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弄洋鬼子”是我幼年時就常聽到的一句話。每當媽媽分派的家務活我幹得不好的時候,媽媽就會冒出來一句:“你糊弄洋鬼子呢?”長大之後,我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洋鬼子是可以糊弄的,而且必須糊弄,但是,對自己人,不能這樣幹。
最早大規模糊弄洋鬼子的事,是茶葉貿易。雖說清末在開放口岸之前,隻有廣州一口通商,但中西之間的貿易規模并不算小。來華貿易的主力軍——英國商人,最主要的事,就是從秘魯運來白銀,到中國買茶葉。自打越來越富裕的英國人有了喝茶的嗜好之後,唯一的辦法,就是從中國買茶葉。因為那時候,世界上隻有中國産茶。對于種植業不大精明的英國人,雖然多次偷了茶種在孟加拉試種,但均未成功。
賣茶給洋鬼子,就是一項糊弄事業。茶葉的品質有高低,好茶和次茶差距巨大,但是,最早買茶的英國人,根本分不出好壞。于是,以次充好,就成了糊弄的第一道工序。這還不過瘾,中國的茶葉商人,開始往茶葉裡摻沙子、泥土,反正怎麼能增加分量,就怎麼來。洋鬼子被這樣糊弄的時間長了,就知道了中國人的把戲。按說茶葉是在樹上長的,怎麼都不應該有沙子。但是,他們沒有辦法,不能不買,因為這東西隻有中國有。
所以,我們在英國人喝下午茶的工具中,發現了羅——一種細眼的篩子。很顯然,這是用來篩我們在茶葉裡摻的沙子和泥土的。你看,在沒辦法的時候,傲氣的英國人還真能将就。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中國商人沒有過多久。鴉片戰争之後,來華的洋鬼子越來越多,他們試種茶樹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終于,他們采用笨辦法,不僅用重金從福建弄來茶樹,而且連同茶農一并運到了孟加拉。終于,中國的茶樹在印度落地,英國人也種出了茶。這個頭開了之後,世界上種茶的地方就越來越多了。很快,印度和日本的茶葉出口量激增,茶葉出口,不再是中國一枝獨秀。再後來,英國人就以喝印度茶為主了。中國的茶農和茶商,遭到重挫。後來情況轉過來,連中國的通商口岸,也進口英國人的袋泡紅茶了。
但是,中國人斷然不會因為一兩件事的失敗,就再不去想如何糊弄洋鬼子。隻要跟洋人做交易,能糊弄一定糊弄。最早進入北京的英國公使夫人,由于一時半會兒雇不到中國仆人,得自己上市場買菜。雖說語言不通,但做買賣的人是最容易溝通的。于是,公使夫人馬上遭到定點的糊弄——買來的火腿,回去一看,居然是畫在木頭塊上的;買來的肥雞,肚子裡塞滿稻草和鵝卵石。這種糊弄,并沒有因為後來雇用了中國仆人而減少。在北京的外國人發現,他們的中國仆人,一定會想方設法騙他們的錢。有時候,居然跟小販合作,一起糊弄他們。幾乎沒有外國人可以避免被糊弄。
其實,這樣的糊弄,還是小規模的。大規模的糊弄,一般發生在戰争期間。盡管這時候,中國政府嚴禁中國人跟洋人交易,但交易還是會發生。隻是,無論買多少牛和羊,多少豬和雞,都可能被摻假摻水。當時的中國人一定會這樣幹——這樣幹,跟愛國沒有任何關系,僅僅是糊弄而已。
其實,中國人也不是專門喜歡糊弄洋鬼子,凡被他們視為外人的,都會被糊弄。内外有别,是國人的一個基本原則。對内糊弄,坑害自己人,那叫缺德,一旦被人發現,是見不得人的,絕對沒面子。但糊弄外人,則被認為是精明,不僅可以做,還可以拿出來炫耀。不僅這地方的人坑那地方的人,同一個地方的,城裡人也坑鄉下人。
當然,再往久遠講,中國古代,也有不糊弄洋鬼子的好時候,那是漢唐盛世,以及對外通商最多的兩宋,而且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大都市裡。那時候的中國全世界都向往,來中國的外國商人大多精明,精通漢語,想糊弄也糊弄不了。不糊弄,公平交易,反倒顯得自家大度、爽氣。
隻可惜,更多的時候,我們一直在糊弄洋鬼子,想當然地認為,洋鬼子好糊弄。其實,最後被糊弄的,反而是我們自己。
(張秋偉摘自微信公衆号“張鳴”,喻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