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大數據成為互聯網信息技術行業的流行詞彙,教育逐漸被認為是大數據可以大有作為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有人大膽地預測大數據将給教育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大數據技術允許中小學和大學分析從學生的學習行為、考試分數到職業規劃等所有重要的信息。許多這樣的數據已經被諸如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之類的政府機構儲存起來用于統計和分析。新的一屆畢業季到來的時候,哪些大數據值得我們關注和合理地利用呢?
禮物篇
華中科技大學《光陰的故事》
全國首推大數據個性化的畢業禮物
點評:當前,高校大數據研究主要是利用數據進行學業預警、貧困生鑒别、失聯預警等,主要是面向管理者,為管理服務,學生們很少有直觀的感受。華中科技大學近兩年個性化大數據的實踐,通過數據理出學生在校期間生活和學習的主線,并放在一個故事化的場景裡來叙述,引起了衆多畢業生的共鳴。
6月8日,一封名叫《光陰的故事——緻某某》的電子信件和截圖在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的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每一位即将離校的學子隻要打開鍊接,輸入自己的校園賬号就能獲取在校期間的學習,讀書,餐飲等各方面數據和收獲。
“四年期間,65門必修課,7門公選課,70位任課老師……”“四年裡,你偏愛集錦園食堂,消費金額位居榜首1014.75元……”看到這些在華中科技大學留下的痕迹,畢業生紛紛表示感動和溫暖。
此套針對學生個性化服務的大數據系統,由華中科技大學率先在全國高校推出,并已成功上線,作為送給2016屆畢業生的一份特别禮物,為學子勾勒出校期間生活的立體圖景。自6月8日下午17時開放至9日上午8時,僅通過系統推送通知統計,閱讀23288次,10622人閱讀。
該校網絡與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王士賢介紹,《畢業生大數據——光陰的故事》由華中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化中心在2015年第一次推出,今年在教務類數據的基礎上還增加了畢業生的借書、進出圖書館,黨員組織發展,校園卡刷卡,計算機等考等相關數據。
這些數據都是學生日常登錄HUB系統或者使用校園卡時留下的,臨近畢業之際,HUB系統将數據整合,以畢業禮的形式獻給畢業生。從學生入學開始,到畢業離校,用數據描述了他們在校期間的經曆。包括生源地、在校班級、轉專業、學期注冊、所修課程、授課教師、加權平均成績、四六級英語成績、獎助學金、科研成果、榮譽稱号、訪問華中科技大學教學信息服務平台、計算機等級考試、校園卡消費、食堂、校内超市、校車、圖書館借書和門禁、黨員發展曆程等情況,用數據和場景故事逐頁展示出來。
該系統還根據學生注冊積極程度,對部分學生授予了注冊神人、注冊牛人和注冊達人的稱号;根據成績在專業的排名,授予了學聖、學神和學霸的稱号;根據在圖書館的借書數量排名,授予讀書達人稱号。一些同學将自己榮譽稱号曬到朋友圈,引得大家紛紛點贊。
廈門大學“圕·時光”
大學四年你是吃貨還是學霸廈大曬出畢業生大數據
點評:這份充滿了關懷的禮物激起了不少學生的情懷。有趣的是,不少人将“圕·時光”的“圕”誤認作“圖”,實際上它念“tuān”,這一個字概括了圖書館的特征,即書和藏書的館舍,因此這個字就可代表“圖書館”。
每到畢業的時候,廈大畢業生都會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由廈大圖書館設計的一個名為“圕·時光”的網站,收集整理了畢業生大學時代的閱讀記錄、進館次數等,被畢業生視為大學生涯的圖書館記憶。今年,這個網站還特别增加了畢業生在食堂的消費記錄,如打了多少份免費米飯。也就是說,這是一份物質食糧和精神食糧的雙重記憶。
由于今年的“圕·時光”,新增了學生們在食堂的消費記錄,畢業生登錄後,不僅能看到自己最愛去的餐廳、超市、消費的金額,還能看到自己在大學期間,打了多少份米飯。廈大圖書館表示,這是根據學生一卡通的大數據統計出來的,隻提供給學生本人。
此外,另一個來自“民間”的網頁“你在廈大吃了多少米”也獲得了不少學生的青睐。在這裡,米飯用“兩”來計算,隻要是在校生就可以填寫。接下來,朋友圈裡掀起了一場米飯“攀比”吐槽大賽:“朋友圈的朋友四年在廈大吃的免費米飯均值都在2000兩多一點,為什麼我……”一名吃了3626兩的林姓女同學有點尴尬。3年才吃了1697兩的于同學開玩笑,“我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廈大讀了3年了。
吐槽五花八門,但“圕·時光”網頁上的一句話,卻引起了受訪者的共鳴:“每一粒,都能咀嚼出母校的愛。”
除了免費米飯,還有精神食糧:登錄“圕·時光”網頁後,還可以看到自己大學期間的圖書館印記。包括第一次到訪圖書館的時間,借閱的第一本書,最喜歡的座位,最常閱讀的圖書類别,一份書單。也就是說,看了這份禮物,就能知道自己距離“吃貨”和“學霸”還有多遠了。
