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茶餐廳有真性情

茶餐廳有真性情

時間:2024-11-07 12:35:07

摘自《新周刊》

沒有茶餐廳的香港,就像沒有廚房的家。港人曾評選“十個最代表香港的設計”,茶餐廳登榜首。

口感順滑的絲襪奶茶,新鮮出爐的菠蘿包,烤得微焦的多士……港人眼中的日常,經過港産影視劇的渲染似乎添了神聖光澤。初次來港的旅客,大多滿心期待去探尋茶餐廳之味,而這種期待,通常會在,在澳洲牛奶公司(香港著名茶餐廳)坐下的頭三十秒完美粉碎。

在澳牛,千萬不能有空就聊天。在你坐下的頭五秒裡,夥計會過來下單,你最好在五秒以内點完單,不然夥計會“睥”(盯)住你,甚至“啧”一聲走開,不保證會再過來。如果你已經清盤,碗碟會立馬被收走,不需要猜疑擔心,夥計的确是在催你走。

這就是香港“四大奇食”之一的澳牛光速餐。這可能是全港員工地位最高、最不用看人臉色的工作。你會覺得,進入澳牛,你得配合夥計工作,兢兢業業當名完美的顧客,不然會被一腳踢開。某香港博主将澳牛員工的神奇技能形容為玩俄羅斯方塊。“澳牛的夥計當每個客人都是方塊,一定左塞右塞,務求讓每張桌子都坐滿人。你不可以不贊賞他們塞方塊的能力,他們從不會要客人坐下再來調去。”

但這種為人诟病的直來直往,正是香港風俗和香港速度的縮影。

香港女主持人江欣燕在節目中講,她特愛去一家餐廳,因為老闆娘特别“真”。老闆娘從不說“下次再來”“慢慢吃”之類的客套話,而是經常闆起臉。但熟絡後,老闆娘會将你當成自己人,記得你的心頭好,甚至叫你幫忙送外賣。

像人一樣,有些餐廳是交際花,他們很會做人,面面俱到,但勾不起你深入了解的渴望。而有些茶餐廳正是那個不愛社交的真性情女子,不講一句客套話,但越聊越有味道。

茶餐廳老闆,不單單是一個老闆,還兼任管家、親戚、情報人員等多項職位。

《行運一條龍》裡,吳孟達演的茶餐廳老闆記得每個熟客的喜好,隻要講一句“例牌”,老闆就明了,“蛋撻面加煉奶,蔥花炒蛋三明治去邊烤底,三七鴛鴦走糖”。新夥計抱怨,幾塊錢生意,為什麼那麼多要求?老闆答:“不是花樣,是性格。做街坊生意,重要的是記熟每個街坊的口味。不然怎麼和那些快餐店競争?”

吃客難以在茶餐廳找到絕頂美味。吃客不時嫌棄多士太油,奶茶不夠香濃。但茶餐廳也不僅是吃飯的場所。

茶餐廳是除了家以外的栖息地,一個容納百态的大飯堂,而它産生的意義也正在于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正是社會轉型期,藍領白領階層冒起,需要一個既可以悠閑聚腳又可以快速解決用餐需求的地方;而在西方文化影響之下,西餐潮流襲來,但對百姓來講,去咖啡廳西餐廳又太貴,于是在中西夾雜的香港,就出現了混血的茶餐廳。

《花樣年華》裡,梁朝偉約張曼玉在金雀茶餐廳吃飯,而後兩人墜入情網。《桃姐》裡,傭人桃姐從不與主人家一起吃飯,而與少爺羅傑唯一的一次同桌進食,正是在衆生平等的茶餐廳。《暗戰2》裡,劉青雲受傷流血,褲管斷了一截,依然淡定地在茶餐廳吃雲吞面。《金雞2》中,吳君如在非典時期做了一名茶餐廳的老闆娘,即使馬路冷清,人人自危,但在茶餐廳,你還是可以悠閑吃餐飯。

這就是茶餐廳,這就是香港。如今,内地茶餐廳頻頻湧現,但始終,也隻有香港的茶餐廳才有“香港特色”。茶餐廳本身的模樣,就是吃飯像打仗一樣,這正是它的真性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