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李淳,我的“于勒小館”

李淳,我的“于勒小館”

時間:2024-11-05 11:13:08

盡管一再否認,“于勒小館”這個純粹編造的地方還是成了網友的朝聖地。嚴格說李淳根本不能算是個美食作家,雖然他的書被擺在菜譜當中。他生活在成都,白天是分秒必争的金融從業者,深夜一邊做菜一邊講故事。

聽說我在找成都宵夜故事,有個朋友給我發來微信“你知道玉林陳瘸子嗎”?陳瘸子是李淳筆下《守夜人的蛋》中的主人公。“四川人不吃白煮蛋,就跟不說普通話一樣,他們嫌寡淡沒質感。”玉林方圓4平方公裡,是成都最早建設的富人區,曾經的成都夜生活心髒。

真的有這樣一個人物嗎?在李淳描述下,“有味道的地方就有江湖”,108家玉林餐館老闆“個個似菜園子張青”。在曲徑通幽之處,有一家小小的家常面館,面做得平常,隻是配菜竹筒蒸蛋深受歡迎,然而老闆陳瘸子追求程序正義,若不買面,定然無法買蛋。這家淩晨5點打烊的面館,守護玉林的夜晚,成了深夜食堂。“鐵卷簾門和水泥地撞擊的聲音,有如更夫的梆子。”

高潮在一群年輕人深夜鬥毆,敗方的年輕人滿臉血躲到陳瘸子的店裡。勝方的一位壯漢要求陳瘸子把後廚躲藏的人交出來。陳瘸子卻問:“你們要吃什麼面?”他要求大家吃面、吃蛋、交錢,然後再帶人走。“壯漢悻悻地點了10碗素椒雜醬面和10個竹筒蒸蛋,由于面館太小,其他壯漢隻能端着碗蹲在門口進食。那幾個孩子也點了面和蒸蛋,他們都被砍成那樣了,居然還有心思吃?”一時場面怪異,壯漢中突然冒出一人,要求陳瘸子煮個白水蛋。陳瘸子慢條斯理地踱到壯漢跟前,收走了他不屑一顧的蒸蛋,然後不知怎的,那一竹筒蒸蛋連竹筒帶蛋來到了壯漢臉上。

“玉林人最瞧不起三種人,以大欺小、趕盡殺絕、吃白煮蛋。”見義勇為的陳瘸子還有一個更悲情的身份,一個因傷退役,義薄雲天,沒有趕上中國足球職業化的老球員。很多人不願意相信會做蒸蛋的守夜人陳瘸子是李淳的編造。因為成都确有不少關于全興之神“魏大俠”的傳說,也确有玉林片區夜夜笙歌和熱鬧餐飲,更不用說多少優秀的運動員因傷退役。李淳将這些情緒雜糅成了“都市傳說”,現在居然成了宵夜故事裡的代表。“騙一個人是騙子。騙所有人,我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

在沒見到李淳之前,我差點以為他是一個清新的科學工作者。《論生蚝的利他性》一文,給他引來不少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同行”找他認親。煞有介事的故事、吃生蚝的照片,李淳的一場消夜,引來了有讀者特意買機票來成都,要去“于勒小館”。李淳趕緊發了個聲明,告訴讀者純屬胡編。李淳的天賦不是吃,而是把吃寫成一部當代青年成長物語。“這個思路比較讨喜,”李淳寫得極快,“法國的吉拉多奶香濃烈,澳大利亞的Tasmania甜如蘋果,日本的Senpoush口感嫩滑,巴西的聖卡塔琳娜細膩鮮美。反正大家都沒救了,還是吃才是正事。”

