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高考題目是可以預測的,他們聲稱自己能感覺到出題的趨勢,并且在考前幫着學生押題。
其實,簡單的系統容易預測。那麼,高考是個簡單系統,還是複雜系統?
當然是簡單系統。高考的任務并不是探索先進文化,而是給大學招生。這個任務甚至不是給最好的大學招天才學生,而是給全國所有大學,招各種水平的學生。每個考區隻有一套試題,不管你報考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還是某地方大學的二級學院,你都要面對同樣的作文題。
在這種情況下,出題者必須讓所有人都能有所發揮。他們不會讓學生談對烏克蘭局勢的看法,也不會像法國高考那樣,讓學生分析笛卡爾著作。否則,對那些隻想上個普通大學、将來謀個普通工作的學生,是不公平的。
除了學生水平不一之外,還必須考慮各地文化氛圍也不一樣。邊遠地區的孩子,可能根本沒看過美劇。在這種情況下,出題可以涉及《非誠勿擾》,而不可能涉及類似《24小時》這樣的美劇。
不能考太深,不能考太廣,出題者還剩下多少選擇?
出題者們要确保那些稍微聰明一點、用功一點的孩子都能考上,把偶然因素降到最低。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一道标新立異的作文題激發社會的強烈反響,決不允許任何事故發生。他們不指望用高考題促進社會進步,也不打算通過出題讓自己青史留名。他們的使命就是給不确定的世界增加一點确定性。
所以,他們必然訴諸俗套。俗套最安全,數據分析指向哪裡,他們就打向哪裡。那麼,面對一道俗套的作文題,你應該怎麼寫作文呢?
對大多數人而言,答案是寫俗套的作文。事實上,何止是高考,就連美國中學的英文課老師,也看不出來真正的好作品。列納德·蒙洛迪諾是一位科普作家,他跟霍金合寫了《時間簡史》和《大設計》。有一次,蒙洛迪諾替自己十五歲的兒子寫了一篇作文,結果隻得了A-。他震驚之餘,問一位作家朋友,那人經常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而他給女兒寫作文,隻得了個B。
在高考中,出題人的追求是“好使”,而受衆則大多是俗人,雙方都沒有什麼創新的需求。還有什麼項目也是這種局面呢?
比如說,娛樂業。超人、蜘蛛人、蝙蝠俠、鋼鐵俠,好萊塢為什麼翻來覆去總拍這些超級英雄的故事?難道不應該經常推陳出新嗎?
因為這些人物的故事好使。這是一項完全成熟的業務,觀衆知道自己花錢買票能得到什麼,好萊塢也知道這麼拍,一定會獲得穩定的回報。觀衆和電影制作者達成默契,誰也不用擔心誰。一部電影的投資規模越大,它的劇情就越俗套。大制作甚至常常重拍一個所有人都知道的故事,大投入要求更小的風險。
越流行的東西,常常越俗套。這就是為什麼真正的文藝青年都以不愛流行文化為榮。汪峰夠酷吧?可是,有人統計了汪峰在大陸發行的9張專輯、共117首歌曲的歌詞,發現其用詞大量重複:“愛”出現54次,“生命”出現50次,“碎”和“路”各37次,“哭”35次,“孤獨”34次……
汪峰人稱“浪子”,但從他常用詞彙表裡随便選幾個詞,就能組合成一句汪峰風格的歌詞,比如:“不再迷惘的生命,被燃碎了千萬次,也依然堅強。”誰說數據分析不能創作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