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春苗
在湖北宜都陸城街頭筆社區圖書館,管理員李玉潔的臉上始終挂着恬淡的微笑。有人來借書,她便挪動輪椅到書架邊,熟稔地取下書。這個特殊的圖書管理員感動了很多人,借書的人絡繹不絕。
26歲的李玉潔出生于一個普通農家,父母給她起了個詩意的名字,希望她是個冰清玉潔的女孩。玉潔從小就特别懂事,放學回來就幫媽媽做家務,照顧妹妹。生活不富裕,卻也其樂融融。
變故來得太突然。7歲那年的一天,沒有任何征兆,走路時,李玉潔的腳踝突然一陣疼痛,她忍不住尖叫起來。檢查得知,李玉潔患了類風濕。該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會折磨患者一生。
從此,李玉潔再也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蹦蹦跳跳。但是,她内心對學習的渴望依然強烈。每天早早起床,一瘸一拐艱難地走到學校,從不遲到。随着病情加重,她的手指嚴重變形,指關節腫大。對正常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的寫字,對李玉潔來說一筆一畫都很費勁——她的右手手腕不能動彈,手指能捏穩筆已經不易,寫起字來隻能一點一點在紙上“戳”。靠着這樣的“戳”,憑着驚人的毅力,她取得了除體育外每門功課都是年級第一的成績。
14歲時,李玉潔癱瘓了,隻能無奈地離開學校,整日被禁锢在輪椅上。治療過程中,手指長的鋼針一次次紮進穴位,疼痛錐心般襲來。她可以咬緊牙關忍受病痛,卻不能忍受辍學的痛苦。悲傷絕望籠罩着她,小小的心靈愁雲慘淡。
此時,李玉潔想到了司馬遷。語文課本上有篇《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課堂上老師說過一句話:“真正的偉大不是壯烈地死,而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卑賤地活着。”仔細想想,如果司馬遷當時選擇血濺牆頭,還會有熠熠閃光的《史記》嗎?她若有所悟。和司馬遷一樣,李玉潔選擇艱難地活着。沒有了行走的雙腿,還有可以勉強活動的雙手、健康的頭腦和永不放棄的心。她重新拿起書本,将時間用到閱讀中去,閱讀讓她忘卻了痛苦。
因為治療,李玉潔的手上、腿上一度全是水泡,輕輕動一下就疼。那段時間,媽媽每天坐在床邊,把一本本名著翻開正對着她,她睜大眼睛貪婪地閱讀着。
閱讀為李玉潔打開了另一扇窗戶,讓她汲取了更多的知識甘霖和精神力量。讀得多了,她開始寫文章并投稿。第一篇根據親身經曆寫出的文章,就在《中學生閱讀》雜志上發表,這給了她很大的鼓舞。從此,她一發不可收,堅持寫作,發表的作品越來越多。
因為手指嚴重變形,每次寫稿,李玉潔隻能夾着筆在紙上“戳”。一篇千字左右的稿子,她要“戳”很久才能完成。就這樣,她艱難“戳”出的作品,連續三屆獲得“中國少年作家杯”全國征文大賽一等獎。
通過媒體報道,李玉潔身殘志堅的故事漸漸傳開了。街道辦工作人員為她送來了電腦,宜昌市中心醫院為她免費治療,愛心志願者時常去看望她。
有了愛的滋潤,李玉潔更加勤奮,靠自學取得了大專學曆,又通過了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現在,她義務擔任母校校外德育輔導員,還擔任宜都市陸城二中特聘輔導員;每年還到多所中學與單位開展勵志演講,開通“知心姐姐”熱線;寒暑假,給社區孩子免費輔導作業……忙,讓李玉潔感到從未有過的滿足和充實。
2015年7月,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李玉潔25萬字的自傳《夢想在110厘米之上》出版。110厘米,是她坐在輪椅上的高度。她在書中寫道:“彌補不能站着的遺憾的最好方式,就是掙脫枷鎖、追尋夢想。追尋的過程讓内心無比富足,讓人生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謝雲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