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舌尖上的鄉愁。鐘芳/文閱讀文人談美食的文.."/>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美食裡的故鄉情

美食裡的故鄉情

時間:2024-11-07 05:58:23


    藏在舌尖上的鄉愁。

鐘芳/文

閱讀文人談美食的文章,情趣盎然。他們不僅能下廚房烹饪一手好菜,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圍、吃的淵源、吃的文化,用精雅細緻的語言,描繪得頭頭是道、津津有味,讀來更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汪曾祺愛吃會吃在現代文學史上是很有名的,金庸贊譽他是“滿口噙香中國味的作家”。汪曾祺寫吃,無論是日常菜馔,還是野味珍馐,文字都淡雅幹淨,娓娓道來,讓看的人口舌生津,大呼過瘾。他對食物抱着寬和的态度,認為“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所以,土豆、蘿蔔、鹹菜、苦瓜、炒米、茶面、幹絲、豆腐、枸杞、荠菜、馬齒苋等家常菜蔬,他也能鼓搗出花樣來,一旦落于筆下,就變得活色生香。其中寫得最出色的,還是要數他的故鄉高郵的那些美食,從鹹鴨蛋到炒米和焦屑,從鹹菜茨菰湯到昂刺魚和虎頭鲨,記載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尋常食物。他寫香椿拌豆腐:“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顔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稍燙,梗葉轉為碧綠,撈出,揉以細鹽,候冷,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下香油數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這樣的文字看似随心率性,但實際上他是借着故鄉的美食,表達了一種濃濃的故鄉情。

梁實秋也是一位擅長将美食寫得活色生香的知味者。他的《雅舍談吃》言辭優美,清靈風趣,灑脫的行文裡流淌的是對生活的美好感受。他寫老北京的湯包、燒鴨、爆肚兒、烏魚錢、大閘蟹、烤羊肉、豆汁兒、核桃腰、瓦塊魚、鐵鍋蛋、小吃酸梅湯、核桃酥和糖葫蘆等,讀來令人垂涎欲滴,似乎舌尖上也沾滿了這些美食的味道。在《水晶蝦餅》一文中,他這樣寫道:“七分蝦肉要加三分豬闆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點點芡粉,捏成圓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圓餅狀,下油鍋炸,要用豬油,用溫油,炸出來白如凝脂,溫如軟玉,入口松而脆。”語言生動、明快,寥寥數筆,就把美食的做法和口味描繪得活靈活現,讓人猶如親曆。他在《集内文》中說:“偶因懷鄉,談美味以奇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他談美食,也是為了寄托鄉思。因此有讀者如此贊道:梁實秋的吃是文人式和書房式的,而這種“吃”,其實也是“癡”,其故國之癡、鄉裡之癡、傳統之癡,都在舉箸投筆間了。

周作人寫散文也喜歡談吃,他住在京城“苦雨齋”裡,喝苦茶,吃豆腐、蘿蔔、白薯等清淡的家常菜蔬,寫平和閑适的文章。《知堂談吃》一書裡寫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酒、茶、臭豆腐、野菜等這些再平凡不過的事物。在《喝茶》中,周作人寫道:“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可見他對待飲食的文化觀念和藝術韻味。對于故鄉浙東紹興美食,糕幹、糯米食、白果、水紅菱、紹興酒、烤越雞、鲞凍肉等,周作人都是念念不忘的。他十分愛吃鲞凍肉,這是浙東過年必備的食品,做法簡單,隻是白鲞切塊,與豬肉同煮,重要的是凍了才吃而不是吃現煮的。久居京城的他,很為吃不到此味而抱憾。他在《烤越雞》裡寫道:“我所覺得喜歡的還是幾樣家常菜,而且越人安越,這又多是從小時候吃慣了的東西。腌菜筍幹湯、白鲞蝦米湯、幹菜肉、鲞凍肉,都是好的。假設天天能夠吃飽玉米面和白薯,加上蘿蔔鲞幾片,也已經很可滿足。”這些散發出淡淡鄉土清香的談吃小品,飽含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于文人雅士閑情偶寄中,勾人食欲,讓人格外能體會出一種橫生的妙趣。

摘自《光明日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