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雪域邊陲的守護者

雪域邊陲的守護者

時間:2024-11-07 02:22:35

不管貧困還是富裕,家是玉麥,國是中國

卓嘎和央宗兩姐妹是西藏自治區南市隆子縣玉麥鄉村民。姐姐卓嘎,身材嬌小,性格腼腆,愛笑,烏黑的眼睛會說話,像山中的白杜鵑。妹妹央宗身材高挑,性格潑辣,敢說敢做,像山中的紅杜鵑。兩個性格迥異的人有一份相同的工作:神聖邊境國土的守護者。

2018年3月,卓嘎與央宗被《感動中國》組委會選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頒獎詞這樣寫道:“日出高原,牛滿山坡,家在玉麥,國是中國。中國是老阿爸手中縫過的五星紅旗,中國是姐妹倆腳下離不開的土地,高原隔不斷深情,冰雪鎖不住春風,河的源頭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國。”

紅旗飄揚的地方

玉麥鄉位于喜馬拉雅山北支脈日啦山、紮日山、博沙拉山南麓,喜馬拉雅山主脈北麓的中印邊境藏南地區,土地面積3644平方公裡。那裡重山阻隔,交通閉塞,人煙稀少,有二十多年時間,玉麥隻有卓嘎、央宗和父親桑傑曲巴一家三口人生活,被稱為“三人鄉”。

父親桑傑曲巴是玉麥鄉第一任鄉長,盡管生活貧困,父親卻覺得不能辜負黨與政府的信任。這是國家的土地,作為鄉長一定要守着。上世紀六十年代,這裡曾經有十多戶人家,但由于環境過于惡劣,村民陸續在政府的安排下搬遷到生活條件較好的曲松鄉。父親帶着卓嘎與央宗曾經也搬離過,最終因父親舍不得這塊土地又返回,一直堅守到離世。卓嘎與央宗說:“如果我們走了,這塊國土就沒有人了。”這是父親的口頭禅,也是他的臨終遺言。

父親去世後,卓嘎與央宗正式接過阿爸的工作棒——放牧巡邊:“一直按父親一路走一路挂國旗的習慣生活,這些年從來沒有改變過。”

“阿爸,為什麼要插國旗呀?”1962年,才兩歲多的卓嘎踮着小腳,仰着小臉看着父親問。

父親給卓嘎講了一個故事。

解放前的一年夏天,直升機螺旋槳的轟鳴聲從南而來,打破了山谷的甯靜。一群荷槍實彈的印度兵把印度國旗插在了玉麥5000多米的山頭上,在通往山外要道上設卡。日拉山北面的牧民進出玉麥溝砍伐竹子,都要接受印度兵盤查。

父親被惹怒了,花了兩天時間,才爬上那座雪山,拔下印度旗,插上中國國旗。父親滿身泥水,來到印度兵設卡點抗議:“我的爺爺曾在這裡放牧,我的阿爸曾在這裡放牧,我們也在這裡放牧,這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

與國旗相關的故事還有許多。

有一天,父親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塊紅布和黃布,姐妹倆以為父親要給她們做新衣服,歡天喜地。第二天,父親把做好的“衣服”給她們,竟然沒有袖子,卻有5顆黃色的五角星。

父親說:“這是五星紅旗。”然後找來一根竹竿,把“衣服”挂在了竹竿上,鄭重地插在了屋頂。父親莊重地對姐妹倆說:“有國旗的地方就有家,有家才有我們。”

卓嘎和央宗說起這些,總會飽含熱淚。

神聖國土守護者

卓嘎和央宗長年生活在玉麥,與世隔絕,生活貧困艱苦,并非沒有向往過外面的生活。

七十年代中期,卓嘎和央宗第一次随父親進城,立即被縣城“花花綠綠的世界”吸引。卓嘎看中了一件的确良襯衫,央宗看中了一雙解放鞋,不過家裡太窮了,根本買不起。回到家,卓嘎郁郁地坐在床上發呆,央宗則大聲嚷嚷着要搬家。

姐妹倆思想波動最大的是母親與最小的妹妹去世後。母親因路不通未能及時就醫病逝,小妹妹因為翻山時沒能及時回來被雪掩埋。為此,卓嘎與央宗幾次哭着央求父親:“到人多的地方去吧。”

有天晚上,卓嘎與央宗等了好久都不見父親回來,急忙外出尋找,半夜回到家,卻發現父親抱着頭蹲在門口痛哭。父親說:“我對不起一家人,但我太愛這塊土地了,你們姐妹倆到山外生活吧。我守在這裡,一直守到這裡有路與醫生”。