就業篇
點評: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基本穩定。這是因為大學畢業生的創業和深造比例上升,減少了需就業的基數。此外,信息、教育、醫療等知識密集型産業近年來增長較快,大學畢業生在經濟結構變化中的就業适應性更好,從而就業受傳統經濟的影響較其他人群小。
創業資金主要靠父母親友或個人積蓄,而不是政府資金或商業投資。除了大學生創業需要提高項目質量,政府資助政策也需要落實。商業投資對大學生創業項目還需要更好對接,并控制投資風險。大學畢業生就業重心變化,民企、中小微企業、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等成為主要就業去向。
《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就業重心發生什麼變化?
6月12日,由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就業重心發生變化,民企、中小微企業、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等成為大學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
報告指出,雖然近兩年經濟下行,但創業與深造确保了2015屆大學生就業率總體穩定;連續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向知識密集型産業轉移;大學畢業生薪資漲幅超社會平均水平;超20萬2015屆大學生選擇創業,自主創業比例呈上升趨勢。
報告還發布了大學生就業“綠牌專業”(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和“紅牌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車輛工程專業連續兩屆成為本科就業“綠牌專業”,而本科的美術學、高職高專的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專業連續三屆被亮“紅牌”。
報告顯示,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7%,與2014屆的92.1%和2013屆的91.4%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2.2%,高職高專為91.2%。
數據顯示,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從2013屆的2.3%上升到2015屆的3.0%。此外,信息、教育、醫療等知識密集型産業近年來增長較快,大學畢業生在經濟結構變化中的就業适應性更好,從而就業受傳統經濟的影響較其他人群小。
在就業選擇上,國企和外企已不再是畢業生的首選。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中小微企業和地級市以下地區就業。2013屆至2015屆大學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3%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1%上升為55%。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52%上升為2015屆的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消費篇
點評:針對“畢業季消費”背景下大學生還未就業就成“負翁”的現象,南通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劉相臣認為,畢業生應當量力而為。中華英才網人力資源專家、英才研究院院長李威表示,當下的就業形勢可能使得一些大學畢業生對未來充滿焦慮。旅行、寫真、散夥飯等超前消費是他們焦慮心态的一種體現。
多地大學生“畢業季消費”超城市平均工資
從中華英才網針對“畢業季消費”開展的一項調研了解到,數據顯示,在過萬名受訪的應屆畢業生中,平均消費在6000元以上。其中,超過45%的畢業生畢業季開支達到6000元以上,超過10000元者高達26.71%,而畢業開支能控制在3000元以下的僅為17.77%。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據已趕超當地城市公布的平均月工資。資料顯示,2015年度北京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7086元/月,廣州2015年平均工資為6913元,二線城市來看,重慶、南昌分别為5045元、4777元。
從消費結構來看,調研數據顯示,找工作、租房及交通費等“剛需消耗”占據畢業季整體開支的44.2%;其次是畢業季的各種紀念活動,如畢業聚餐、畢業旅行以及畢業寫真等,達到總開支的35.15%。來源:大洋網
