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英德廣播戰

英德廣播戰

時間:2024-11-07 12:08:00

摘自讀雜志網

20世紀上半葉,人類曆史上經曆了兩場空前規模的戰争,尤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甚。“二戰”不僅是真實戰場上的較量,而且是一場心理戰。廣播這個在20世紀初才出現的新事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德兩國的廣播戰本身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

從1939年到1945年,德國可謂竭盡全力發掘廣播的利用價值。當時世界上共有三種形式的廣播電台,分别是白色電台、灰色電台和黑色電台。白色電台是由政府創建的,公開進行廣播宣傳;灰色電台表面上跟政府沒有瓜葛,暗地裡處于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下;黑色電台常僞裝成敵對國家的電台,以假亂真,目的是瓦解敵方的心理防線。

“哈哈爵士”

在對英方面,德國開辦了一系列黑色電台,“新BBC廣播電台”就是其中之一。這個電台曾經迷惑了很多英國民衆,該電台節目鼓吹綏靖主義,诽謗政府。另外還有“喀裡多尼亞廣播電台”,目的是使英國後院起火,煽動蘇格蘭脫離英國獨立。在衆多黑色電台節目中,以“哈哈爵士”最為著名,對英國影響最大。

“哈哈爵士”是英國廣播批評家約拿·巴靈頓給德國電台英語新聞節目的幾位播音員起的綽号。其中,威廉·布魯克·喬伊斯擔任《德國來電》主播長達六年之久,他鼻音濃厚,其發音被巴靈頓譏諷為驢子“嚯嚯”的叫聲,“哈哈爵士”在更多時候指的是喬伊斯。喬伊斯本人于1906年4月出生于美國紐約,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是英格蘭人。少年時生活于愛爾蘭,在一次跟人打架中,鼻子被打傷,此後未康複,落下濃厚的鼻音。後來,他成為法西斯主義的信奉者。1924年,他曾參與一項與政治選舉相關的工作,一名猶太共産主義者用剃須刀在右臉上劃下傷疤,這與他後來成為狂熱的反對猶太人的法西斯主義者有關系。1939年8月,喬伊斯從英國逃到德國,死心塌地地追随希特勒,9月,他便開始服務于德國的對外廣播部。

喬伊斯對英國國内的政治情況、風土人情、民衆心理都非常了解,他甚至知道戈斯波特大禮堂的鐘慢了兩分鐘。所以,他是德國黑色電台打擊英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流利的牛津腔、濃重的鄉音、幽默的語言,容易給戰争中的英國人帶來一絲欣慰。殊不知,這位服務于法西斯德國的英國人不僅在出賣自己的口音,憑借聲情并茂的“表演”,也出賣着自己的靈魂。

一開始,喬伊斯着重講述英國的自然風光、人文話題和氣候天氣,語言輕松幽默。在诙諧逗樂的故事中穿插着軍事内容和對時政的評論,試圖神不知鬼不覺地改變英國人的觀念。有一次,“哈哈爵士”在講述完英國的風土民情之後,忽然感歎道:“可惜啊,這裡的男人都去打仗了,隻剩下女人和孩子。”“哈哈爵士”還攻擊英國糧食價格上漲、軍人牟取暴利等等弊端。他的描述非常逼真,獲得了許多英國人的信任。1940年,BBC對“哈哈爵士”的聽衆情況做了調查,到1940年1月,英國有約600萬人是喬伊斯的固定聽衆,有1800萬人是他的不定期聽衆。而當時BBC的固定聽衆也才大約2300萬人。牛津人知道德國人将在什麼時候來轟炸莫裡斯作坊,因為“哈哈爵士”早已通知他們了。當時英國還流傳着種說法,英國貴族與德國最高司令部成員有染。“哈哈爵士”說什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英國人開始相信他說的話了。“哈哈爵士”還曾攻擊丘吉爾的思維停留在19世紀,那個世界還處于英國人說了算的時代。如果不聽英國人的指揮,丘吉爾就會派兵攻擊他們。

