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風的祖上世代均為勞苦躬耕的農民,其少年時代是在經濟和文化都處于貧瘠狀态下的關外鄉村度過的。父親節衣縮食,把他送進鄉間私塾,啟蒙于詩曰子雲。在貧寒的家境中,他知求學的艱難,因而養成了勤奮好學的習慣,課業上專心緻志,博記強學,從不懈怠。那時私塾裡教習近人摹寫翻刻的顔柳正字帖,而且極為嚴格,他天姿聰穎,一年私塾下來,竟能一一背臨。加上他平日詩文作業都很勤勉,到春節時已能自撰自書春聯張于門楣上,求書的鄉親紛沓而至,父親和教書先生都非常高興。也就在這時,他對古典詩文和書法藝術産生的濃厚興趣在心裡悄然萌發,一發不可收。
15歲時,王廷風考入鞍山新華中學,受到該校古典文學教師的點撥,尤其是老師親授的《藝舟雙楫》等書學要籍,使他茅塞頓開、心胸豁然,開始懂得了光有臨池之功,隻能是具備了書寫的基礎,并非是學習書法過程的完結,更不能以此企望成為一名書家,因而從此邁進了毫不輕松的書學門檻。
1951年以後,王廷風進入機關工作。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他抓緊工作間隙和業餘時間,多少次即使是周日、節假日,為避親友、故舊的相邀、煩勞之擾,也不得不去辦公室或閉門于居室,或臨、或讀,流連于筆情墨韻之中。平日裡,尤至夜深人靜,他耽情緻志,濡墨于燈下,進入了廢寝忘食的境地。他每臨一字,從形到意無不認真揣摩。帖相轉換,日久漸積,偶有揮之,所習諸家之形質、性情奔然于腕下,心手相稱、遊刃自若、興奮異常。為了熟悉筆性,他還常常以毛筆起草公文,繕寫往來信劄。他為居室起名半耘齋,寓意身心精力一手抓工作,一手緻力書藝的耕耘,可見他矢志于書學的誠心。
20世紀70年代以後,王廷風着力于個人風格的探索,堅信學習傳統、變古出新、融會貫通、自成變化,才是他的書學之道。1979年4月,遼甯書法學會成立,王廷風以其草書參展,初展才華而驚四座,頗得沈延毅、楊仁恺等名家的首肯和器重。他相繼被選為遼甯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副主席,鞍山市書法家協會主席。1981年出席全國首屆書代會,被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他還擔任《遼甯書法》雜志編委、《書法藝術》主編。他的書法作品接連參加全國一至四屆書法篆刻展,獲全國第五、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首屆楹聯書法大展金獎。有不少作品為國内一些省市博物館所收藏或選編入集,還為一些名勝古迹和紀念館撰寫楹聯、題詞,用于刊石和展出。
觀王廷風作品,因從不追摹險絕好像顯得平淡樸拙,其實,他的作品個性鮮明、風骨鹹具,無須幾經展玩,就會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
王廷風辛棄疾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66×416cm紙本1993年釋文: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拂(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書錄辛棄疾詞《京口北固亭懷古》。癸酉歲,廷風。钤印:王廷風印(白)王廷風十分講求筆墨的韻緻而精于八法的駕馭,落筆之際,橫豎波磔圓中帶方,點畫拂萦波瀾老成。他縱筆而書,輕隽求挺而不失之野,爽然求秀而不失之媚,時而蒼雄若古,時而沉着而潤。