文化的全面修養。講壇已成為推動書法藝術理論研究和學術提升的重要載體,它的時代價值将随着當代書法的繁榮不斷彰顯。
(蘇州市書法家協會供稿)
責任編輯:陳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