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窯博物館裡的千年柴窯
2.堆滿匣缽的古柴窯
2017年4月25日早上8點,從北京開至九江的高鐵到站,下來十幾位大學生,帶隊的是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兩位老師,楊中雄和張福文。一行人到了九江并不停留,立刻轉車前往此行目的地:景德鎮。他們将在此進行為期十五天的社會實踐,作為一門獨立的實踐課,同學們要參觀、學習、實踐,動手做作品,回學校後做展覽展出。
多年來,景德鎮幾乎成了各個藝術院校大學生的朝聖之地,大三的社會實踐課、大四的畢業作品,甚至畢業後的創業,景德鎮幾乎成為不二選擇。
景德鎮的傳統
“楊老師,您給我們講解一下景德鎮吧。”坐上開往景德鎮的中巴,有同學笑着請求。
“我早早就發給你們的資料上,什麼都有了,包括視頻,你們都沒有看麼?我不是導遊,你們要自己用心用眼去看,不用心,講了也聽不見。”楊老師果斷表示拒絕。
景德鎮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盡管我先前也看了資料,知道了這個舉世聞名的瓷都有着悠久的制瓷和官窯曆史,宋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帝遣官制瓷,貢于京師,并以其年号冠名“景德”。但是,一般人對景德鎮的印象,還是離不開屢屢被打上鮮明中國風的青花瓷。
對這些大三的同學們也一樣,想要知道景德鎮最厲害的地方在哪裡,恐怕還得從了解景德鎮的曆史開始。所以,此行第一站,是參觀位于景德鎮昌南大道的中國陶瓷博物館。
剛開始,我們憑着想象,以為一方水土有一方瓷,景德鎮的瓷器之所以有名,是因為當地特殊的高嶺土。然而,到了才發現,景德鎮再怎麼山好水好,千年窯火下來,土早已被挖光,現用的高嶺土,基本上來自其他地方,比如江西廬山、撫州、廣東、湖南、甚至東北地區。至于用松木燒窯的柴窯,現在更是極少,取而代之的是氣窯和電窯。
後來又想着,那必然由于景德鎮的青花吧?然而參觀博物館的第一個展廳,便迅速刷新了認知,景德鎮的傳統,又豈止青花?
“景德鎮在五代時創燒了胎釉潔白的白瓷和瑩缜如玉的青白瓷,成為江南地區最早燒造白瓷的城市和全國最早燒造青白瓷的地區之一;元代,不僅發明了二元配方瓷土法,還利用波斯的钴料燒制了優雅的青花瓷;明代成功地創燒了華麗的鬥彩和鮮豔的五彩;清代,新增了色澤柔和的粉彩與五彩缤紛的顔色釉;雕塑工藝經宋、元、明的發展,至清代已十分成熟,從一般的手工捏制,發展為圓雕、堆雕、镂雕、浮雕等各種成型工藝。”
在陶瓷博物館看過從五代甚至早至唐代以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白瓷、青白瓷、青花、鬥彩、五彩、粉彩……他們各自閃耀着一個時代的輝煌,單拿青花來作為景德鎮的傳統,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景德鎮最引以為傲的傳統?慕名而來的年輕人,要在這裡承接什麼樣的藝術薪火,才算是既有傳承又有創新?
古窯博物館的古瓷牆,默默訴說景德鎮千年窯火的故事“景德鎮在五代時創燒了胎釉潔白的白瓷和瑩缜如玉的青白瓷,成為江南地區最早燒造白瓷的城市和全國最早燒造青白瓷的地區之一;元代,不僅發明了二元配方法,還利用波斯的钴料燒制了優雅的青花瓷;明代成功地創燒了華麗的鬥彩和鮮豔的五彩;清代,新增了色澤柔和的粉彩與五彩缤紛的顔色釉;雕塑工藝經宋、元、明的發展,至清代已十分成熟,從一般的手工捏制,發展為圓雕、堆雕、镂雕、浮雕等各種成型工藝。”
景漂們的天堂
每年臨近5月,是忙畢業作品的同學們在景德鎮埋頭苦幹的日子,他們或者在工作坊裡揮汗如雨,或者追在優秀的拉坯師傅後面,拜托師傅趕工期。
早在2006年,景德鎮的手工制瓷工藝就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但若認為來這裡的景漂是為了讓自己學習到最好的制瓷工藝,又錯了。景德鎮對藝術院校的創業者來說,她的緻命誘惑在于:你想要的一切,在這裡都能又快又好地找到。
舉個例子來說,制瓷五大工序拉坯、利坯、畫坯、施釉和燒窯等五項工序下,包含了大小72道工序之多,每一道工序都可以成為一個作坊,在景德鎮,你能在短時間内集齊鎮上最好的拉坯師傅、修坯師傅,最好的畫青花人物的師傅,最好的畫青花人物的眉毛的師傅……而景德鎮因為有着千年“通湖達江、器走天下”的瓷業生産銷售規模的傳統,創業者在這裡可以用最合适的成本集齊最好的工匠與技藝。你需要做的就是,清楚地告訴師傅們,你要做什麼。