大數據顯示:超4成高校畢業生旅行預算在5000元内
近日,驢媽媽旅遊網基于問卷調研結果和平台整體數據,發布《2016屆畢業生畢業旅行意願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表明,截至目前在該網站報名參加畢業旅行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幅超6成。從整體趨勢上看,預訂高峰出現在五月中下旬,六月中旬開始迎來遊玩高峰。畢業旅行願望清單上排在前三名的國内目的地依次是北京、上海、杭州;境外目的地依次是泰國、長灘島、韓國。
《報告》調研結果顯示,73%的畢業生已确定自己的畢業旅行行程,22%的畢業生還在籌劃中,5%的畢業生不打算去畢業旅行。現今畢業生的旅遊消費觀念更注重旅程的“高性價比”。數據顯示,在畢業旅行的訂單中3001~5000元之間的占比44%,1001~3000元占比28%,而1000元以下的“窮遊”和萬元以上的“富遊”各占比7%和2%。
來源:新華網
聯想職業教育集團成立朱之文副部長出席
5月31日,聯想集團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為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進行“聯想工程師學院”授牌儀式。來自教育部、工信部、北京市等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及全國各省市的107所職業院校,研究機構的領導和專家300餘人共同見證聯想職業教育集團的成立。
朱之文副部長代表教育部對聯想職業教育集團的成立表示祝賀,并在會上發言:“聯想職業教育集團有聯想集團作為堅強的後盾,有110餘所職業院校、多家行業學會和科學院所、30多家相關行業知名企業作為重要的支撐,在開展集團化辦學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台政策文件,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牽頭成立職教集團。聯想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成立職業教育集團。據了解,聯想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後,将攜手院校、ICT行業企業、科研院所進一步深入探索産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平台資源,共創專業建設、創新育人、合作就業等方面的新模式,将ICT産業的人才培養培訓标準和培養方案引入到院校,進一步提升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在校期間職業素養、行業知識和技能的提升,打造陽光自信、規範嚴謹、技術過硬的ICT技能人才,有效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和社會經濟發展,有力支撐我國ICT行業發展和“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戰略實施。
預警篇
點評:由于針對數字足迹的數據挖掘技術的合理利用,部分美國高校現在對學生的了解簡直讓人難以置信,甚至有點令人毛骨悚然。學生的出勤率下降了嗎?他們是否不再登錄浏覽課程筆記或者不再交作業了嗎?他們是否剛剛翹掉了一節專業課?對于這些,學校都一清二楚。
美高校紛紛借助大數據提升學生畢業率
現在,教學人員可以通過數字手段了解哪些學生有可能會陷入學業麻煩。有研究稱比較積極參與校園活動的學生更有可能成功畢業,因而該大學對這方面很重視。當學生刷身份證的數據顯示他停止參加社團活動時,學校會委派專員給他打電話或者發郵件來詢問他的情況。
在美國的一些高校,大數據的使用正帶來了不少切實的效果。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是數據分析技術的早期采用者,它使用eAdvisor系統已有許多年。它利用該系統來給予學生(和他們的導師)提醒警告,讓他們能夠保持在正确的學業軌道上。該學校的貧困生畢業率仍然低于學生整體的畢業率,跟全美的情況一樣。但在過去的幾年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貧困生的4年畢業率從26%攀升到了41%。eAdvisor系統還連通注冊辦公室,因此該大學能夠确保所提供的課程符合學生的需要。
與此同時,喬治亞州立大學采用預測性分析技術,根據學生過往的學科成績提供專業選擇建議,以提升他們的成功概率。它的“專業匹配器”基于涵蓋過去10年喬治亞州立大學學生250萬項成績的數據庫。
高校們并不需要特地去大量挖掘這類數據。因為它們已經有海量的相關數據,隻不過它們往往以電子形式存儲于不同的、互不相連的地方——财務處、學生事務處和注冊辦公室。随着企業和高校内部開發出各種新工具,這種情況正發生改變。來源:網易科技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