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以剪紙為主題的郵票在新中國郵票中,以剪紙為主題的郵票目前僅有兩套。一套是1959年1月1日發行的特30《剪紙》全套4枚。票圖采用畫家張仃所珍藏的陝北民間剪紙“駱駝”“石榴”“公雞”和“戲劇人物”。郵票采用膠版和雕刻版套印,将4幅單色剪紙凸顯在票面之上。這套郵票為1959年元旦增添了喜慶元素。
第二套就是2018年發行的《中國剪紙(一)》特種郵票全套4枚。設計者選擇了一幅點染剪紙,為河北蔚縣的“金沙漳”;兩幅單色剪紙,分别是内蒙古和林格爾的“牧羊圖”和山西新绛的“小别母”;一幅套色剪紙,為陝西旬邑的“回娘家”。與上一套剪紙郵票相比,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剪紙藝術的發展。
用剪紙作品表現郵票主題用業已存在的剪紙作品表現某個題材,在新中國郵票中為數不少。1973年發行的《兒童歌舞》郵票,采用了5幅單色剪紙,分别是漢族的“秧歌舞”、蒙古族的“拉馬頭琴舞”、藏族的“哈達舞”、維吾爾族的“手鼓舞”和朝鮮族的“長鼓舞”。這套郵票在表現兒童題材郵票中,堪稱佳作。
在生肖題材郵票中,剪紙作品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7年發行的《丁醜年》、2001年發行的《辛巳年》、2003年發行的《癸未年》等都采用各式剪紙作品為郵票主圖或底圖,為郵票增加了濃郁的民族風格。這些剪紙作品大都出自各地民間藝術家之手(圖3-6)。
2005年發行的《歲歲平安》個性化專用郵票,設計者用表現十二生肖的剪紙作品做圖案,而《喜上眉梢》個性化專用郵票也是用同題材剪紙做圖案(圖7、8)。
采用剪紙形式設計的郵票有的郵票設計者面對中國傳統文化題材時,在設計上借鑒剪紙藝術形式,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1958年6月1日發行的《兒童》特種郵票,借鑒了剪紙藝術的表現方式,又結合兒童畫的特點,使構圖簡潔明快、概括性強,為兒童們喜聞樂見。
1987年發行的《丁卯年》特種郵票,設計者采取剪紙形式,塑造了一隻白色幼兔的生肖形象。此後,有多套生肖題材郵票的設計者采取剪紙形式設計郵票。例如,《壬申年》《癸酉年》《甲戌年》《乙亥年》《乙卯年》等(圖11-15)。
2000年發行的《春節》特種郵票,其畫面人物造型就是借鑒剪紙和農民畫的表現手法,極具民間鄉土氣息。而且此套郵票小型張和小版張的邊紙設計,具有明顯的“折疊剪紙”的效果(圖16、17)。
2010年發行的《牛郎織女》特種郵票,設計者對4枚郵票圖案分别采取單色剪紙和分色剪紙的方法處理,人物造型簡潔淳樸,讓這套郵票彰顯出強烈的個性(圖18-21)。
2012年發行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紀念郵票圖案采用了剪紙形式,紅色的燈籠中一對滿臉笑容的老年夫婦以及房屋、樹木體現出農村風貌,寓意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後,老年人幸福安逸的生活。
郵票畫面上的剪紙在一些郵票的畫面上,也有以剪紙作品為背景,意在為畫面增添了濃郁的民族氣息。例如,1981年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展覽·日本》紀念郵票第2枚,設計者将《剪紙》郵票“公雞”圖案置于醒目位置,突出了中國元素;1987年發行的《國際住房年》郵票畫面的核心位置是紅色剪紙——喜鵲和房屋。設計者用剪紙寓意了“喬遷之喜”,很好地呼應了郵票主題。
圖7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圖21貼窗花是春節文化的要素之一,2000年發行的《春節》郵票第一圖“迎新春”表現的是人們貼窗花的情景。2015年發行的《拜年》特種郵票,院落影壁中央貼着迎春的紅色剪紙,渲染了節日氣氛。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産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因此,剪紙藝術在今後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郵票上。圖22
圖23
圖24
圖25
圖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