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北京大學汪瓊:MOOC 用于教師培訓的可行性驗證

北京大學汪瓊:MOOC 用于教師培訓的可行性驗證

時間:2024-11-06 05:46:24

當前,在實現平等、公正的方面,适應性教學、人工智能應用方面,有很多可行性的空間是值得研究的,也是需要我們參與進來一起來實現的。

MOOC用于教師培訓獨特之處

中國教師教育MOOC項目于2015年10月15日啟動。MOOC用于教師培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獨特之處。

第一,學員“卷入感”強烈。MOOC的教學視頻為3~10分鐘,通過教、練、測、讨論到考,全身心的投入,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學習機會均等。推出MOOC課程基于兩個動機。一個動機是想減少培訓效果層層衰減的現象。另一個動機是,解決培訓資源不均衡的問題。例如農村學校的年輕教師想學習,但是學校的經費有限,一般是骨幹教師出去接受培訓。而MOOC實現了學習的平等獲取。

第三,自主選擇,學習氣氛濃郁。

跨學科、跨學校、跨地區的交流,取長補短,建立學術領導力。同時,MOOC推動産生更多的自發COP(實踐共同體)。培訓期間,本來想在課程平台按每期的順序把它變成定時交流的實踐共同體。後來發現,很多老師已經習慣用QQ群、微信群,并自發地圍繞課程組織的QQ群和微信群。

目前,考慮能否把課程做成“通吃”的,所謂“通吃”是希望各個學科的人、各個學段的人也都能參與進來,促進他們的跨學科、跨地區的教學。

根據前七期課程的數據來看,發現重複學習者中,有的報了兩次,有的三次甚至有人報了四期課程。從重複學習者的年齡來看,基本是30歲到40歲的人,可以假設這一區間是學校的骨幹,需要理論武裝,為實踐做一些提升,所以他對我們的課程有更多的需求。

其實,有很多人是連續注冊的,大部分人屬于沒有拿到優秀,或者沒有及格,再學一期達到及格的情況,所以出現兩極分化的成績特别明顯,但是這是合理的,因為老學員很忙,每次學一點更符合其規律。

對象的特征會影響到教學設計。2013年,MOOC把大學整學期的課程搬上MOOC,結課率相對低。但是,其中有的将課變成兩段或者三段來講授,結課率很高。考慮到老師得面臨很多教學周期的變化,項目開設課程的時候,将課程設計為五周到七周。

在任務的設計上,第三周“掉隊”的人最多,這一點和國外的研究結果一樣,第二周、第三周開始辍學率提升了。所以,希望第一周是簡單的熟悉平台,第二周在找節奏,第三周基本開始學内容。但是還要考慮第三周的難度,最後發現,教學課程設計不能是正态分布難度,而應該是到最後達到頂峰,到了第四周,學員覺得難了,到第五周咬咬牙堅持了,因為雖然覺得很難,一看已經投入了很長時間,也就堅持到結業了。

在教師培訓過程中,得到一個體會,課程設計要做基礎性的東西、核心的方法、典型的案例,但是更多的是要鼓勵老師帶入他們真實的問題和真實的經驗。項目設計中安排很多讨論,因為成人培訓的特點是,他們有很多經驗,你必須讓他們說話,才能對課程産生聯系,覺得在課程中有他們的位置,不隻是一個被培訓的學員。

所以,總之,MOOC用于教師培訓的關鍵要點是講座适合獲取新思想、新想法、新知識,聽者的狀态是吸收、欣賞、評判。課程需要學員動腦、動心、動手,達到80%~100%掌握。時間方面,教師都很忙,能夠承諾參與培訓的時間不能長,完成的作業任務需循序漸進,一般想學“真的是我需要的”内容。教師更關心“在實踐中遇到的這個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教師願分享“對于這種情況,我是這麼做的”,教師更希望“課程老師告訴我這麼做為什麼成功,那麼做為什麼失敗。”

