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讓中國故事更有力量

讓中國故事更有力量

時間:2024-11-06 09:45:00

近年來,重慶市委外宣辦積極探索講好中國故事的途徑和方法,明确工作方向、整合資源平台、依托市場主體、重視現代内容、創新工作形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成功打造“重慶與世界·文化嘉年華”“穿越新絲路——渝新歐國際鐵路文化行(媒體行)”“逐夢他鄉重慶人”等活動品牌。

一、找準主題,讓中國故事更有生命力

“一帶一路”倡議是黨中央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重慶外宣辦近年來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和自身實際情況連續開展一系列活動,以擴大對外宣傳範圍,擴大在中亞和歐洲諸國的影響力。

2013年,我們與國新辦共同組織策劃了“感知中國·穿越新絲綢之路”渝新歐國際鐵路特别媒體行和文化行活動,有力配合了國家外宣大局,對深化與“渝新歐”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産生積極作用。

2014年,中俄“兩河流域”合作機制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有力推動了長江中上遊六省(市)與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14個聯邦主體這兩大區域在經貿、投資、人文、旅遊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實現共赢發展。時任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表示,在多國政府高層支持下開通的“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使山水相隔的長江和伏爾加河從“遠親”變成“近鄰”。

2014-2015年,支持有關媒體和旅遊機構開展多批“渝新歐”民間自駕活動,通過“渝新歐”為品牌的文化經貿活動,與各國友好機構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沿線周邊國家形成了一定品牌知名度。

2016年,再次赴哈薩克斯坦承辦“感知中國·哈薩克斯坦行”活動,促進了我國與“一帶一路”和“渝新歐”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有力地服務了國家和地方外宣、外交大局。通過持續開展活動,在境外達到一定影響力,形成對外講好“渝新歐”沿線中國故事的良好品牌。

二、搭建多元聯動平台,讓中國故事更有号召力

在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當下,講好中國故事絕不僅僅是宣傳部門一家之事,而是要整合文化、旅遊、經濟、教育等多個系統之合力,多方搭建平台、提供資源,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形成分析、研判機制,積極推動文化外宣、旅遊外宣、航線外宣、教育外宣、企業外宣,綜合五大外宣模式講好中國故事。

文化外宣方面,我們赴英國威爾士、德國杜塞爾多夫、美國西雅圖舉辦“重慶文化周”;組團參加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倫敦書展;組織到意大利舉辦文物保護專業培訓班;組織雜技《花木蘭》、川劇《金子》、芭蕾舞《追尋香格裡拉》等節目到美國、歐洲、日本開展商演;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在西雅圖、舊金山等地開展系列演出活動,成為我國唯一在此期間演出的城市。

旅遊外宣方面,成功宣傳報道2016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重慶香山旅遊峰會;着力打造“溫泉之都”;結合重慶至北京高鐵開通契機,策劃了“印象重慶,溫馨相伴”主題高鐵折頁活動;與美國ABC電視台合拍重慶旅遊宣傳片《巴渝山城——美麗重慶》并在美播放,取得強烈反響。航線外宣方面,利用重慶直飛世界各地航班不斷開通契機,與英國、芬蘭、卡塔爾、阿聯酋等航空公司合作,利用國際航線多形式、多題材地對外傳播重慶城市形象。

教育外宣方面,每年定期派優秀教師赴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的中文學校開展漢語、中華文化推廣等教學任務,赴海外進行“中華文化大樂園”短期教育推廣工作;組織港澳學子赴渝交流學習。

企業外宣方面,積極組織文化企業參加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英國倫敦書展、京交會、文博會等國際國内知名展會,促進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大學出版社、西南大學出版社等在國際展會上開展商業洽談并獲取訂單;扶持重慶文化骨幹企業,幫助申報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依托文化交流活動促成企業簽訂經貿合作協議;讓企業也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主力。

