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郵政用品是指國家郵政部門發行的有預印郵票圖案或印有表明郵政資費字樣的郵資信封、郵資郵簡、郵資明信片、郵資信卡和郵資包封紙等各類郵政物品,還包括帶郵資圖案或銘文的郵政資費收據、信件包裹郵寄憑證、郵政彙單和其他單式。
在西安2016第17屆中華全國集郵展覽上,郵政用品類共展出10部郵集,評出大鍍金獎2部,鍍金獎5部,大銀獎3部。與長沙2014全國郵展相比,參展郵集數量有所減少,獎級有所降低(長沙全國郵展共12部郵集,金獎3部、大鍍金獎4部、鍍金獎5部),但也較真實地反映出目前我國郵政用品類郵集的水平。
一、值得回味的展品
盡管本屆郵展的郵政用品類展品的成績談不上輝煌,但仍然有很多值得記憶的亮點,它表現在參展郵集的各個環節,表明了我國郵政用品類郵集趨于成熟。
(一)值得關注的題材
世界上最早通用的郵政用品是英國于1840年5月1日起發售的馬爾雷迪郵資封與郵資郵簡,經曆了170多年的時間,世界上郵政用品的種類與數量已相當可觀。中國最早使用的是1897年10月1日發行的清一次蟠龍豎式郵資明信片,至今郵政用品家族已擁有了郵資封、郵資片、郵資郵簡、郵資信卡等多個品種。從時間上斷代,又可分為清代(含商埠)、中華民國、解放區、新中國共四個時期。
本屆郵展的10部郵政用品類郵集,幾乎覆蓋了中國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郵政用品。有清代的《中國郵政郵資明信片(1897-1911)》;民國時期的《中華郵政郵資明信片(1912-1949)》和《民國中山像郵資明信片(1935-1948)》;新中國的《新中國舊币值郵資明信片》、《普4天安門圖郵資明信片及郵簡》和《普九天安門圖郵資信封》等。
另外還有一部外國題材的展品《印度阿育王石獅郵政用品(1949-1970)》,完全以外國郵政用品編組的郵集在中國全國郵展上并不多見,這是一個很值得收藏與探讨的題材。
(二)值得稱道的處理
參展的10部郵集顯示了選題的多樣性,大多數以若幹套郵政用品之間的共同點來編組。編組方式有按時期的,例如《中國郵政郵資明信片(1897-1911)》、《中國普通郵資信封(1956-1982)》;有按圖案的,例如《民國中山像郵資明信片》、《天安門圖普通郵資信封》、《印度阿育王石獅郵政用品》;有按面值的,例如《新中國舊币值郵資明信片》;有按編号的,例如《普4天安門圖郵資明信片及郵簡》、《普9天安門圖郵資信封》等。其中《天安門圖普通郵資信封(1956-1973)》既按郵資圖又限定了時期,巧妙地串聯了17年間中國郵政發行的普9、毛主席語錄、普12等三套郵資圖帶有天安門的郵資信封,使郵集的素材更加充裕。而《新中國舊币值郵資明信片》把東北郵電管理局1949年12月發行的加蓋“人民郵政”改值郵資明信片劃入該郵集的展示範圍,盡管以往的各種郵政用品目錄把這種郵資片劃入解放區郵品,但這種大膽編組的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但該郵集展出了幾枚中華郵政明信片在新中國加蓋郵資作廢後作為空白明信片使用(格式化的除外),此舉值得商榷。
(三)值得敬佩的研究
研究深透體現在對版式的研究和使用情況的探尋上。例如,《民國中山像郵資明信片》展品對二版“肆分片”、“捌分片”、“叁拾分片”的版式研究:以标頭的高低分為A、B、C版,加蓋“國币伍拾元”分為A、B、C、D版。郵集中還展示了一枚二版叁拾分雙片,并實事求是地點明了“二版叁拾分雙片目前存世極少,是否有真正發行?有待集郵界進一步考證。”體現出嚴謹的學術研究态度。普4郵資片的版式非常複雜,經諸多集郵家與愛好者的多年探讨,基本形成了“另收”片三種版式的辨别方法,一版片的紙張是黃卡紙,與二、三版片明顯不同;一版片繁體字“寫”中間為“白”,二、三版片為“臼”;繁體“郵”字第一撇的長短可以分辨二、三版片;還有根據片名、郵資圖、“另收”位置的不同,可以輔助分辨一、二、三版片,并且還可以把一版片、二版片分為A高頭、B平頭、C低頭,以及“另收”與郵資圖的間距分為A遠距、B中距、C近距。《普4天安門圖郵資明信片及郵簡》吸取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對以上的版式變化都有相關準确的表述。《中華郵政郵資明信片》對孫中山像“限省加蓋”郵資片的研究也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
