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時間:2024-11-06 06:41:41

紐約的公共場所,很少有沒有監視器的地方。電影裡蛇一樣扭動并嘶嘶作響的攝像頭,已司空見慣。能夠确保不被攝入鏡頭的地方,除了家,想不出還有哪裡。從前的間諜影片裡,老特工談話,總是去公園或類似的空曠之處,以防被竊聽,現在即使是在荒郊野外,衛星也能把你拍下來。洗漱間按理是安全的,可變态的家夥到處都有,如果他正好是大樓的安保人員,偷偷裝上幾個也不奇怪。

網絡時代更加恐怖,便利的代價是個人隐私完全被剝奪。電話易被監聽,郵件易被監看,論壇、私信、博客、微博、微信,處處白紙黑字,隻要留下痕迹,就永遠無法消除。還想如林黛玉般焚稿斷癡情?沒門兒。

十幾年前我就知道監控的厲害:冬夜上班,趕上下雪,同事鬧着玩,開窗抓雪塞進别人脖子,互相追逐,直到走廊。過了幾天,忽然被老闆叫去,追問發生了什麼事。原來大樓有監控錄像,保安工作認真,檢查錄像帶時看到這一幕,以為發生暴力事件。這事給我的震動不小,從此以後我小心多了。

巧得很,現在上班的地方,從辦公室到餐廳和洗漱間,也有一條走廊,鋪着地毯,落腳無聲。每天經過,有時看四面無人,一高興翻個側身跟頭,舒筋活血。偏就有一次,翻完跟頭不過兩秒鐘,便聽見有人在不遠處嘻嘻笑。同事說,你以為沒人瞧見啊?上面有攝像頭,人家還以為你在練蛤蟆功呢。

新春不久,餐廳一位員工被抓走了。這事說來他比窦娥還冤。那位俄羅斯小夥子,三十來歲,性情開朗,還挺幽默。某天一位女士排隊買飯,身份證帶子垂在口袋外邊。小夥子見了,開玩笑地扯出來,說說笑笑,一番推拉,最後幫她塞回去。

沒過幾天,聽說來了警察,把小夥子铐走了。原因據說是保衛處在監視器上看到兩人逗鬧的場景,頓時繃緊了“階級鬥争”的弦,報告上去了。要知道,在美國,性騷擾可是了不得的。新人上班第一天,就要接受有關性騷擾和其他騷擾及歧視的教育,以後每年都要複習一遍反騷擾條例,完成答卷,算年底總結的一部分。

盡管“受害的”女士解釋說,他們挺熟,開玩笑開慣了,算不上“騷擾”。然而錄像在手,鐵證如山,小夥子還是進了局子,雖然很快獲釋,但因此丢了飯碗。更糟糕的是,在警察局留了案底。

但要和文字帶來的危險相比,監控錄像還是小兒科。在奧威爾的小說裡,溫斯頓害怕别人讀他的日記,藏得嚴嚴實實,還在日記封面上放一根頭發,後來改進到弄一粒“看不

出的白色塵土”,以便及時發現是否有人偷看過。但他心裡清楚,這是徒勞的,因為“老大哥”無所不在。職業觀察家固然是聰明的耳目,數以億計的“吃瓜群衆”也随時能不自覺地成為幫兇。

在《一九八四》之後,“為人所知”這件本來美好的事,就多了一道危險的影子。舊書重讀,感覺不知不覺地異樣起來,什麼知人論世啊,知音啊,理解啊,聽起來都可疑得很,不知是杯弓蛇影,還是杞人憂天。

比如孔、孟兩位聖賢都談論過如何識人。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朱熹解釋,先看他的作為,再看他行事的出發點,最後看他是否以所做之事為樂。視、觀、察,一步比一步細緻深入。這樣下來,一個人還能隐瞞什麼?

孟子的方法更簡單,聽人說話時,盯着他的眼睛,是正是邪,一目了然:“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所以,“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此話初聽似乎無稽,像是算命先生的自誇,但心理學幾百年來的研究,尤其是在偵訊中的運用,證明孟子所言不虛,盡管正确率還達不到百分之百。

文字最容易讓人抓住把柄,繪畫稍好一些,音樂最安全,因為抽象,不易落實。理解音樂的人,稱之為知音。《列子》有段著名的知音故事。“曲每奏,鐘子期辄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歎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孔、孟不約而同,都反問“人焉廋哉”。這句話今天聽來,大有雨果筆下沙威警長惡狠狠的口氣:看你往哪兒逃?而伯牙激動萬分的感歎,則像是冉阿讓無奈的悲鳴:我還能躲哪兒去?

或許有人會說,你又沒做什麼壞事,幹嗎怕被監控?問題是,即使我單純得像一隻剛會遊水的蝌蚪,我也不願意别人窺知我每時每刻的言行,不管他是否别有用心。

未來的美麗新世界,肯定還會更加透明。對大腦的研究,将可直接窺視一個人的思想,即使他沒有說出或寫出。漢武帝時的顔異因“腹诽”掉了腦袋,但那時腹诽是無法證明的。腦科學的進步,将使腹诽像秃子頭上的虱子,昭昭然而無所遁形。

(趙紅星摘自《财新周刊》2017年第22期,邝飚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