“多些攻城略地,少些紙上談兵”

面對德國黑色電台的巨大壓力,英國采取措施與之相抗衡,也建立秘密電台。比如,古斯塔夫—齊格弗利德廣播電台、卡列士兵電台、大西洋德語短波廣播。英國建立的黑色電台在打擊德軍士氣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英國廣播将重點放在正面宣傳上。在BBC節目中,有兩位名人幫助戰争中的英國人減輕了精神上的痛苦。一位是“二戰”時英國著名首相丘吉爾,另一位是廣播名人普瑞斯特裡。

“二戰”前,BBC很少邀請丘吉爾參加節目,那時整個英國社會的導向是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戰争期間,丘吉爾對議會的演說被稱為戰時最為精彩的廣播節目,他通過演講,逐步樹立起英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曆史責任感。在敦刻爾克撤退中,英國海軍動用各種船隻和人員,經過幾個晝夜的艱苦奮戰,将有生力量搶救回國。面對德國發動的“不列颠之戰”,英國人民奮起反抗,在這場戰争中,英國平民大量傷亡,考文垂市被夷為平地。當英國人認識到自己正處于民族危亡之際,沒人再有閑工夫去收聽“哈哈爵士”譏諷嘲笑英國政府,這種離間計在英國生死攸關時刻已不值一提。如果說,丘吉爾樹立了民族形象,那麼,普瑞斯特裡用民衆最熟悉的方式給他們帶去心靈上的慰藉。他的節目非常注重英國田園風光,用幽默的語調、輕松的主題緩解民衆的精神壓力。比如,1940年11月,倫敦遭轟炸後的第28天,他說:“我不喜歡危險,但現在的事實是,我們都處在危險的邊緣。但對于我來說,這似乎是戰争更好而不是更壞的一面。”他還呼籲:”多些攻城略地,少些紙上談兵;幹得努力,玩得開心。”他的節目後來被認為是促使英國公衆情緒向樂觀态度轉變的頭等功臣。

“告訴人民真相”

再來談談BBC新聞。與德國那種狂轟濫炸式的新聞宣傳相反,BBC更注重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在德國黑色電台的影響之下,英國出現了三類謠言:為了引人注意的、假裝消息靈通的、宣洩壓抑情緒的。謠言是一種緊張情緒的反映,因此,BBC認為,隻有更為全面深入的新聞報道,才能使謠言失去市場。在戰争中,BBC新聞節目迅速增長,素材的來源渠道越來越廣,甚至包括監聽國外的廣播節目,發展出“即時插播”、“現場直擊”和“現場直播”等新聞節目形式。BBC廣播評論員甚至到前線報道,使戰士們在國内的家人能夠近距離感受到他們的經曆,這有助于整個國家團結一緻,也大大削弱了德國黑色廣播的宣傳誤導。

在苦難的戰争環境中,BBC播音員們那種職業操守凸顯其價值。戰前,出于威嚴性的考慮,BBC播音員是匿名的,為了戰争的需要,播音員開始說出自己的名字,以防止國家淪陷,公衆被人欺騙。在戰事緊張的時候,播音員們晚上睡在錄音間隔壁的廁所裡,白天待在暗無天日的地下掩體中,但仍然穿着正裝進行廣播。另外,播音員們非常重視自己對詞彙和時間的掌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防止德國廣播利用電波進行幹擾,在英國新聞播報中插入諷刺和虛假的内容。

1939年,BBC新聞部編輯說,有關戰事的新聞,BBC将“告訴人民真相,沒有其他,隻有真相,即使新聞事實是恐怖可怕的”。到戰争晚期,BBC宣稱對真實的追求獲得了勝利。1946年,BBC宣布:“現在,我們創造了歐洲廣播的曆史,可以自豪地說,那些正确的、好的廣播新聞原則,打敗了那些最惡劣的、壞的原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