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末期,三年災荒,我認識一對因某種理由住在農村的夫婦,他們有很多孩子,七個,且大多是女孩。一般說來,女孩乖,懂事、體貼人。
倒數第三個女孩才四歲,餓倒了。什麼病都沒有,就是起不來。一天、三天、五天……父母和其他的孩子白天晚上地忙。雖然所有的孩子都還活着……半夜,四歲的女孩忽然要爸爸。
爸爸坐在床沿上。
“爸,你講下廣州城……”
爸爸說:“……囡囡病好了,哪一天爸爸帶囡囡去廣州中山五路看外婆。中山五路有電影院,天天放好看的電影;還有中山公園,很多花,很多鳥唱歌……”
“爸,不講電影,不要花,不要鳥唱歌……”
“呵!好!中山五路有占元閣茶樓,蓮蓉包、蝦餃燒賣、咖喱角。公園前賣桂林米粉,好鮮的湯味,一碗又一碗……攤檔還賣椰子酸姜,又甜、又酸、又辣……”
“不要酸姜,爸……不要……”
一切歸于靜寂。
“她怎麼啦?”媽媽問。
“……走了……”爸爸噓了一口氣。
她來到世上才四年,又匆匆走了。那時候,一般來說,家裡發生這類事,是沒有人哭的。
(夜色摘自作家出版社《沿着塞納河到翡冷翠》一書,黃永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