教師培訓MOOC值得研究的問題

團隊要研究MOOC的視頻制作,包括視頻過程中的認知負載、師生互動等。

第一,創新技術研究:課程制作技術研發。

第二,創新教學設計:師生互動的創新方式。

MOOC真的沒有師生交互嗎?不是,團隊把師生交互給分解了,而分解之後,可以從容地完成師生交互,符合學生學習的心智模型。這也是需要采集研究推廣的教學設計。

此外,做MOOC教學設計的時候,要設計學生體驗,不僅要考慮知識的傳遞,還要考慮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在内容中将它解決掉。類似于視頻中插入提問,來提高交互性的做法。

第三,MOOC教學設計方法論研究:認知負載角度。

教學設計中間,可能會遇到比較大的挑戰是關于内容的結構和重構的問題,學生不具備學科的知識圖譜,所以課程設計得打碎知識點,讓他的腦海裡還原或重構出來想要呈現的圖形,這是一種很大的挑戰。經過實踐,發現可以向電影界的故事和情景表現方法學習。當把知識用一種故事的方式或者情景的方式呈現後,學員才有可能将案例與情景和知識綁定。而且,從教學團隊來看,有些設計是可以幫助學員來解決學習管理問題、時間管理問題,包括和課程相關的信息素養提升。

第四,MOOC教學設計方法論:動機理論視角。

例如,設計時需考慮到學生可見的進步、問題驅動、有興趣、有點挑戰、提供工作相關的例子、幫助得高分、測驗解釋中給予反饋、測驗與教學目标吻合等需求。

團隊在實踐中研究重複的學生來幹什麼,他們重複來的目的是什麼。重點研究第一次來就及格,甚至拿到優秀的學員,為什麼他還會來的原因。

後來,根據數據發現學員來得比較多的原因,一是重複看理論。二是有些技術操作剛開始跟着學會了,但是脫了教程之後就不太會了。

研究這些學生的學習特質,發現這些學生,他們顯示出比較強的自我調節特征和特點。最後的成績通常比同期學生成績要高。

現在團隊采用一個項目評估方法,可以幫助并提出很多研究問題,而這個研究問題,來自對底層數據的提取。

所以,作為教師培訓的一種形式,MOOC确實可以解決重複資源建設、資源地區不均衡,甚至減少培訓管理的負擔,但是,MOOC用于教師培訓也面臨挑戰,主要是習慣沖突。

傳統學習習慣包括各種同質分享、一次性機遇、從頭學到尾、成績挂帥、向老師學習等。MOOC學習習慣包括自我學習為主、資源不隻是在課程中、提倡融合碰撞、多次學習、挑感興趣的學、學一點用一點、向老師和同學學習。例如,學員應該提前知道一些基本知識的概念。因為,MOOC往往隻是用案例的方法給大家探讨研究的平台,其他的知識可以在網上找到概念,而如果學生隻是在課本裡找就影響學習效果,這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當把知識用一種故事的方式或者情景的方式呈現後,學員才更容易将案例與情景和知識結合起來。研究與實踐反思

在實踐的過程中,MOOC可以解決教師培訓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教師培訓資源重複建設;教師專業發展資源地區不均衡;教師存在重複被培訓、過度培訓情況;早先的部分網絡遠程培訓課程以觀看講座為主,培訓效果不佳;教師培訓占去了教師的寒暑假,讓教師終年疲憊不堪等。

使用MOOC進行教師培訓的多種模式,包括完全MOOC培訓;基本知識采用MOOC+線下練習+線下考試;基本知識來自MOOC+線下實踐+教研員點撥;以面授為主,以MOOC課程為輔助資源。

總之,MOOC用于教師培訓的現狀是,有一批願意受苦受累改變現狀的教師,呼喚更多高質量的教師培訓資源上線,需要線上線下的活動結合、需要跨地區跨學科的交流、教學相長,從而增進對教師培訓有效性的認識(基于研究)。MOOC在滾動中完善發展,将會越來越好。(責編:陶春)

(本文根據北京大學教授汪瓊在第22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的演講整理,未經本人确認)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