《新中國舊币值郵資明信片》對華東供給制郵資明信片的使用探讨細緻精到,由于新中國初期全國郵資從未統一到統一,資費變化較大,該展品對這一時期各種資費的實寄片都有相關的展示與說明,資料翔實、一目了然。《民國中山像郵資片》對國際郵資變化有着非常清晰的梳理,通過展示大量的實寄片,對不同時間段的國際郵資作了還原,如同一本民國時期的國際郵件資費手冊。還有的展品對某一郵政用品的最早使用作了充分的考證,如中山像一版1分改值分最早實寄;普九2号封的最早實寄;華東供給制郵資片的最早實寄等。大多數展品還很重視對該封片的各種特殊使用的展示與研究,如特殊郵資(調資首尾日)、特殊業務(印刷品、航空、挂号、快件、挂快、回執)、特别郵路(國際郵路、戰争時期郵路)等。
(四)值得觀摩的珍品
傳統類展品看素材,專題類展品看創意。而郵政用品類展品近似于傳統類,主要靠選題的重要性、個人的學習與研究和珍罕性。《FIP郵政用品展品評審指導要點》對品相和珍罕性的要求是:“郵品應當是品相盡可能好的。評審員應該考慮到存世的任何确實傑出的或珍罕的素材以及是否包含了在所選主題範圍内所有認可的珍品。”可見珍罕性對郵政用品類展品的重要。從郵展的反響來看,無論是評審員、還是觀衆,總是對珍罕性高的素材津津樂道。
本次郵展的兩部普九郵資封展品可以說珍罕素材随處可見。《普九型天安門圖郵資信封》展示了新中國著名的郵政用品“28号大煉鋼鐵美術封改作郵電公事實寄封”、2号普通封最早使用(1956年11月15日)、6号普通封試機印紙、7号普通封裁切大移位、11号普通封全漏印、8号美術封重新制版新封和航空實寄封、10号美術封短加蓋西藏寄印度等;《普9天安門圖郵資信封》展示了普通封的7号裁切大移位、9号封正面全漏印+背面粘印、11号全漏印、美術封的2号航空挂号回執實寄、8号短加蓋新封、8号重新制版新封和實寄封、10号短加蓋實寄封、28号大煉鋼鐵北京本埠郵電公事實寄封等。
《新中國舊币值郵資明信片》的珍罕性體現在各種特殊使用上,其中華東供給制郵政明信片相當精彩,如最早實寄(1949年10月7日浙江餘杭寄上海)、較晚使用(1950年6月3日甯波寄上海)、欠資實寄封、江蘇泰州寄香港(目前僅見1枚)等。此外,東北郵政加蓋人民郵政明信片“外加紙費500”1950年12月長春寄遼東省東豐中學(常見的是“另加紙費”,“外加紙費”特别少見),普6角樓片西藏實寄等。
《天安門圖普通郵資信封(19561973)》展品同樣是珍品林立,有許多難得一見的素材。例如,普9闆塊裡有5号封國際印刷品挂号實寄(廣東汕頭寄波蘭)、7号封印樣、8号雙郵資圖試印樣(帶“址”字變異)、7号和8号封郵資圖試印紙各2枚、8号封内面粘印、9号封内外頁颠倒裁切(僅見1枚)、9号封漏印加粘印、11号封上海本埠雙挂号實寄、上海“紫加蓋”和“藍加蓋”等。毛主席語錄郵資封闆塊有複印變體新封、文字圖案全漏印封(附四川大邑縣郵局退回信函)、封背面粘印變體和很少見的缺口版式實寄封。普12闆塊有1-1970漏印郵資圖新封、僅見1枚的1-1970漏印郵資圖貼郵票自然實寄封(安徽馬鞍山1977年4月11日寄歙縣)、1-1973紅色郵資圖漏印新封、3-1972紅色郵資圖複印變體封、2-1972印刷廢封裁成便簽使用等。
《普4天安門圖郵資明信片及郵簡》中的普4一版新片、二版二次使用片、四版片國際實寄(1954年12月2日天津水陸路寄比利時)、普4角樓郵簡國内挂号實寄、普4佛香閣郵簡模切移位變體等也是較為難得的素材。
《民國中山像郵資明信片》中的一版1分單片,雙片的樣片(郵資圖上加蓋“樣張”兩字),一版貳分單片裁切移位,一版1分改值暫作壹角貳分最早使用(1935年9月13日北平寄德國柏林),二版肆分印刷全張三重複印八連片等也很難得。
《中國普通郵資信封(19561982)》有普9型7号封裁切大移位、8号封深度透印、普12(1-1972)漏印紅色郵資圖、裁切大移位(郵資圖一半在封背面)自然實寄封、郵資圖粘印新封、僅存1件的1-1973試機印紙、已知存世4件的2-1973試機印紙、普14有(1976-1)、(1979-1)、(19824)漏印天安門郵資圖新封各一枚。
《印度阿育王石獅郵政用品》裡的印刷廢品、局部漏印、裁切移位、折白等也都是比較難得的郵品。
(五)值得借鑒的外觀
