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說:“真正有價值的悲劇不是出現在善惡之間,而是出現在兩難之間。”人類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正處在這樣的境地。
人工智能可以在不少具體的工作(比如圍棋)中學得比人類快,做得比人類好,可以在許多工作中取代人類。那麼,人的價值該如何體現?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進程,新科學、新技術總會在不破不立的因果鍊條中引發社會陣痛:布魯諾因捍衛和發展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燒死;奔馳之父,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制成的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也曾被人嘲諷為“散發着臭氣的怪物”……我不算有神論者,但有時會樂觀地認為,先進技術的出現,或許是上天的善意,一邊把人類從舊的産業格局和繁重勞作中解放出來,一邊鞭策人類做出種種變革。
比如人工智能,它将在大量簡單、高重複性、無須複雜思考就能完成決策的工作中取代人類,如汽車駕駛、外語翻譯、交易員,等等。人類曆史從未像今天這樣複雜、玄妙,但這也是在提醒人類:應該往前走了!
人工智能時代,更多的人将轉到新的崗位,一部分人可以因社會财富的豐富而選擇更加自由的生活,或完全依賴社會福利體系。未來我們都将面臨抉擇:到底要怎樣生活?
美劇《真實的人類》裡,合成人說:“我不懼怕死亡,這使我比任何人都強大。”人類則說:“你錯了。如果你不懼怕死亡,那你就從未活過,你隻是一種存在而已。”這一段對白讓我深有感觸。
去年一次化療結束時,台北剛剛入秋,陽光和煦,暖意融融。車子載着我從街上輕快地駛過,窗外樹影斑駁,美得像夢一樣不真實。我不禁在心裡輕歎:“活着真好啊!”自罹患癌症以來,行過死亡的幽谷,重覽人間的芳華,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實地體驗到夢境般的美好感覺。
這是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另一種質的不同。人工智能無法像人一樣體悟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内涵,更無法像人一樣因高山流水而逸興遄飛,因秋風冷雨而怆然淚下,因子孫繞膝而充實溫暖,因月上中天而感時傷懷……這些感觸,隻有人類才能感受到。也恰恰因為人的生命有限,才使得每個個體的“思想”和“命運”都如此寶貴而獨特。
人的情感、自我認知等,都是機器所沒有的。人類可以跨領域思考,可以從短短的上下文和簡單的表達中分析出豐富的語義。當李清照說“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時,她不僅僅是在描摹風景,更是在寄寓相思。當杜甫寫出“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的句子時,他不僅僅是在感歎人生際遇,更是在闡發憂國之情。這些複雜的思想,今天的人工智能還無法理解。
所以,不斷提高自己,善于利用人類的特長,善于借助機器的能力,這将是未來社會各領域人才的必備特質。無論機器可以快速完成多少工作,人類都可以借助機器這個工具來提高自己,讓自己的大腦在更高層次上,完成機器無法完成的複雜推理、複雜決策以及複雜的情感活動。
借助車輪和風帆,人類在數百年前就周遊了地球;借助火箭,人類在數十年前就登臨月球;借助計算機和互聯網,人類創造了浩瀚缤紛的虛拟世界;借助人工智能,人類也必将設計出一幅全新的科技與社會藍圖,為每個有情感、有思想的普通人提供最大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在人工智能時代,如果不想失去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不想成為“無用”的人,唯有從現在開始,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擁抱人類的獨特價值,成為在情感、性格、素養上都更加全面的人。
此外,人生在世,無論是理性還是感性,我們所能知、能見、能感的實在太有限了。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可以更多地借助機器和互聯網的力量,更好地感知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體驗人生的諸多可能——這樣我們短暫的生命才不枉在浩瀚宇宙中如流星般走過這一程。
(秋聲摘自财新網作者的博客,邝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