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2017,他們說⋯⋯

2017,他們說⋯⋯

時間:2024-11-06 06:16:00

編者按:2017年,教育行業正發生着巨大變化。從年初的思政課改革,到年中的“人機大戰”帶動“AI+教育”的思考、從兩會提案整治互聯網教育,再到“十九大”将“辦好網絡教育”首次寫入黨的報告。2017年教育信息化政策助力,技術革新。我們聽他們說⋯⋯

說理念

杜占元

教育部副部長

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是對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支撐。教育信息化必将帶來教育理念的創新和教學模式的深刻革命,必将成為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為泛在學習環境和全民終身學習的有力支撐,必将帶來教育科學決策和綜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

周傲英

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

高校在信息化方面也應該有新的思考和實踐。首先認真學習和理解教學和育人規律,理解當今世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創造和開發新的業務模式,要深刻認識應用和技術兩者之間不可分離、相互促進、聯動發展的依存關系。信息系統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反複的試錯和疊代逐步達到系統的開發目标。

李永智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分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從宏觀層面來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生産力的主體,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社會,社會發展要求教育進行相應的改變,就是應信息社會之需,建構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新的理念指導下,建立新的教育體系、内容和方式。從微觀層面來說,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必将帶來教與學的革命性改變。這兩個層面決定了教育應當也必然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可以說,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尚處于微觀層面的量變過程。

說互聯網+教育

任友群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信息技術之教育領域,必須将教育置于互聯網的大背景、大格局中,以“互聯網+教育”的方式整體推動發展。“互聯網+教育”的難點在“互聯”二字,關鍵點有三個:一是怎樣使得“互聯網+教育”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局面;二是怎樣實現宏觀教育管理與微觀教學實踐的互聯,使“互聯網+教育”的效能更加提升;三是怎樣實現教育領域全要素的互聯,使“互聯網+教育”的推進更加可靠。

周洪宇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互聯網教育目前幾乎處于野蠻生長狀态,比如大多數互聯網教育内容的承擔者并非專業從教者,大多是技術專家,正式教師進入得非常少,内容也是良莠不齊。因此,當前急需立法來對互聯網教育予以保障,使其健康有序發展。

胡欽太

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

我們想真正推動“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就必須将互聯網思維深入貫徹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思考互聯網技術可能給提升教育質量帶來有效現實的途徑,而不是盲目跟風。

秦小剛

鄭州科技學院院長

“互聯網+教育”是技術與教育融合不是技術支配教育;是傳承改良不是颠覆革命;是輔助補充不是削弱替代;是個性化服務不是系統化管束。

說大數據徐宗本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關于大數據,有三個“不等于”需要人們關注:第一,基礎設施不等于大數據,尤其是雲計算不等于大數據;第二,信息化也不等于大數據,信息化是長遠的過程,它有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升級,是永恒的一件事情。大數據是從側面反映,是收集信息,更多的是标準化、科學化、便捷化等;第三,數據處理不等于數據分析。要明确目标是前提,擁有數據是基礎,計算平台是支撐,分析技術是核心,産生效益是根本。

劉承功

複旦大學黨委副書記

高校要變技術主導為需求主導,将數據真正流轉到管理、業務專家手中去,産生業務價值。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将這些數據重新加工,使數據服務獨立于業務系統。最重要的是将各級用戶的角色納入到數據生态體系,使他們成為數據的受益者,提高數據生産的積極性,推動整個數據生态有效運行。

說安全

李志民

原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

網絡安全提高自身防範意識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打擊網絡犯罪。邏輯很簡單,你的安全由警察保護,還是靠自我保護,住在鐵皮屋内?如果罪犯持有槍支和炸彈,鐵皮屋也保護不了我們。國家網絡安全也有同樣的邏輯問題,前有中國的明長城,後有法國的馬奇諾防線,被動防禦不會有真正的國家安全,主動防禦,合縱連橫,建立立體化聯動體系,方能取得網絡空間的長治久安。

高林

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副局長

國家發布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源于網絡已經不僅僅是信息傳播的新渠道,同樣的,它也是教育的新型傳播渠道。高校做網絡信息安全工作,首先要認識到:不能從傳統的角度去考慮網絡信息安全,應當根據新時期的特點對它進行重新定位。

說未來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

推動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開啟信息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要推進教育信息化2.0,必須首先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要實現從教育專用資源的開發、應用和服務向大資源的開發、應用和服務轉變;二是要實現從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師生信息素養轉變;三是要實現教育信息化從融合發展向創新發展轉變。

楊宗凱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在大規模基礎上開展的個性化教育,也必将是構建在互聯網上的新教育,我們必須推動信息技術支撐下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而不是進化式的修修補補。

尤政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未來高校将有兩個重要轉變:一是從數據管理和支撐轉變為以大數據為依據進行決策。二是從教育信息化轉變為信息化的教育,将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推動教育發生變化。

餘勝泉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

未來的學生,将自主性更強,獲取知識來源多渠道是全方位學習的形态;未來的老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和觀念,不斷創新和學習,與人工智能型教師優勢互補、無縫對接;未來的學校,不僅要打造好實體校園的環境和文化,還需創建适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網絡空間,實現“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