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陳獨秀艱難歲月裡的忘年交

陳獨秀艱難歲月裡的忘年交

時間:2024-11-07 02:53:56

在陳獨秀晚年的艱難歲月裡,有一個叫楊鵬升的忘年交對他幫助甚多。正是由于楊鵬升等人的真摯友情和無私援助,陳獨秀才得已在維持生計之外,著書立說。

字畫為介,建立友情

楊鵬升,四川渠縣人,小陳獨秀21歲。青年時在渠縣街頭以賣字、刻章為生,後因機緣巧合被四川軍閥楊森、李家钰等發現并資助他就讀北大,後留學海外。

五四運動前夕,經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推薦,楊鵬升師從陳獨秀。陳獨秀非常賞識這個四川娃,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楊鵬升對書法、國畫、金石及園藝皆有造詣。同時,他與齊白石、徐悲鴻、劉開渠、張大千、郭沫若等都有深厚情誼,謙稱是他們的“門下”。陳獨秀對他的精湛藝術很欣賞。楊鵬升曾為陳獨秀精心刻陽文“獨秀山民”四字章,陳獨秀給朋友寫字或寫信,常常蓋上“獨秀山民”章。這枚章被陳獨秀視為珍寶。他曾對楊鵬升贊賞地說:“鵬升,你刻的四字章,把我家鄉那座獨秀山的秀氣挺拔之勢,以及我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全部精雕細刻其中了。”

楊鵬升的夫人包和平是滿族人,原為楊家丫頭,楊因結發妻不育,後納其為妾。楊夫人身材高大,稍胖,但不失文靜、賢淑,擅長國畫,為女中一秀。陳獨秀常寫條幅,請她作畫,或者由包和平作畫,請陳獨秀題字。他們交往中,不談政治,隻談字畫和友誼。

八七會議後,陳獨秀便離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領導崗位,他心情郁悶,加之又要躲避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和騷擾,因此便把很大一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研究中國的文學藝術上。正是在字、畫等文學藝術的“撮合”下,陳獨秀與楊鵬升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成為忘年交

1938年武漢淪陷,楊鵬升調往成都任川康綏靖公署少将參謀,陳獨秀也于這年秋隐居四川江津鶴山坪。兩人交往更加頻繁,他們相互交流,索要字畫、印章、拓片等。同時,楊鵬升在經濟上仗義救助窮困潦倒的陳獨秀,金錢少則三百元,多則上千元,物品則有銀耳等滋補品。

1939年,陳獨秀身體不适,準備去重慶看病。他于12月30日寫信給楊鵬升;“告日内拟往重慶就醫,或住渝三星期,并寄《告少年》一篇。”1940年2月,陳獨秀再函楊鵬升,告知他“已于6日由江津起身來渝,住寬仁醫院”。楊閱後,即托章士钊從重慶轉給陳獨秀三百元彙票,讓陳獨秀作為住院醫療費用。陳獨秀收到這三百元之後,于2月26日緻信楊鵬升,說:“頃行嚴兄(章士钊)由渝轉來16日手書并彙票三百元一紙,不勝惶恐之至!此次弟留渝二星期,所費有限,自備差足,先生此時想必亦不甚寬裕,賜我之數,耗去先生一月薪金,是惡乎可……”

有時,楊鵬升是從陳獨秀來信中知道他經濟困難,每當這時,楊鵬升就會随時設法給他寄錢去。

1941年11月22日,他在緻楊鵬升的信中說,他家“每月生活費可達六百元,比上年增加一倍”,不得不靠“典當度日”。楊鵬升接信後,與夫人商量,先後寄給陳獨秀兩千多元。楊鵬升知道陳獨秀“無功不受祿”,有時就以向他索取字條、字聯、碑文、金石篆刻甚至要他為自己的父親寫墓志等為由,或者以某先生托轉之由,分期分批地給他寄錢,接濟陳獨秀,就連陳獨秀用的信箋、信封都是楊鵬升提供的。陳獨秀心中也有數,有時他以寫條幅,或贈其作品如《中國古史表》《韻表》和《告少年》詩作以相謝。他曾幾次寫信問楊鵬升,托轉寄兩千二百元錢的“某先生”是何人?楊鵬升一直避而不答,被迫問得緊,無奈隻好作答“某先生”為“晉公”,但“晉公”究竟是誰,在陳獨秀的心中一直是個無法解開的謎……

摘自《晚報文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