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田家炳走了,他留下的不僅僅是一所所學校

田家炳走了,他留下的不僅僅是一所所學校

時間:2024-11-05 05:53:00

7月10日,一位身家數億的香港富商去世了。這本來隻是再尋常不過的一條新聞,但悼念老先生的文章比比皆是。一個人的去世,為什麼如此牽動着人們的心緒?因為,他叫田家炳。很多人上學的時候都知道學校裡有一座田家炳樓,全是出自他的捐助。他的一生,拿出了自己80%的财産,共捐助了317所學校、1800間鄉村學校圖書館,受益的學生高達幾百萬人。他的名字與中國教育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彌補年少時辍學的遺憾

1919年,田家炳出生于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一個書香門第。童年的田家炳聰穎好學,極有可能成長為一個學者。但是在他16歲那年,不幸降臨:父親突然去世了。

父親的去世,使本來寬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主要的經濟支柱垮掉了,萬般無奈之下,正在讀初中的田家炳隻能放棄學業,通過經商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計。

在那個年代,到處都是兵災戰亂,做生意并非易事。膽大心細的田家炳決定去國外闖一闖。他的第一站,選擇了越南。1937年,18歲的田家炳帶上家鄉特有的瓷土,隻身前往越南。和其他“利字當頭”的商人不同,他秉持着“甯讓人負我,不讓我負人”的傻勁兒,終于赢得了顧客的信任,打開了市場。

此後,從越南到印尼,再從印尼到香港,曆經無數坎坷,田家炳憑借真誠和客家人特有的韌性一路打拼,到了1980年,他已是香港知名的億萬富翁。處在事業巅峰的他,沒有繼續拓展他的商業帝國,為了彌補年少時被迫辍學的遺憾,讓更多人享有受教育的機會,他毅然将企業交給下一代經營,把自己的重心全部轉移到教育慈善上。1982年,他捐出價值10多億元的4棟工業大廈,成立純公益性質的“田家炳基金會”,這是他全部财富的80%。從此,他離大富豪的地位越來越遠,卻在捐學助教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

把錢用在最有用的地方

和其他企業家相比,田家炳對教育的捐贈也有自己的特色。他更多捐贈給中小學,用他的話說,這種捐贈“投資回報率比較高”。所謂回報,并不是金錢,而是國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捐給基礎教育,更能實現這一點。

在他看來,隻有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才能夠為大學輸送一流的生源;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可能不會讀大學,那麼我們應該讓他們在中小學期間接受良好的教育,這将讓他受益一生。

在捐贈給大學的時候,他主要捐給師範大學,幾乎每一所省級以上的師範大學,都有一座田家炳樓,這仍然是更直接助力教育事業的體現。

終其一生,田家炳先生都保持簡樸的生活方式,襪子總是破了再補,一雙鞋更是穿了10年,他也沒有私家車。幾十年間他改變了無數學子的命運,他說:“自己隻是人世間一粒小小的塵土。憑良心做人,問心無愧,如果能做到這樣,就是快樂的最高标準。”

他始終對教育事業持有一顆赤子之心,耄耋之年參加“田家炳中學校長論壇”時,表示“我的學曆低,今天與諸位談教育,實在慚愧”,退場之時更是“向着全場的中學校長們深深鞠了一躬”。

賣别墅、貸款也要捐贈

2001年,香港經濟低迷,為了讓助學事業得以繼續,他不僅賣掉一座寫字樓,還賤賣了他的别墅。他把價值1億元的别墅折價5200萬出售。買他别墅的是對台灣夫婦,當他們得知田家炳的事迹後,神奇的一幕便出現了:賣方主動降價,買方卻要加價,最後幾番下來,房屋以5600萬成交。這成就了香江的一段佳話。

“那時經濟比較糟糕,但我已答應要給一些機構捐款,人家做了計劃。所以決定賣掉房屋。一方面,覺得自己住這麼大房子是浪費,另外賣掉的錢,可以資助20多間中學,我覺得這樣更有價值和意義。”田家炳在接受訪問時回憶說。2003年,為了幫助香港理工大學和城市大學從政府争取到更多配對資金,在捐出自己承諾的款項後,又一時拿不出那麼多現金的情況下,田家炳還貸款600多萬港币捐獻給了很多大學,這也成為香港公益事業中絕無僅有的美談。

一生未曾泯滅的家國情懷

因為捐款數額巨大,田家炳獲得過很多的榮譽,包括香港特區政府授予的最高榮譽表彰——大紫荊勳章,以及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田家炳星”。但他卻從不以德自居,恃功自傲,更不求回報。唯有一點,他把自己的名字冠名到了幾乎所有的項目上。“如果你的教育做不好,學校做不好,把田家炳三個字寫上去,不但不會榮耀,反而會醜化,那田家炳就會是個恥辱。”他用這種辦法來激勵自己,一定要把學校辦好,也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一起來做好事。

田家炳代表了一代華人企業家所能達到的高度。他們是獨特的一代:大多出生在廣東、福建、浙江,這些地方因為處于沿海,既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土壤,又因被列強入侵,而深受西方文化影響。複雜的時代背景賦予他們強烈的家國情懷。改革開放後,他們返回童年生長的地方——也是夢想開始的地方,既辦實業,也捐贈教育、衛生事業,回報社會,把自己的遭遇、事業與國家命運、民族富強緊緊聯系在一起。

斯人已逝,精神永恒。以田家炳為代表的老一代企業家,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家國情懷,是過去一百年華人世界最耀眼的成就之一,值得我們每個人追憶和深思。

田家炳訪談錄

問:慈善捐助中,您為什麼鐘情教育事業?

田家炳:當初沒能繼續學業,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我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過歐洲一些國家,發現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的素質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發達。而十多億人口是中國的一個大“包袱”,怎麼能把這個“包袱”變成财富?我認為就是辦好教育,中國的希望在教育。

問:您認為對一個企業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田家炳:我認為對企業家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财富,而是人格。一個人要真真正正做到“暗室不做虧心事”,凡是怕人聽到的事就不要去做,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蕩蕩做人。我感到慶幸和自豪的是,我幾十年來的工商業經營拓展中都做到了誠實為人,從不偷奸耍滑,講的是肺腑之言,做的是誠信之事。

問:您捐助了那麼多的學校,卻鮮有新聞報道。還有人要推薦您做全國政協委員,您也婉拒了,為什麼?

田家炳:多年來,我婉辭了全國政協委員、傑出華人獎以及表彰對國家有貢獻人士的各種形式邀請。我所付出的每一筆捐獻,都覺得是自己應該做的,同時也得到了精神上無形的滿足和快樂,不想再得到其他什麼了。

(一航整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