他精于小楷,得于《黃庭經》筆意,法度嚴謹而不失魏晉風範。他善行書,取南宮、覺斯之氣勢,酣暢挺拔、痛快淋漓、藏露相宜、疾徐有緻。他臨習甲骨文、《秦诏版》、《石門頌》等,着力于筆意的發揮,毫無雕琢、斧鑿之痕,裹鋒如鐵錐畫沙,婉轉如行雲流水,小處拙樸生趣,大處氣象渾凝。他最鐘情于大草,滲入篆籀分隸筆意,變張旭之狂飙,得懷素之餘韻,引而不放,渾而不險,力壓紙背,轉掣自如,尤以字如鬥方的長聯巨制愈見飛揚神采,氣貫如虹。王廷風還十分注重作品的布局、章法,主要是着眼于在大度中抒發胸臆,見氣質,見精神,但同時也注重筆的力度的運用,注重墨的濃淡枯澀的變化,不放過細微末節的處理。
楊仁恺先生曾在為《王廷風先生書法集》所作序中稱贊其書作“尤以草法内含蘊藉,章法自然,一掃因襲浮華之風,深得古樸率真之旨”,是恰如其分的。後王廷風把目光又集中在明清以來的諸多名家身上,其中不難看出,他取法三原于氏,使書風朝着簡約、凝重、雄渾、端莊、磅礴、奔放的方向發展,風格日臻完善。
用功于勤,曾是每一個有志于登攀者的必經之路。王廷風之所以能夠取得令人羨慕的藝術成果,不能不說是因為勤奮這一永不枯竭的動力和源泉的緣故。鑽研書法藝術是他的業餘愛好。自少年伊始到中年的孜孜求索,如王元章學畫,既沒有家學淵源的優遇,也沒有從師名門的機緣;生活上近于清貧,工作上重務在身,這對于他不能不算作先天的缺憾。他也曾遇到過逆境和挫折,也有過苦悶和煩惱,但天道酬勤,好事多磨,曆覽多少發憤之所為作,成功同樣奉獻給了這位發憤者。王廷風感慨之時曾自吟以勵其志:“世路無窮盡,人生在限時。為學當奮勉,白發惜陰遲。”心境絲毫不減當年。
王廷風用功于勤還表現在他從傳統入手,始終注重傳統基本功和基本素養的訓練。在數十年的不斷探索中審時度勢,為自己選定方向,道路既定,遇千折而不回。他從不随波逐流,不為花樣翻新的标榜所迷惑,不為急功近利的鼓噪所動心。尤其是在某些人以所謂西方現代藝術流派改造東方藝術的“新思潮”染指書壇時,他神情自若,信心堅定,甯遭世俗者的謗議,也決不放棄追求的目标,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王廷風的長處還在善于思索,在混沌迷離中不失理性,因而廣采衆長、厚積薄發、取精用宏。他認為,勤奮可積于法,悟者才嬗其變。靜觀萬象于理,心悟精微于道,此乃書學之大要,古今之書藝大成者莫不如此。他在不斷探求自己創作風格的過程中感到,一個書家及其風格應當在繼承傳統、吸取傳統營養的基礎上,注重與時代氣息的融合,注重民間文化内涵的滋養。生養他的關東大地是他生活和創作的基地,他所追求的意境就要不同于秀潤如春的江南,而是在粗犷雄渾的北國,力求以高川大河、林海雪原,以渾穆浩莽、雄奇壯觀,以寬博廣大、豪爽坦誠,将氣韻融進筆墨之中,欲着力探索出一種屬于北方黑土地滋養出的北國書風,進而去尋找屬于自己内心的藝術世界。然而路是很艱難的。他初涉草書之時,想藉魏晉古拙溫厚的筆意章法,不染疏野張揚之習氣,但寫出作品像沙場點兵,嚴陣而少錯落;其後他想取懷素之狂放,任性情颠逸而流暢,但其作品如骐骥嘶鳴,壯烈而少其韻緻。深思熟慮之後,他又重新回到草書的源頭,從章草書簡和《十七帖》開始悟起,漸日積久,終有所得。
王廷風(1933-2011)
王廷風為書法愛好者題字
王廷風為青少年書法愛好者作示範他深知筆法之難,為了寫好草書作品,曾反複到三代鼎銘、秦漢碑刻中去尋找筆意,《毛公鼎》《散氏盤》《秦诏版》《石門頌》《褒斜道》等不知臨過多少遍。他對“二王”法帖、唐人墨迹印本屢經展玩,愛不釋手,就連王铎、康有為等名家的墨迹都反複展讀。因此,我們現在讀他的作品,不難看出他于苦苦探求中,不是将自己囿于小天地之中,不是依孤門寡戶之旨,而是轉益多師,力求取諸家之長,不斷豐富、滋養自己,在前人浩如煙海的墨迹大觀中探幽發微,去尋覓、陶冶、積澱自己的風格。在他看來,書家風格的形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創新的基礎在于繼承,學書要先師承古人,重法度,得傳統精髓。學古而不泥古,提倡書藝要有時代感,提倡對各種藝術風格的探索,寫出既有時代特色又有個人風貌的作品。
