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常見的情況是,一些雄性會去偷偷勾引其他“後宮”裡的雌性。在多雄多雌的狒狒等靈長類群體裡,沒有交配權的弱勢雄性常常趁首領不注意,找個雌性悄悄“劈腿”,留下後代。金絲猴中的落魄王老五們,甚至會從别的猴群裡“誘拐”出幾隻雌猴娶為配偶,組建新部落。就算外表憨厚的阿德利企鵝,也會使壞。那些沒能成功配對的雄企鵝,就很樂意獻出自己手裡的卵石給那些幫助“夫君”一起找卵石築巢的雌企鵝——前提是雌企鵝要與自己出軌一次。這樣一來,這些單身雄企鵝既留下了後代,還免去了孵卵育雛的麻煩。
還有些動物家庭充滿家暴。如北太平洋沿岸的海獺實現一夫多妻制,在交配時,雄性海獺會變得極具進攻性,抓住雌海獺後以洪荒之力狠狠咬住鼻子,通常會導緻嚴重的傷害,甚至硬生生咬出個洞來,有時還會撕掉對方的幾片肉。二者在水中旋轉跳躍閉着眼,直到交配完成,而後雄性才終于放開雌性,這個過程會不時導緻雌海獺受傷或溺水而死。這種家暴的動機尚不清楚,也許是一種顯示征服感的本能吧。但大多數哺乳類動物求愛時,往往表現得深情款款。大象正式交配前,會花費幾星期的時間進行溫柔的挑逗,一對大象可能站立幾個小時,鼻子交纏起來,厮磨不已。雌虎(圖54)則在合意的對象面前走來走去,以挑逗的姿态,揚起尾巴,拍打對方的口鼻來主動追求。雌長頸鹿則是邁開奇特的步伐慢跑,表示準備招親。雌角馬則是跪下來,向從旁邊經過的雄角馬推擠,主動撒嬌示意。僧海豹因個頭小有自知之明,為避免陸上武鬥幹脆就另辟蹊徑在水下求愛,它們可以在火山形成的水下迷宮般的溶洞中翩翩起舞。當雄海豹追上發情了的雌海豹後,會用身體使勁地摩擦雌海豹,直到雌海豹同意,雙方便潛入水中跳一陣“圓圈舞”,雌雄海豹在翻滾的過程中還時不時扭過頭互相咬上一口以示親昵。有時雌海豹會猛然下潛,躲到海底參差不齊的窄石縫中裝羞,雄海豹隻能咬着雌海豹的尾巴,把它從石縫中拉出來,完成了任務的雌雄海豹随後就各自遊開,“隻求曾經擁有,不求天久地長”。
圖49
圖50
圖51
圖52
圖53
圖54
圖55
圖56
圖57
圖58
圖59
圖60
圖61
圖62
圖63
圖64
圖65
圖66
圖67
圖68
有位生物學家觀察一對求偶期的狐狸後說:“白天它們睡覺時緊密地偎蜷在一起,晚上則不時要去尋找對方互相理毛,或者僅僅是挨着坐在身旁,用特殊的交流聲音講‘悄悄話’,其間的語氣和微妙看起來就像戀人在表達親昵和熱戀,不能更像了。”雄犀鳥因為太愛自己的配偶,以緻不惜将雌犀鳥禁锢在一段老樹幹上40厘米見方的洞裡孵卵。并用鳥糞、唾液、泥巴的混合物把洞口封上,隻留一條細縫,雄犀鳥負責通過細縫向内提供食物。這時雄鳥還會将自己砂胃中的一層壁膜脫落下來,吐出體外,形成一個薄囊。它就用這個薄囊當運載工具貯放找來的食物,帶去喂雌鳥。被金屋藏嬌的雌鳥則用脫下的毛做“羽絨墊”給雛鳥取暖。待雛鳥長大離洞後,“老兩口”會繼續在啟封後的老洞裡相伴到老。所以犀鳥被稱為“愛情之鳥”,在東南亞被當作貞潔的象征。
