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洛水河畔,月華如練,霧氣迷蒙,在古人的凝視中,神女宓妃駕着雲車出現,如輕雲蔽月,若流風回雪。詩人曹植為之傾倒,卻因為人神殊途,愛而不得,最終隻能怅惘地告别,并寫下了“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的驚豔詩句。
這裡的“洛神”,是洛水之神,是傳說中伏羲氏之女。曹植的原文借對夢幻之境中人神戀的追求,表達出一種失落又感傷的情緒。而唐代著名畫家顧恺之讀到這個故事後大為感動,揮筆一畫,就作出了著名的《洛神賦圖》。
在央視《國家寶藏》的節目中,宋人摹顧恺之《洛神賦圖》卷驚豔亮相。與這件國寶一同走紅的,還有它的素人國寶守護人,來自杭州的“90後”插畫設計師、中國美術學院老師葉露盈。當葉露盈的繪本《洛神賦》出現的那一刻,觀衆們立刻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碰撞産生的創新之美。
先來看看國寶的“前世”吧,在顧恺之的《洛神賦圖》中,故事的每個部分幾乎都有對水的寫照,但水勢、水态卻用線條表現得千變萬化,絕不雷同。有時舒展自如,有時平滑光潔,尤其在洛神離去,曹植追神的部分,船剛開過,洛河水突然變得洶湧澎湃起來,觀者也似乎能聽到咆哮的水聲,感受到主人公不舍的情愫和焦急的心情,真可謂高明之筆。難怪連“點贊狂魔”乾隆見到後也拍案歎服,再次留下了自己的書法“妙入毫巅”。
實際上,繪本《洛神賦》葉露盈上研二的時候就創作出來了。她一直很傾心于這個神話傳說,不過,顧恺之對洛神的美和對神話的诠釋已經做得無可挑剔,像一座大山一般難以超越,她隻能另辟蹊徑。由于喜歡研究《山海經》中的華夏神怪,所以她創作出的作品也融合了神話因素:洛神青絲缥缈,以浪花為耳環;動物、人的表情都有一種原始的天真,非常幹淨、純粹,有故事性。在畫作結尾,常陪伴在洛神身邊的小金魚躲在石頭後面,默默地注視曹植,為離别的悲傷增添了一絲念想。
此外,《洛神賦》中的小配角、小配飾,幾乎都是葉露盈自己設計的,而畫中背景出現得最多的山、水及雲朵,這些都是來自她對家鄉的記憶。創作的過程,葉露盈很是享受,因為,她和顧恺之一樣,都是向曹植的《洛神賦》緻敬。
前段時間,還有人創作了《洛神賦》的古風歌詞,他們回顧着舊日的一片聲光水色,用一種浪漫而認真的方式傳達出對“慢生活”的緬懷和對詩意生活的向往:落花随夢流轉,流螢爛漫,白鳥紛飛輾轉流連……
樹深時見鹿,海深時見鲸,路長時見月,日久時見心。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翻開古籍,或用詩,或用畫,用自己的方式回歸古典。他們知道,現在的你無論怎樣,都是過去的你堆砌成的。尋找到根,就是找回了家園。我們數千年文明的源頭正是植根于這裡,居住此間,安穩而妥帖。
(沈約整理自藏趣逸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