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機也好,皮包也好,自行車也好,世上沒有不會壞的東西。
“反正已經用了很久,換個新的更劃得來。”或許這就是當今的世道。把東西直接丢了比較省事,也不會有人說閑話。
不過對我來說,還是更傾向于把壞的東西修好了之後繼續使用。東西總有用壞的那一刻,有了這個大前提,我認為東西壞掉的那一刻正是開始的時候。東西壞了,不丢棄、不添購新的,下決心修好它,并花時間修繕,我認為直到那一刻,它才真正成為你的東西。
與人交往也一樣,經過沖撞、摩擦、破裂、産生嫌隙,然後關系才正式開始。
始終保持和睦氣氛的交往很膚淺,一直要到産生糾葛,徹底發洩,互相傷害,一直以來的情誼破裂的那一刻起,你才算與那個人産生關系。
人心比物品更脆弱,而且可能會破裂好多次。每一個這樣的關頭,我們都像是站在分岔路口。
是選擇從紛争中脫身,甚至不惜舍棄與那人的關系,還是選擇不退卻,袒露真心,努力地、用心地修補彼此的關系?
我總是選擇後者。這就跟修理東西一樣,不,應該說是更勝于它的考驗。它需要你放下身段、不惜顔面,将說不出口的、羞于告人的事化作言語,甚至有時像個孩子般号啕大哭,絕不容許對心情有一絲敷衍。
盡管過程痛苦,但是當傷口和裂痕被細心修補之後,雙方的關系一定會更加深入、豐富,從而體會到平靜與滿足的心境。
所謂豐富,指的并不是眼睛看得到的表象,而是隐藏在其中的故事。
就像不斷修修補補之下穿了十年的鞋,對我而言,它已不再是一雙尋常的鞋。對最初磨壞鞋跟的那趟旅程的回憶、幾年後使得鞋尖綻線的那場意外,以及每次都細心替我修補鞋子的修鞋師傅的心意,使得那雙鞋成了一個凝聚心意的寶貝。就算别人不知曉,但其中有屬于自己的故事,就比任何昂貴的新品都更有價值。
與人交往也是一樣,“我們曾碰上那種事,不過一起克服了”,有越多共同的回憶,雙方的友情也會變得越真摯。
聽到有些夫婦自從交往以後沒吵過一次架,總讓我覺得落寞、難以理解。難道有這種感覺的隻有我一個人嗎?
物品經過長年耗損會逐漸消磨,與人相處,熟悉之後如果不起摩擦反而危險。
隻要把毀壞當作前提,你就能直截了當地與對方溝通。人數不用多,這樣的對象隻要有幾個,人生就能變得豐富充實。
(金鋒李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一書,劉樹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