在自然界,不光雄性有權開後宮,“一雌多雄制”也是存在的。約有0.4%的鳥類采取這種婚配方式,并且和“一雄多雌制”一樣分為多種形式。三趾鹬就是其中的典型,因為它們的卵很小,而且是由雄鳥孵卵,雌鳥為生育付出的代價低,所以在繁殖期有條件勾引好幾隻雄鳥。一般來說,雌鳥會分配給每個丈夫3枚卵讓它們孵化,然後就去找别的雄鳥了。黃腳三趾鹑、水雉等少數鳥類,繁殖習性也與此類似。還有一些“一雌多雄制”的雌鳥,比如紅頸瓣蹼鹬既不控制資源也不控制雄性,而是幹擾别的雌鳥、限制對方與雄性交配,而使自己盡可能多地赢得交配權。在一雌多雄的鳥類中,雌雄的顔值也發生了反轉——雌鳥變得更為豔麗,而擔負孵卵責任的雄鳥則羽色灰暗。科學家認為,這種婚配制度的産生,很可能是因為雌鳥想産多窩卵。
貓科動物崇尚分居,過去人們以為它們成年後毫無家庭親情,不過事實并非如此。比如一隻成年雄虎的領地會覆蓋幾隻雌虎的領地,它和這些雌虎的關系介于“鄰居”和“夫妻”之間。大家平時單獨生活、捕獵,但彼此相互認識,雄虎也享有和這些雌虎的交配權,且保衛領地和幼崽不受其他雄虎侵犯,甚至與帶崽的母虎分享獵物,也是這隻雄虎的責任。幼虎在成長中雖然未必見過父親幾面,但父親其實一直在暗中做它們的靠山。我國的雪豹(圖63)和美洲獅也有類似生活方式,雄獸相遇必有一番情場惡鬥。配偶期過後,雌雄性各自回到自己的領域。平時以分居為主,所以沒有後宮。
更常見的一類情況是“精子儲存”:雌性在繁殖期可以跟多個雄性交配,之後産下的後代就來自不止一個父親。這種情況在蛇類中非常普遍,交配時總是好幾條雄蛇纏着一條雌蛇,而雌蛇體内有儲精腺,可以把它們幾位提供的精子照單全收,等排卵時再分别受精。這樣不僅更多雄性能有繁衍機會,對雌性來說也有利于增加後代的遺傳多樣性,從長遠看對基因傳承是有利的。翼手目動物,如長翼蝙蝠(圖66為斯洛文尼亞小型張)、巴氏鼠耳蝠在秋季交配時并不馬上生成受精卵,精子可在雌性的生殖道裡過冬,春天才受孕,可保證在食物豐富的夏天出生。雌性赫爾曼陸龜會與多隻雄龜進行交配,并将精子儲存在體内甚至長達三到四年。圖69
圖70
圖71
圖72
圖73
圖74
圖75
圖76
圖77
圖79
圖80
圖78鞭尾蜥是典型的女兒國,全部都是雌性,通過無性生殖繁育後代。因為它們不能交配,它們通過角色互換,相互刺激對方以緻兩個雌性都會受精,生下克隆自己的後代。這種性别專屬的策略具有其演化優勢:無論哪一隻鞭尾蜥落單了,它都可以延續自己的基因,而那些需要依賴雄性才能繁殖的鞭尾蜥則逐漸消亡。這是一種非常特别的孤雌生殖,隻出現于沒有雄性存在的情況下。那些被困在孤島上的雌性鞭尾蜥,逐漸轉變了生物學特征,以進行單性生殖。科學家發現,部分科摩多巨蜥也有類似現象。
