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署“山近水不遠”哲學就是懷着一種鄉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諾瓦利斯如是說。
鄉愁,源于一種重溫成長曆程的記憶,也蘊含着回歸人生安定與美好的訴求。然而,安定與美好很難永遠。記憶中的安定尚未企及,新的不安接踵而至,于是,我們開始新的追尋,如同推石上山的希緒弗斯。追問,反複不斷的追問,我們因此變得豐實和深刻,也因此更有能力和更有心力,并更具創造力。
懷着一種鄉情,去尋找自己的故鄉,是我繪畫的一種原動力。
每個人的内心深處,都有一份化不開的鄉情。故鄉那棵挂着藤條的大青樹,那片鵝鴨成群結隊浮遊的清水塘,那條夏日遊泳嬉戲、冬日摸魚捉蝦的白沙河,以及那迷離的遠山……一切的一切,都因時空變幻,愈加清純和美麗,幻化成詩境、夢境。就像窖藏的老酒,醇香綿綿。
真實的故鄉,停留在回憶中,駐守在夢境裡,現實中很難尋覓。但是,我們還有精神的故鄉。或情随事遷,感慨系之;或景随情至,情融景中;或睹物思人,或即景賦情:我們會因此找到某種心理的回應與契合。這種心情一經喚起,就不再受時空的限制,不期然抵達了精神的故鄉。山石流泉、魚戲淺灘、幽塘波影、遠山輕霧等,隻要能帶來安定、美好的感觸與回味,都具有精神故鄉的意義。所以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細細回味,如詩如畫如夢如幻,但真實不虛!
秋水鄉情,原隻是我一幅畫的名稱。為其題旨背後的意象所牽引,我已沉醉其間,無休止地畫開去,仿佛在看風景,無意中,自己也成為了風景的一部分。我不在意山水抑或花鳥,隻是随興之所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漸漸地,情與景會,意與象通,如亮了一盞心燈,故鄉逐漸清晰起來。這不,天高雲淡秋氣爽,月光浸水水浸天,日照疏林家山暖,秋水潺湲鳴澗中……難道不是一幅幅描寫故鄉的美麗畫卷嗎?張平千岩萬壑出清奇194×219cm紙本設色2015年秋水,是對既往的印象,是曾經生活的過濾與沉澱。鄉情,是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秋水鄉情,意味着與記錄着生命、生長、生存與生活過的故鄉的重逢,乃是感于時事、緣于心靈的旅行,并最終是情感與自然的融合。于畫家而言,用畫面來呈現秋水鄉情之意趣,仿佛就是和舊友重聚,能将憂愁輕輕掩埋,極盡快意與欣喜。“綠葉對根的情意”,既是對生命春天的珍惜和感恩,更增信心對美好前程的憧憬。
蘇格拉底認為,美是難的。對此,可作兩解:一、要解釋美是什麼,這是難的;一、要完成美達到美,這又是難的。藝術要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這更是難的。但藝術能使人在遊散中務實,在務實中超脫,成為一個深刻、完整、有趣味、有品格的人,雖難,但也是唯一的方便法門。惟其難,所以冠蓋精美;惟其難,所以物超所值。如此難為自己、超越自我,方為有意味之人生。其實,竊以為破解難亦不難,“情動于衷而形于畫”,對畫家而言是一種最直接和最走心的方式。前提是做性情中人,勿忘初心,銘記鄉情。
畢竟,人有情感、物有靈性、情有依歸,才是家園。隻有這樣,其人、其事,包括作品,才是真的、善的、美的。
因而,也才是好的。■
責任編輯:韓少玄張平雨後南山200×200cm紙本設色2015年
張平秋山鳴泉200×200cm紙本設色2015年
張平細雨潤秋山200×200cm紙本設色2015年
張平秋雨南山193×181cm紙本水墨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