郵政用品素材規格較大,而且規格又相對單一,不像專題類郵集的素材,可以大小搭配,變化多端。郵政用品類郵集往往一張貼片上放置兩件素材,上下一擺就完事,幹淨整齊。但有些郵集并不囿于這種擺法,而是竭力追求視覺的最佳效果,貼片上有一些穿插和重疊。素材展示一面還是兩面,信封是否要剖開展示,都要精心設計和安排,這樣就避免了整部郵集外觀上的雷同感,從整體上顯得平衡和勻稱。例如,《民國中山像郵資明信片》采用中型規格的貼片(32cm×29cm),每框展出12張貼片,相當于23cm×29cm的24張貼片的容量,使素材增加了三分之一,很好地解決了該選題素材多,而用23cm×29cm規格貼片的五框展品無法全面展示的弊端。
二、值得思考的缺憾
郵政用品類作為集郵展覽中的基礎類别,應該得到集郵界應有的重視。鑒于本屆全國郵展中該類别存在的一些缺憾,筆者提出以下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亟待新人湧現
本屆參展的10位作者隻有翟小興屬于新人,其他都是多次參加全國郵展的老面孔。集郵展覽需要展品推陳出新,更需要後繼有人。在傳統、郵政曆史、郵政用品三大基礎門類中前兩類不斷有新人新作湧現,參展的郵集數量也在逐屆上升,唯獨郵政用品類新面孔最少。這需要進一步擴大宣傳,讓更多的集郵愛好者喜歡收集郵政用品,更希望有實力的集郵家進入郵政用品收集隊伍,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讓郵政用品類集郵也蒸蒸日上。
(二)創新迫在眉睫
盡管郵政用品類展品側重選題的重要性與素材的珍罕性,但也不能忽視它的創新性。目前,已有人開始展示外國郵政用品的郵集,以突破由中國郵政用品一統天下的局面。以中國郵政用品編組的郵集如何創新,這需要更多有識之士的潛心研究與大膽嘗試。全國綜合性郵展每兩年舉辦一次,希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每屆要有新的力作、新的發現、新的驚喜。普九郵資封、普九郵資片再好也有審美視覺疲勞的時候,我們既需要“開源”,更需要“活水”。
(三)赝品困擾展品
集郵市場魚目混珠,假貨、赝品充斥其間,如不加分辨,難免中招。本屆郵展就有一部郵政用品展品因展出了赝品而被降級,非常遺憾和可惜。有些不法之徒為了發不義之财,制假販假,嚴重傷害了集郵者的利益。某些拍賣行明知有假卻為了利潤讓赝品夾雜其間公然上拍,也有的拍賣行“專家”把關不嚴無意間讓赝品有了市場,而拍賣規則裡卻是注明拍賣行不負責郵品真假的(……對拍賣标的的真僞/或品質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摘自某郵品拍賣目錄)。所以,這隻能靠集郵者練就“火眼金眼”,一旦“打眼”就損失慘重。郵政用品的赝品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郵路不符。例如,1907年廣西梧州寄日本的清二次片,經桂林經天津日本客郵局至日本,當時廣西梧州是大郵局,而桂林是小郵局,郵路隻有桂林——梧州——天津——日本,不應從梧州再去桂林倒着走,郵路明顯與史實不符。
2.假郵戳。傳聞1902-1903年間,義和團失敗後部分隊伍退到山東一帶,企圖反清複明,故特意刻制了“左日右月”的日月戳,主要見于膠州總局所轄各局和濟南總局所轄少數局,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郵戳,蓋有此戳的實寄封片在拍賣市場上價格都不低。于是問題就來了,一枚清一次片1903年山東即墨銷日月戳寄德國,郵資圖上銷膠州中英文小圓戳,而加貼的1分、2分蟠龍郵票上卻銷即墨郵政局日月戳,郵局在收寄信件時不會兩把郵戳換着銷郵資,該日月戳顯然是造假者所為。
3.假實寄。清一次片1903年漢口挂号寄比利時,加貼4枚蟠龍郵票,郵資片與郵票都已腐舊不堪,而漢口中英文小圓戳卻煥然一新,細看油墨分明浮于票面,經一百多年油墨與郵票竟然還不相溶,這是多麼奇怪的事情。再者,該片的挂号戳竟然蓋在郵資片的背面,進一步露出了作僞的馬腳。
4.假加蓋。有的郵政用品經加蓋後價格翻番,不法者為賺取這個差價,就仿造加蓋字樣騙錢。如普9上海紫加蓋,華東供給制明信片上海加貼210元蓋銷片,清一、二次片加蓋“SOLDINDULK”總包發售等。
收藏界有一不成文的規則:“疑品從僞”。即在古董上隻要找出一處疑點,就不能認作真品,郵品也應該同樣。在市場上除集郵者自身要注意以外,我們還真需要有監管部門為受害者撐腰,更需要對拍賣行的約束,不能讓假貨赝品有繁殖的土壤和肆無忌憚地坑害集郵者,打假除醜,淨化郵壇,刻不容緩。
圖3
圖4
圖5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