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互聯網 + 教育:重塑教育新生态

互聯網 + 教育:重塑教育新生态

時間:2024-11-06 06:14:30

值得關注的是,當把互聯網思維與教育教學相結合時,産生“互聯網+教育”,這種教育絕對不是指把傳統的線下課程照搬到互聯網上。

在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主席八次提到“互聯網”一詞,同時也專門提到“網絡教育”。“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互聯網+”參與下的教育,如今也重塑着新的“生态”。

把生态理念落實到實踐中去

最近幾年,生态理念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極大響應,高校教育信息化開始呼籲生态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少院校也在積極行動中。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雲資源生态構建方面,一是注重原創,包括實訓教學錄像片、網絡課程等;二是一脈相承,注重資源建設的連續性;三是優質共享,建立全校共享視頻點播系統;四是應用廣泛,建設各種特色專業資源庫,涵蓋教學、評價全過程。

鄭州科技學院則積極踐行“三圈兩鍊一主線”的信息化建設的思路。在打造生态教學圈上,逐步實現線下授課,線上答疑,随時随地進行複習的學習形态。學校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輔助課堂教學,進而解決了“課上聽課下扔”的現象。

“互聯網+”與教育真正實現了融合,才能說“互聯網+”在高校落了地。而諸多高校的信息化決策者們也轉變了思維,将目光聚焦于“生态”二字。

向教育信息化新形态邁進

對教育來講,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不斷進展的背景下,對教育發展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生态環境是一個解決路徑。大連海事大學副校長潘新祥指出,信息技術使規模化前提下的個性化和多元化成為可能,打破了傳統教育體系的生态平衡,使其開始向信息化教育的新形态邁進。因此,要利用“生态思維”實現專業分工和資源整合。

當把互聯網思維與教育教學相結合時,産生“互聯網+教育”,這種教育絕對不是指把傳統的線下課程照搬到互聯網上。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動“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胡欽太給出了他的答案。他指出,想真正推動“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就必須将互聯網思維深入貫徹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思考互聯網技術可能給提升教育質量帶來有效現實的途徑,而不是盲目跟風。在構建教育信息化生态圈之前,應該先找準學校定位,包括學校的特色、辦學的方向等。教育信息化不可能孤立封閉發展,必須要突破學校圍牆,與“互聯網+”的新業态和智慧城市發展積極對接融合,當前我們需要考慮應用融合、服務融合、數據融合以及網絡安全等一系列問題。

互聯網延伸了人類的智慧,使大家形成“共同生命體”。“現在的學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有與生俱來的互聯網思維和使用習慣,我們必須要有互聯網思維、設計思維的理念。學校的信息技術部門不僅僅是一個服務部門,它也應該是一個技術的研究部門,一個業務的創新部門。‘開放、創新、聯動’是信息技術部門應該奉行的圭臬。”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周傲英在之前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新的教育生态圈涉及的角色包括各級政府、學校、學習者、相關企業或團體、用人單位等。在這個生态圈中的各種角色主體要完成自己的職責,相互之間也要有機互動。

當然,面對互聯網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如何構造一個全新的開放共享、良性互動的教育新生态,高校依然任重而道遠!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