當然也有許多動物,特别是超過90%的鳥類都崇尚“一夫一妻”,也就是單配制。如信天翁,雌性與雄性在繁殖季節共同生活,互理羽毛,一起養育後代。候鳥青腳鹬(圖73)的繁殖期為5-7月。雄鳥通常較雌鳥早遷徙到達繁殖地,并在湖邊和沼澤地帶耐心等待從前的配偶與之配對。不過其中大部分并非長期伴侶,隻是在一個繁殖期内臨時作伴,來年可能就另覓新歡。如成對喂養雛鳥的濕地葦莺、藍紫金剛鹦鹉、黑鸢,它們選擇單配制,主要是出于喂養雛鳥的巨大壓力,雌雄配合才能喂飽嗷嗷待哺的雛鳥,保證後代的成活率。然而即便在繁殖期内,看似默契合作的雌雄雙方,也常常設法“出軌”。有研究表明,在鳥類夫妻檔中約有30%的後代跟雄鳥沒有血緣關系。這說明雌鳥不會拒絕外來的誘惑,而“已婚”雄鳥也不甘寂寞,大都是劣迹斑斑的婚外戀老手。至于曾被視為愛情楷模的雄鴛鴦更是“花心大蘿蔔”,隻在求偶時百般讨好雌鴛鴦,到了育雛階段就不聞不問,轉頭更換情侶。但從繁衍後代的角度說,鳥類這樣做無可指責,與多個對象交配産卵,有利于分散風險,避免把自己的蛋都放在一個窩裡。還有些雄鳥玩得更過分——直接包養“小三”甚至“小四”、“小N”!一些雄性花斑鹞在繁殖期,會先找到一隻雌鳥做“原配”,等“原配”開始下蛋後就暫時開溜,去另建巢穴,赢取更多雌鳥的歡心。等到“原配”的卵孵出雛鳥,雄鳥又回歸家庭扮演起好男人,把主要精力用來照顧自己與“原配”的後代,對“小三”們的雛鳥隻是偶爾照顧一下。結果往往是,雄鳥跟原配的雛鳥發育良好,而“小三”們的雛鳥瘦小不堪,成活率低。這屬于一種比較冒險的繁衍策略,苦苦育雛的“小三”們無疑是受害者。斑頰哀鴿(圖79為阿根廷小本票)保護雛鳥的辦法很絕,當掠食者接近巢穴時,為了把掠食者引開,斑頰哀鴿會掉到地上“佯傷”。它們在掠食者面前扇動翅膀,就好像斷翅一樣,同時遠離自己的巢穴。一旦掠食者接近哀鴿,哀鴿就會迅速飛走以脫身。
大愛仍有。外形高貴優雅的天鵝,伴侶關系可以維持多年,很少破裂,比如疣鼻天鵝平均每年的“離婚率”低于5%。王企鵝求愛時會用細長的喙互相摩擦,一旦定了終身,雙方便會很負責任地不吃不喝交替孵卵數月。雄性鳳頭黃眉企鵝(圖82)是專情的,它們在年複一年的交配季節與同一隻雌性企鵝重聚。通過綁在企鵝腿上的GPS追蹤器,科學家們監測了來自福克蘭群島上一個企鵝聚居地的16隻企鵝在一個交配季節裡的表現。數據顯示,雄性企鵝比它們的雌性伴侶大約早六天到達築巢地點,小兩口每年也隻相聚20天至30天。在冬季,企鵝伴侶們分别居住在平均相隔600公裡的兩地,觀察到的分隔最遠的一對竟達到了2500公裡。相當于一個在四川,另一個在做“北漂”。這種“好男兒豈在朝朝暮暮”習性的成因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一個謎。
北美洲的鹿白足鼠(圖83為美國首日封),不僅是一雄一雌配對生活,而且根據科學家對它們的DNA分析,鹿白足鼠家庭中90%的幼鼠都是那隻雄鼠的後代。研究還顯示,大約13%的洞穴中,隻有成年雌鼠而缺乏雄鼠,人們推測這很可能是雄鼠死亡,雌鼠守寡所緻。如果這一解釋成真,鹿白足鼠的貞潔簡直可以立牌坊了。
同類物種的這些“婚戀習俗”也有地方性,部分是本能,部分是局部地區代代相傳的習慣。值得生物學家去深究探索。
圖81
圖82
圖83白俄羅斯2018年新郵發行計劃
趙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