王廷風的悟性是多方面的,其深厚的文化素養也是多方面的。他通曉書法理論,熱衷戲曲流派,喜愛繪畫技藝。他的詩作和自撰楹聯意境深邃,富于激情,嚴謹中見豪放,蘊藉中見豁達,深受同好所喜愛。尤為難能可貴的是,王廷風在緻力于書法藝術的同時,不僅注重書品,更注重人品的修養。他是機關幹部,當官沒有官架子;他身為書家,卻從不以書家自居,特别是對青少年書法藝術人才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常常告誡青年愛好者,學書要先學做人,不要為名利所誘惑,“右軍染墨于池水,平原洩情于毫端,藏真負笈于上國,何曾想追慕功名?連付梓于書恐都是身後之事。然書藝有成,其蘭亭稱冠,祭稿奪人,自叙絕倫,書聖草聖代相公認。書不成,一人所失,失可複得;人不正,禍及他人,終生不成,成也無成。”他常常勉勵青年後學要端正書風,刻苦奮發,立志為繁榮祖國傳統的書法藝術而有所作為。他對上門求教者年不分長幼,地不分遐迩,都以誠相待,有求必應。
幾番耕耘,幾番收獲。王廷風先生以其出衆的才華、深厚的藝術素養,在他辛勤的藝術實踐中結出了本應得到的果實。■
責任編輯:陳春曉
王廷風文風明月四言聯174×44cm×2紙本釋文:文風丕振;明月入懷。廷風。钤印:王廷風印(白)三樂居(朱)
王廷風湯右曾詩《江陵點将台》137×69cm紙本1991年釋文:地形天險楚江寬,欲借荊州自古難。虛笑百人(步)稱武吏,豈同列郡領材官。雲台特給親軍仗,玉帳新登上将壇。駿馬健兒君識否?時平政要重師幹。湯右曾《江陵點将台》。辛未歲冬,廷風。钤印:王廷風印(白)半韻齋(朱)
王廷風秋興34×69cm紙本設色1989年款識:秋興。己巳夏日,廷風畫。钤印:王廷風印(白)半韻齋(朱)
王廷風鄭闆橋詩《題畫竹》兩首80×280cm紙本釋文: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秋風昨夜渡潇湘,觸石穿林慣作狂。唯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書錄鄭闆橋《題畫竹》詩兩首。廷風。钤印:王廷風印(白)
王廷風李白詩《将進酒》78×170cm紙本1994年款識:右錄李太白詩《将進酒》。甲戌歲夏,廷風。钤印:王廷風印(白)三樂居(朱)
王廷風一生終身十三言聯229×53cm×2紙本2001年釋文:一生忠貞,華表志功,英風宜永慕;終身清介,奕世載德,遺範定長存。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一百周年。丁醜歲仲秋,廷風書。钤印:王廷風印(白)虎翁(朱)三樂居(朱)
王廷風自作詩229×52cm紙本1997年釋文:陽生随律轉,草木漸青黃。雨灑千峰白,風吹萬壑香。留雲籠玉色,邀月伴清涼。韶景撩詩客,苦吟覓短長。舊作《千山梨花詩會》。丁醜歲夏,廷風。钤印:王廷風印(白)三樂居(朱)
王廷風自作詩178×47cm紙本1988年釋文:鬥轉星移四十載,千華大地展新顔。金龍反照流霞起,鐵馬奔騰雲路寬。山翠花紅歌盛世,河清海晏夢豐年。乘風破浪時方好,萬裡揚帆共管弦。為紀念鞍山解放四十周年而作。廷風。钤印:海州人(朱)廷風之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