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從杏花村的入口進山的,進山的入口很多,但似乎隻有這個入口可以進車。路是土路,但很平坦,因為沒有雨水侵蝕,路面很踏實,并不颠簸。
路兩邊都是山。山不高,說是山,其實是丘陵。山山相連,也是層巒疊嶂,溝壑縱橫。路邊有些許平地,種些莊稼,偶或有樹,一株一株散落在坡間谷底。多是杏樹,杏花村或由此得名。
村子不大,也就三十幾戶人家,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村舍多是幹打壘的房屋,除屋頂呈紅色,牆則與山融為一體,如泥土般厚實質樸。西北地區的村落多半是這樣的,偶有瓷磚貼面的牆,很顯眼。
這裡奇絕的是山的顔色,五色雜陳,紅色為主調,很紅很紅的紅色,近于妖冶。山上沒有樹,隻有草,羊在山上吃草,經年累月踏出的路,猶如編織的網,一個山頭有一個山頭的紋理,千變萬化。
紅色也有區隔,一面是紅色,相鄰的就可能是黃色,或者是黑色,或者是灰綠色,然後又呈紅色,變化無窮,奇幻詭谲。一座山是如此,整片山就可能是不同顔色的并置,層層疊疊,鋪陳開去,望不到邊,形成連綿不絕的顔色的交響。
杜大恺雍梁行34×136cm紙本設色2015年走進山裡,聽老鄉介紹才知道這裡是丹霞地貌,屬永登縣,叫鳳凰山,方圓六百公裡,是待開發的景區,因為沒有水,擱置了下來。
這裡的山也許不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山,但卻是最值得畫家面對的山。
因為急着趕飛機,我不能在山裡久留,回京後我參照匆忙拍的照片畫了一批這裡的山。輝民和許林都是當地人,都是畫山水的,但他們在這之前居然沒有來過這裡,當然也沒有畫過這裡的山,我竟然是第一個畫這裡山的人。
今年春天,我再次來到這裡,不是我一個人,四十餘位同學與我同行,他們是看過我畫的這裡的山以後決定與我同行的。我們在這裡寫生,住了二十天,回京後我又以此為對象畫了幾十幅這裡的山,我還會畫下去。同學們比我還要沖動,畫的比我還多。2016年11月我們應邀在蘭州畫院舉辦展覽,所有作品都以鳳凰山為對象,稱作“雍梁吟”。
中國有無數尚未進入我們視野的山,我相信它們的不斷被發現将改變中國山水畫的格局。
■責任編輯:陳春曉杜大恺,1943年生,山東龍口人。1980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執行院長。出版有《藝術帚談錄》《硯邊絮語》《杜大恺水墨作品2014-2015》等。杜大恺雍梁行103×200cm紙本設色2015年
杜大恺雍梁行34×136cm紙本設色2015年
杜大恺雍梁行68×136cm紙本設色2016年
杜大恺雍梁行64×93cm紙本設色2016年
杜大恺雍梁行64×93cm紙本設色2016年
杜大恺雍梁行64×93cm紙本設色2016年
杜大恺雍梁行64×93cm紙本設色2016年
杜大恺雍梁行64×93cm紙本設色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