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楊潔“大數據之所以不同,是.."/>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大數據促數字校園轉型  

大數據促數字校園轉型  

時間:2024-11-06 07:46:24


    文/本刊記者楊潔

“大數據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現在有了新的數據研究方法,可以提出新的問題。”

“大數據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現在有了新的數據研究方法,可以提出新的問題。”在2015年7月召開的“大數據應用創新高峰論壇”上,《數據新常态》作者克裡斯托弗·蘇達克發表上述言論。誠然,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已經越來越多地影響着校園信息化的發展,當然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從數字化走向數據化時代,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發展使數據建設成為教育信息化的重頭戲,學校掌握的數據越來越多,越來越活,數據的價值也日益凸顯。此前,不少學校把教育信息化的重點放在信息化系統和教育裝備建設上,從而忽視數據的挖掘、分析與整合。

利用數據進行科學決策,在校領導、管理者及師生中培養與建立“拿數據說話”習慣已是勢在必行。然而,數據整合卻成為擺在高校信息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複旦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宓詠指出,終端用戶千差萬别,整合已經成為更大的一個問題。用戶系統變成一個個煙囪,互不相通,師生利用個人數據需登錄業務系統模塊,系統越多、與“人”相關的數據就越多,要全面獲取這些數據難度就越大。

如今,學校師生員工幾乎“透明”地生存,每個人在數據空間中都會留下痕迹,折射其興趣愛好、需求意願、性格特征等内心世界。管理者隻需收集和分析相關數據便可以洞悉和預判現實中師生員工的未來行為,準确定位師生的需求,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

例如,西南交大每個學生都有“學生數據檔案”,學生在大學裡的所有“痕迹”,包括聽了多少講座、上了哪些課程、參加過哪些社團活動、獲得了哪些獎項等内容,學校都會記錄在案,到了畢業時,繪制出學生的“成長軌迹”,為學生的職業規劃、求職等提供數據支撐。

除了高校,各科研院所之間也同樣面臨數據共享與整合的問題,需要加強合作,特别是與國際機構的合作。此前,7個大型國際組織和中科院遙感地球所聯合發布了“大數據服務國際科學計劃聲明”,提出了7項建議和4項未來行動綱領。中科院院士郭華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了這7個建議,分别是:積極響應大數據服務于國際科學計劃的重要性;開發利用大數據的優勢用于服務社會;通過國際合作提升對大數據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全球研究基礎設施推動大數據的普及;探索并解決大數據管理的挑戰;鼓勵能力建設和技能培養;促進政策發展,最大化開發利用大數據。四項未來行動綱領包括建立大數據服務國際科學計劃的案例研究;推動跨學科間的大數據應對舉措的共享;大數據的研究政策、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大數據研究管理和可持續性挑戰。

大數據為教育領域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促進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轉型。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高校應該更好地應用大數據,做好數據服務和創新工作。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