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黑龍江大學 以“互聯網+”理念構建高校移動教育生态鍊

黑龍江大學 以“互聯網+”理念構建高校移動教育生态鍊

時間:2024-11-06 05:43:53

黑龍江大學服務于國家戰略的全方位對俄辦學特色和成果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及教育部的肯定與關注,2012年被教育部批準為黑龍江省和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部共建大學,2015年被批準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黑龍江省共建高校。學校圍繞“信息化條件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開展試驗探索,成果得到有關方面的充分肯定和認可,所形成的有關經驗和特色發揮了一定的示範引領作用。

面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黑龍江大學提出了“三型一特”的本科人才培養總目标和“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為了有力支持這一目标的實現,該校确立了以應用為驅動,師生員工從“不适應”到“離不開”,從“要我用”到“我要用”,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要求”,用戶觀念産生的積極變化對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增需求成為推動信息化建設的内在動力。

學校将教育信息化列為主要工作内容,确立如下建設目标:一是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大力推進基于“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二是構建高可用虛拟網絡,集成、共享數據中心;三是構建數字化科研協作支撐平台;四是構建高校網絡虛拟社區;五是建設“中俄遠程教育網”。

實踐探索中,學校以“互聯網+”的理念成功構建了高校移動教育生态鍊,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逐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和教學資源數字化平台;逐步建設完善師生自主學習平台和教學信息服務一體化平台;打造教育、管理、服務三位一體的學工信息化平台。

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

學校在試點建設中堅持以“應用驅動,機制保障”的基本原則為路徑指引,信息化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1.應用驅動,注重方式方法,明确建設重點

學校在建設的過程中以應用驅動服務,注重方式方法,明确服務對象,權衡多方利弊,加強應用的使用和推廣力度,保持其穩定性和便利性,實現了服務質量和服務内容的雙豐收;以應用驅動數據,通過應用的建設與推廣,學校積累和提煉有價值的數據,為決策提供支持,為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智慧數據決策支持平台建設的探索與研究;以應用驅動需求,學校自2012年至今,共開展信息化項目43項,其中有30項是規劃内項目,有13項是規劃外項目,以應用為驅動,信息化建設重點逐漸源于新增需求。

2.機制保障,加強頂層設計,落實建設經費

學校于2010年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委員會,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統籌規劃全校信息化建設工作。學校的信息化管理機制分為三個層面:領導決策層、統籌協調層、貫徹執行層。學校以三層管理體制為基礎,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校領導作為決策層,真抓實管,将學校的事業發展戰略與信息化戰略相結合,總領全局,強力推進。信息辦作為協調層,很好地實現了管理、業務與技術的對接,協調好部門、院系與技術服務部門的協同關系。職能部門、院系和技術支持部門作為執行層,圍繞學校制定的統一規劃和建設目标,在項目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明确責任,通力配合,分工協作。

學校在試點建設的過程中,始終高度重視規劃工作,先後制定了《黑龍江大學數字校園建設規劃方案》、《黑龍江大學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實施方案》等工作規劃與方案,這些規劃與方案通過校長辦公會審議并執行,有效地避免了盲目建設、信息孤島、資源浪費等問題,明确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标準、規範與建設方向,使得信息化的需求者、開發者有的放矢(如圖1所示)。

自2012年以來,學校和企業累計投入信息化建設經費5000萬元,其中學校共投入2000萬元,軟件與硬件建設經費配比均衡,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分配;企業投入3000萬元,學校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則,與中國聯通公司、中國移動公司、中國銀行合作,建設了有線寬帶網、無線寬帶網、校園“一卡通”等系統(見表1)。通過校企合作,機制創新,節省了大量建設經費,為地方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中開展校企合作積累了經驗。

成效與經驗

開展試點建設以來,學校從網絡基礎運行環境、數據中心、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入手,逐步夯實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基礎。建設了有線寬帶網、無線寬帶網、校園“一卡通”系統,無線網絡出口帶寬達到4G,有線網絡出口帶寬從6.5G擴容至21G,單賬号限速從4M提升至50M。學校先後開展了試點建設四期工程,在整合現有資源,實現數據集成的同時,共實施了十個平台和二十多個業務系統的建設工作。

學校圍繞試點建設目标和任務,結合省情、校情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情況,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