卓嘎與央宗突然明白,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腳下的土地是國家的一部分,守護土地是他們一家人的共同職責。

日子在巡邊生活中流逝,卓嘎與央宗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卓嘎談過一個男朋友,男朋友聽說她要留在當地生活,被吓跑了。央宗也談過,但央宗看到男孩對玉麥有些嫌棄,主動提出了分手:“我就是玉麥人,不愛玉麥就是不愛我。”

轉機發生在新華社記者對玉麥的報道後。聽說鄰村來了記者,卓嘎與央宗就去邀請記者來玉麥村參觀,希望記者能幫忙宣傳玉麥鄉。不料半途下起大雨,卓嘎跌了一跤,腿受了傷,央宗則淋成了落湯雞。見到她們,記者很感動,報道了她們一家三口守護邊境國土的事迹。後來,玉麥鄉成了明星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來自内地的求愛信件翻越崇山峻嶺,如雪片般飛到卓嘎與央宗面前。

卓嘎央宗姐妹倆都結婚了。卓嘎結婚那年三十五歲,央宗二十七歲。她們的另一半都是志同道合的玉麥守護者。

2001年父親離世後,卓嘎與央宗有許多離開玉麥到山外過好生活的機會,但她們都果斷地放棄了:“玉麥就是父親,離開玉麥就是抛棄了父親。”

結婚後,卓嘎與央宗兩家人依舊過着遊牧的日子,生活貧困清淡卻幸福。

在卓嘎與央宗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移居玉麥。政府對玉麥的關注扶持也越來越多。2001年玉麥開通了第一條通往山外的公路,接着有了餐館、旅店、無線網絡,生活開始慢慢紅火起來。卓嘎與央宗的心更加堅定了,不管貧困還是富裕,家是玉麥,國是中國。

受條件限制卓嘎與央宗沒上過一天學,但她們的孩子如今全部在外求學。當年克服重重困難送孩子外出讀書,成為卓嘎與央宗最引以為傲的“政績”。她們對孩子隻有一個要求:我盡己之力供你讀書,但你學成一定要歸來。

愛的新高度

在政府關注下成長,踏進新時代的玉麥,卓嘎和央宗的三人鄉變成了三十四人鄉,九戶人家。往日的守護者變成了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卓嘎與央宗經營的餐館、家庭旅館、竹器都成了搶手貨。

無線WIFI成為卓嘎頭痛的事情。卓嘎對智能手機非常感興趣,卻總是學不會,每次都要求女兒手把手地教她。學會之後,則一發不可收:“不用看報紙也知道國家大事了。”央宗最近學會了微信付款,有一次遊客買東西,問能否微信支付。她半天摸不着頭腦,回家後悄悄買回智能手機學習。

卓嘎與央宗最大的願望是到天安門看日出和升旗儀式。她們第一次看到天安門的照片是在父親收藏的一張舊報紙上,照片上天安門的東方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滿天紅霞,十分壯觀。當年父親曾對姐妹倆說,等有機會了,我一定帶你們去天安門看看。

2017年12月29日,卓嘎與央宗的願望實現了,中央電視台邀請他們來北京錄制節目。在此前,卓嘎與央宗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介紹家鄉的信,竟然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感謝他們一家幾代人守護玉麥的傑出貢獻。很快,玉麥鄉成為全國人民的關注熱點,卓嘎、央宗和其兒子索郎頓珠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卓嘎與央宗順道去了天安門看升旗。央宗個子比較高,隻需要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就能看到金水橋的國旗護衛隊。卓嘎個子矮,外甥索郎頓珠要抱起她看,她不願意,索郎頓珠就用手機現場直播給她看。國旗冉冉升起之時,卓嘎與央宗激動得熱淚盈眶,大聲叫了出來:“快看,國旗升起來了!”

2018年,卓嘎成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再次來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宣傳玉麥鄉。卓嘎與央宗對國家的敬意與愛有了新的高度:“玉麥的杜鵑花就要開了,我們好想把鮮豔的五星紅旗插在杜鵑花開放的山頂上。”

對玉麥的未來,卓嘎與央宗充滿了期待與自信。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已經大學畢業,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玉麥第三代守護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以去看看,但一定要記得回來,這是央宗對兒子的忠告:“‘鳥老了,要歸巢;人老了,要回家’,我們這代人終究也會老,守衛玉麥這片國土的責任要落在你們這代人肩上。”

長期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的意識已經深入索朗頓珠骨髓。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衆像格桑花一樣,紮根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是卓嘎與央宗及其下一代的共同責任。

責任編輯:耿豔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