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這樣的格局叫作“陰陽割昏曉”,這是杜甫當初眺望泰山時寫的詩。其實中國也是有“陰”有“陽”。有一條線從黑龍江的黑河,一直到雲南的騰沖。大家在中學學地理的時候,老師可能都講過這條線。這是地理學界的老前輩胡煥庸提出的,也叫“胡煥庸線”。這條線以西以北地勢都很高,以東以南普遍很低。漢代的《淮南子》一書講過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把撐天的柱子撞倒了,所以“天傾西北”而“地不滿東南”,水都朝東南流,形成這樣一種地勢,構成中國地形的3個階梯。中國古代兵家一直講“右倍山陵,前左水澤”,就是說西邊和北邊高,東邊和南邊低,從西北打東南是順勢,從東南打西北是逆勢,往往逆勢不能夠獲勝,這是兵家講的概念。
這條黑河—騰沖線不僅是中國生态分布線,也是人口分布線。最初胡煥庸先生關注的就是人口分布線。人們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其實人也是向低處走的,中國約94%的人口都集中在黑河—騰沖線的東南,西北隻有約6%的人口,西北地區的面積其實比東南的還大。
(馮國偉摘自“網易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