“你如果在秋冬時節的深夜,攔住每一個醉眼蒙眬的成都人,問他想去吃什麼,90%的人都會告訴你同一個答案:老媽蹄花。它面向醉酒、失眠和正餐吃得不好的人們,它是成都人民最後的港灣。”古老的地名、城市的風貌、極具成都個性的人和吃,李淳一邊煞有介事地做菜,一邊把自己的朋友和成都的美食搭配組合故事。“我在每一個哭着醒來的午夜,一想到還可以下樓去吃一碗暖上心頭的蹄花湯,我就會覺得生活沒那麼糟糕。”蹄花湯被他寫得纏綿動人。半夜兩點,碰到一個神似林志玲的來吃蹄花的醉美人,老闆小劉墜入情網,欲結“蹄豆之好”。美好、單戀和癡情融入了蹄花湯裡。

他寫的就是自己家門口的美食,是他早起晚歸看到的販夫走卒。成都的吃和人,被他賦予了英雄主義,在深夜發自己一步步做菜的圖片和菜譜的同時,他講故事的手法成為“一股清流”。後來集結出書時,這些圖片被美食書那種精緻、清新的插畫替換,讓不少讀者扼腕歎息,“少了直觀的快意”。那些圖片确實稱不上精美,但是蛋烘糕有網購的專用鍋,蒸蛋講究地撇掉了泡沫,打蛋手法又是搞笑的文字。其實這才是他一開始寫吃的目的:有趣。他在利物浦念書時正逢異地戀,無聊至極就開始了做菜寫日記。

他筆下江湖并非真的江湖,而是“不願長大的男孩彼得·潘的無有之鄉”。少年時他在英國生活。“家裡人以為我要一輩子在英國了。當時為了怕我忘記中文,就要求我寫日記。”李淳的舅公是四川省文聯主席,他的祖母的父親是巴金的大哥,也就是《家》中大少爺“覺新”的原型。父親當時在利物浦的大學執教,全家人都以為他和母親會順理成章地留在英國。在英國隻讀了半年,李淳自己決定回成都。

“愛因斯坦在伯爾尼專利局寫出了相對論。”他大言不慚地說。此後他一心盤桓在洗面橋30年,那裡就是他的伯爾尼。雖然他編了許多地方和故事讓人信以為真,“我的個性就适合待在成都。在成都,不管你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生活都對你一視同仁”。社交和欲望是年輕人創造力的催化劑。“紮克伯格就為了報複前女友給哈佛女生出排名,才發明了社交網絡。”

為了排解孤獨、分享秘密、制造樂趣的美食文章,洋溢着非職業化寫作的快樂和坦白。川大畢業後他又回利物浦念了一年研究生,純粹就是為了回“戰鬥過的地方”看看。成都房價漲前他自己買了房子,在陽台曬肌肉自拍,在廚房裡鼓搗各種容易做又有賣相的海鮮,招徕最好的朋友在家裡喝濃香型白酒,本職工作是一位金融從業人員,要盡量穿深色衣服不讓文身凸顯出來。

其實他圈子不大。朋友們與各種食物、故事配對,順便被他調侃情路。王睿一就是他著名的男主角之一。果然如他描述,身長一米九,能雙手開關車門,是他的寫作對象、中學大學同學、酒友、同行、租過他房子,還當群主幫李淳維護了不少讀者和“粉絲”。朋友們被編排得花樣翻新,無不在想怒揍他又喜愛他,心中暗爽又難以承認的水深火熱之中。很難辨清,李淳到底是用肥腸和蹄花寫表弟小劉,還是用表弟小劉寫肥腸和蹄花。“歲月無聲,肥腸靜好。”從溫柔地清洗肥腸,到制作資格的辣椒油,孤獨的小劉這一切都師承“肥腸之神老胡”。直到有天老胡發現,自己練了五年才把大蒜炸得焦黃,而小劉用Photoshop軟件發現這個顔色的編号,老胡決定退隐,“時代變了,工匠終會絕迹”。據說這位閉眼一手能抓準80粒花椒的肥腸粉“老胡”,現實中也有了不少冒頂人士。

“我從來不後悔自己回來了。”李淳說,“永遠不要擔心宴席散去,因為明天醒來我們還會繼續吃的。”

成都傳統小吃:肥腸粉(肖毅攝/視覺中國供圖)

成都傳統小吃:蛋烘糕(呂一攝/視覺中國供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