1.構建“應用驅動,開放共赢”的移動校園生态鍊(如圖2所示)。學校在PC端建設的同時,同步建成了移動校園平台—“i黑大”。“i黑大”的總體建設目标是基于“應用驅動,開放共赢”的理念,打造高校移動校園生态鍊,其定位不僅是為學生提供交友、活動、校園資訊獲取等移動服務,更要整合校内外資源,為師生提供基于移動互聯網和校園周邊服務體系建設的完整生态鍊移動應用服務。在建設過程中學校嚴格遵循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加強應用、資源整合、共享數據。

“i黑大”于2013年上線至今已經曆了三個版本,目前包含了學工在線、移動OA、成績查詢、工資查詢等46個服務模塊,100多個子模塊。“i黑大”注冊用戶達到61866人。2016年訪問量超過359萬次,“i黑大”最高日啟動突破5.8萬次,其訪問量于2016年起已超越傳統PC端門戶的訪問量。

2.推進“互聯網+”教學改革,穩步構建移動互聯環境下的學習型校園。學校以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原則,循次而進,多措并舉,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着力打造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和教學資源數字化平台;逐步建設完善符合移動互聯時代特點的自主學習平台和教學信息服務一體化平台;全面開展“MOOC”、“SPOC”、“混合教學”等多種形式的“互聯網+”教學改革,穩步構建移動互聯環境下的學習型校園。

截至2017年6月,黑龍江大學自主學習平台總訪問量近7000萬次,高峰期間實時在線人數突破1萬人,日均最高訪問量達9萬人次;其中39.76%的用戶通過移動設備端訪問。部分學生已經嘗試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除了師生互動外,已經能夠通過生生互動來解決課程學習的難點、疑點;部分教師已經能夠自發的利用自主學習平台開展群體備課,團隊授課活動。初步構建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校園。

3.精心謀劃,創新驅動,提升效能,構建教育、管理、服務三位一體的學工信息化工作平台。學校于2010年起開始積極探索學工信息化建設。2013年正式提出“五年四期”學工信息化發展戰略。五年來,學校本着“以學生為本”的建設原則,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服務學生工作實際為基礎,以滿足學生工作需要為核心,按照“滿足工作需要,服務學生成長”的建設理念,精心設計、整體規劃、創新驅動、分步實施,構建了教育、管理、服務三位一體的學工信息化工作格局。

學校建成了數字迎新、數字學工、數字離校三大系統和“i黑大”移動學工、學工微信圈為一體的綜合數字服務平台。在全省高校中率先開通的輔導員在線考核系統和學業預警系統,成為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學生動态管理的典型案例,在全省得到推廣;基于新型家校互通平台構建的校院二級學工微信圈,成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覆蓋學生全生命周期的迎新離校、獎優評定、公寓管理等18個子系統80餘項服務功能,進一步轉變了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學生工作的服務水平。(責編:楊潔)

(作者單位為黑龍江大學)

專家點評

張進寶北京師範大學黑龍江大學高度重視試點工作,确立五個方面的試點目标:一是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大力推進基于“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二是構建高可用虛拟網絡,集成、共享數據中心;三是構建數字化科研協作支撐平台;四是構建高校網絡虛拟社區;五是建設“中俄遠程教育網”,中俄學院“專業+俄語”的特殊人才培養提供信息技術保障。這些目标的确立,體現了該校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發展目标的理念。

該校采用“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建設策略,根據各個部門的需求和業務流程的特點将試點建設行動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實施,通過搭建基礎框架,實現面向師生員工的個性化服務門戶;通過推進綜合管理與服務應用,深化擴展信息化服務内容,同時構建數字化科研協作支撐平台;通過加強互動交流力度,擴展數據應用範圍,構建校園網絡虛拟社區。試點中形成三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成果:開放性公共基礎性數據與服務平台;以學生工作為代表的核心業務部門的一體化辦公;以教務管理部門為主推動的“互聯網+”課程改革模式(通識必修課、通識選修課、大學公共英語自動批改、大學數學作業考試系統等)。目前,該校正在進一步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向縱深發展,着力打造“三個平台”,實現“三個轉變”。豐富信息化的内涵,為學生終身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該校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門戶類移動APP的研制與推廣方面走在了全國高校的前列,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這表明,應用移動化已成為必然。該校所采用的“PC+移動”并行開發的思路确保應用數據的平滑過渡,可以成為全國高校應用開發的典範。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