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松下無處不在。機場内滾動展示航班信息的是松下顯示屏。進入東京市内,能看到每個超級城市的标配——在這裡是東京晴空塔。高634米的晴空塔上,近2000台LED照明器具變幻着都市夜空的色彩,由松下生産。
東京有現代摩天樓,也有古老寺廟。台東區的淺草寺大門叫“雷門”。門前懸挂的巨大燈籠是淺草寺最具标識的存在,同樣來自松下。
日本軌道系統連接起本州、四國、九州。松下提供了列車的各種控制系統(如信号燈),電控系統,牽引傳動系統……乘客最能直接感受的是空調系統。不過非專業人士很少會知道,其中的絕熱闆材料由松下研發。
更不用說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的松下家電,從電吹風到智能馬桶蓋,從電動牙刷到各種黑科技美容儀……
熟悉感來自于“松下在身邊”的觸手可及,陌生之處在于,比對中國,我們少有這種橫跨電子消費、家居、新能源、自動化等多領域的“國民級”企業。在滲透日本國民生活的表象之下,松下更像一個科技公司。中國不乏百年老字号,大家在時代的洪流中正經曆年輕化的轉型探索。但少有像松下一樣,百年品牌的标簽下交織着科技驅動的内核。
中國消費者所熟悉的電器的松下,已經悄然轉型。2016年,松下全球銷售4600億元人民币,中國市場貢獻了11%,約500億元。占據中國松下所有營收80%的,不是電器,而是2B業務。
北京“鳥巢”的鋼結構,由中國唐山松下分公司參與焊接施工;北京地鐵多條線路的屏蔽門還是松下制造;日本人稱羨不已的中國共享單車,背後少不了松下焊接機器人的參與……
或者松下對自己,有時也會感覺到陌生。日資企業向來重視員工的忠誠,終身服務于一家公司同是員工和企業的榮耀。如今也有曾服務過至少5個全球頂級公司後進入了松下高層的。
守業與創新,是時代的企業們在每個時代的課題。
當然,松下并沒有進化到讓人無從相認。為服務老齡化社會,松下提供的房屋裝修方案中,特意把門的滑軌安裝在空間上部,方便輪椅無障礙通過;老年人站着洗菜洗碗太累,那麼調整料理台高度,讓顧客能坐下操作。
在松下建造的藤澤可持續智慧城市,小區的太陽能發電闆能儲存多餘電力,災害發生時可供應自家三天的基本用電;揭開小區空地的部分井蓋,可以組建成臨時衛生間……這些設計都是為日本災害多發的未雨綢缪。
類似這種“将日式的體貼和審美具象化”細節,在松下的設計與解決方案中比比皆是。與日本制造精神一脈相承、千裡伏線。
作為參訪松下的必經站,松下曆史博物館展示着“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和松下走過的百年風雨。
博物館中能看到松下第一代的冰箱産品,雙門風冷無霜冰箱NR-351,到今天,仍能通電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