三、以市場為主體,讓中國故事更有吸引力

依托市場并以市場為導向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才更有吸引力和競争力。我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引導方向,以企業為執行主體帶動企業積極性,以受衆國的文化企業為受衆對象,讓受衆國企業積極配合我們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我們以市場為主體講好中國故事取得了較好成效。通過文化交流活動,重慶演藝集團首個海外演出基地在美國塞維維爾市挂牌成立;與歐洲最大演藝經紀公司合作,讓民樂、芭蕾舞、川劇等走出去;三峽雜技三十年來不斷探索依托市場走出去模式,取得巨大經濟效益和市場效益;德國萊茵郵報和重慶晨報利用市場機制開展系列合作取得良好反響,加強了我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其中,重慶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充分發揮市場和企業的作用,政府一改過去“一包到底”的模式,變“送文化”為“賣文化”,協調展出地政府、協會、宗教、媒體等各方面資源,為企業具體實施文化交流搭建良好平台。承辦企業充分調研當地市場需要,依托市場設計營銷模式、傳播渠道等具體交流環節,并積極展開與境外企業的商貿合作,形成多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大足石刻從2011年至今,已分别赴英國、加拿大、台灣等地展出,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企業獲得良好效益;接下來預計用七年時間完成全球巡回展。激活市場主體帶動文化發展是在新形勢下講好中國故事的“順勢而為”,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現代和傳統結合,讓講好中國故事更有競争力

中華傳統文化如琴棋書畫、古詩詞、川劇變臉等需要對外傳播,但同時,更受當下中國人喜愛的科技成果、發展理念、現代化建設成果等,也需要被“講出去”,講好中國故事要以我們當下最認可的産品去打動海外受衆。

近年來,重慶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從單一的演藝轉型為結合現代文化開展,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從傳統故事轉為現代故事。在中德“中國節”上用重慶火鍋吸引了德國市民的廣泛興趣,德國市民驚歎重慶火鍋味鮮、色美,底料被一搶而空;在歐洲開展當代藝術展,運用3D繪畫将傳統繪畫以現代形式展出,觀展市民身臨其境地體驗了3D繪畫的真實感;3D繪畫同樣在2016年“感知中國·哈薩克斯坦行”活動中引起哈方強烈反響。此外,VR制作、石墨烯信息安全手機、新能源汽車、智能通訊産品、智慧家居、風力發電等現代高科技産品的展示,也給外國友人留下深刻印象,充分展示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川劇表演将現代元素融入傳統川劇,比如,改變其唱法、唱腔,大膽使用顫音,将川劇經典曲目《金子》《鳳儀亭》等以現代藝術手法呈現出來,獲得海外觀衆高度好評,增強了現代與傳統的交互性、互融性。

五、創新形式,讓中國故事更有感染力

以“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有其必要性,但成本高、持續性不強,因此,在做好“走出去”的同時更要注重“燈下亮”工程建設,在家門口做外宣,讓在華外籍友人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代言人”。

重慶市從2012年開始舉辦“重慶與世界·文化嘉年華”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四年,成為重慶對外傳播一張響亮的名片。活動分為文化交流、重慶巴渝文化展示、外資企業交流、外籍人士體育賽事等四大基本類别,每年10月至12月舉辦,主要對象為駐渝領事館、外商投資企業、外籍教師、外籍留學生等在渝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士以及廣大重慶市民,取得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是以小搏大,低成本做大外宣。“嘉年華”每年為期三個月多達10餘項的文化活動,單靠政府買單是不現實的,也是不持久的。我們通過走市場化發展的道路,減少政府投入,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實現多方共赢。二是搭建平台,讓老外“喧賓奪主”。據統計,近幾年來常住重慶外籍人士每年呈兩位數增長:2012年,常住重慶外籍人士為5540人,到2015年年底超過了7000人;2012年臨時來渝境外人員為36萬人,到2015年,這一數據接近40萬人。針對這個特殊群體,文化嘉年華活動為其提供了展示才藝、拓展人際圈、融入重慶的平台,有效促進了中外文化交融,展示重慶城市形象。三是提升品質,影響有影響的人。文化嘉年華作為重慶市“燈下亮”和“對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動,堅持以駐渝領館官員、在渝外企高管為主要對象,通過舉辦有品質的活動,影響一群“有影響”的人,讓他們自覺成為宣傳推介重慶的“代言人”,努力達到“在家門口做外宣”效益的最大化,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四是增進了解,讓老外為重慶“代言”。常言道,金杯銀杯,不如觀衆的“口碑”。文化嘉年華活動,以在渝外籍人士為對象,開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動,以他們的親身感受來了解重慶、宣傳重慶,讓重慶“足不出戶”就走向世界并更深地植根于此。總而言之,文化嘉年華活動通過“政府搭台、市場運作、整合資源、整體宣傳”的形式,使活動既有高度,又接地氣,既具政府權威,又具市場活力,為講好中國故事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責編:李倩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