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楊潔
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楊宗凱表示,我國教育界正面臨着教育創新百年一遇的機遇,“互聯網+”将是“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新動力。
作為教育現代化的推動力量,教育信息化近年受到各高校地高度重視,并被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對于教育信息化階段性目标的順利完成和“十三五”目标的快速推進具有承前啟後的決定性意義。教育部在年初公布的《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點》中明确提出,要科學編制教育“十三五”規劃,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
5月,在青島召開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開幕緻辭中談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四點體會“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協同推進、拓寬渠道多方式、堅持應用驅動”,對未來高校制定教育信息化規劃将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路。
9月,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教育信息化的戰略部署,完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務、全面深入推進“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部部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研究起草了《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确指出,要加強領導,健全規範化管理體制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類教育機構要理順信息化管理體制,推進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規的制定,明确行政職能管理部門,完善教育信息化組織領導體制。
不同的學校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學校發展的戰略規劃。例如,上海大學新的頂層設計規劃就保持了9年前就定下的基本框架,即信息化建設一定是服務和服從于學校的戰略發展,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數據管理為核心的信息化頂層設計原則。與9年前的第一版的信息化頂層設計相比,新規劃除了技術手段進行了創新外,還開始涉及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這些新興的技術,其核心思想并沒有改變。教育信息化最終還是為教育服務,我們最終要打造還是“信息化”的教育。
對于如何把握規劃的内容,國防科技大學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汪詩林認為,信息化建設部門是“搭台”者,各業務部門是“唱戲”者,“搭台”是基礎,“搭台”者必須為“唱戲”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撐與服務,唱好戲是目标和關鍵。在規劃時必須統籌好“搭什麼台子”、“唱什麼戲”,好的規劃應能充分發揮各級機構和各類人員的積極性,要确保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海南大學在制定“十三五”信息化規劃時,則強調“需求驅動,共建共享”的原則。實際上,自上而下的業務信息化推動效果往往比不上業務部門主動提出需求效果好,也就是信息化建設要遵循“需求驅動”原則。規劃的大綱包括前言、“十二五”建設成效與存在問題、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十三五”信息化總體目标與主要任務、重點項目與經費預算、條件保障、預期成效等多方面内容。
眼下,“互聯網+”的熱潮席卷了各個領域。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對教育信息化規劃的制定有何影響?在日前舉辦的高校“十三五”信息化發展趨勢與規劃研讨會上,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楊宗凱表示,我國教育界正面臨着教育創新百年一遇的機遇,“互聯網+”将是“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新動力。“近年以‘互聯網+’為特征的新經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需要的人才是個性化的創新性人才。”楊宗凱認為,教育信息化是成規模地提供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信息化戰略的關鍵在于真正實現技術和教育的深度融合。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兩個關鍵詞應該是應用和體制。”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說,我國雖然存在信息化投入不足的問題,但是投入不足和浪費的現象并存,基礎建設巨大和應用研究不足的問題同樣并存。“盲目加大信息化基礎投入而不考慮應用,就好比386計算機十分之一的性能都沒有發揮,就在談486計算機的作用。”
制定“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規劃,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