4月底的景德鎮逐漸暖了起來,卻總是下雨。空氣中彌漫着樟樹花的甜香,國際青年旅社後院有一株櫻桃樹,櫻桃紅得正好,每天早上有鳥兒在樹上啄食,院子的工作人員也并不采摘那櫻桃,随便這些鳥兒來吃。
就在這樣一個下着雨的午間,出門右拐,便是這條被稱為雕瓷廠的著名小路,據說每逢周六日,整條街便成了創意市集的天下,在這裡可以遇見各種“景漂”:學習陶藝的大學生、創業的工作坊夥伴、暫居或常駐在景德鎮的各國藝術家們,都會來此擺攤,盡管有人抱怨攤位租金有年年上漲趨勢(露天市集從2008年的十元二十元漲到今年的50甚至100元),但景德鎮依然是開放的,除了有名的樂天陶舍市集,還有新興的陶溪川藝術區市集,以及數量衆多的夜市,以及每周六早上四五點鐘開始的鬼市……這些集市都是景德鎮機會,很多景漂便靠此生活。
然而當天是周二,又兼下雨,清冷中我擡頭看見了大學生創意商城這個大牌子——這個号稱最大的大學生創意作品市場,在一個光線有些昏暗的市場的二樓,一個個玻璃隔間隔出的小商鋪幾乎都關着門,隻有一間門開着,有個女孩子戴着口罩,旁邊一個大紙箱,地上擺着一排茶壺,她将茶壺一個個敲着檢查過去,沒有問題的便包好放入大箱子——這些都是買家預定的貨。聊開了才知道,女孩兒和她的男朋友同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幾年前兩人一起來景德鎮創業,“那個時候也每周會将作品拿到創意市集上賣,後來發現,我們的作品根本沒有陶院(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好賣,他們拿出來的,盤子就是盤子,杯子就是杯子,茶壺就是茶壺,我們的自己認為很有創意,拗了許多造型,還畫了很多一般人根本看不懂的東西,我們認為那是藝術,但是人家隻是要個盤子而已……”
小兩口決心潛下心來在景德鎮學習如何做産品,幾年下來已經有了固定的客戶群,現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藝術的事情自己高興了玩一下,不一定非得想着賣作品。”
這個偶遇的女孩兒,是景漂故事中的一個。
1.景德鎮虛位以待
2.三寶國際陶藝村一角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景德鎮在他們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不管以後他們做什麼,不管他們去到哪裡,說不定什麼時候這顆種子就發了芽,成為他們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
1330℃——景德鎮溫度
在未到景德鎮之前,搞藝術的轉向日用瓷,可能會很快會被判斷為:為了吃飯,藝術向日用妥協。然而,真是這樣嗎?日用瓷便好做麼?
經過兩天的參觀後,第三天,同學們開始進入大學生實習基地,正式開始學習陶瓷技術。在動手之前,實習基地的阿彪開始給同學們上課。阿彪也是90後,從中國陶瓷學院畢業不久,為了給同學們上課,他準備了厚厚的講義。第一個問題就把大家問住了:我們總是說陶瓷陶瓷,陶和瓷有什麼區别?
同學們面面相觑,“土不一樣吧!”“陶很軟?瓷很硬?”
“除了土不一樣,陶和瓷在燒窯的溫度上也很不一樣,陶的溫度基本在800℃~1100℃左右,而燒瓷的溫度需要在1100℃~1330℃度之間。有的地方出産大量成本低廉的日常餐具,常常是1000℃左右的低溫釉瓷,然而釉料着色劑不穩定,很容易釋放出有毒元素……景德鎮的生産标準是1300℃以上,是真正的高溫瓷。”
接下來,阿彪一邊示範拉坯動作,一邊開始提醒各種炸窯的可能性,比如胚體過厚而水分未幹,又比如拉坯時手法不對未能把泥裡的空氣排出去,多面體或球形作品未留氣孔,等等等等……“過兩天天一晴,你們趕緊把東西拿出去曬幹。”
“即便是高溫日用瓷,1270℃高溫下,殘次品率可能在5%以内,然而到1330℃的時候,殘次品可能就會達到20%,别的地方出品瓷器的,為保證成品率會避免嘗試1330℃。然而,景德鎮的技術傳統,則是在1330℃的基礎上,如何控制次品率。”張老師及時點出了阿彪跟同學們強調各種細節的精髓所在——景德鎮溫度,也是景德鎮态度:要達到日用瓷的标準,在溫度、釉料、器型等各方面都有更嚴格的要求。
等到同學們開始上手學習拉坯時,楊中雄老師開始囑咐:“你們現在趁着阿彪講的這些要點還熱,每個人都上手實踐一把。”兩位老師事無巨細一路操心,帶學生實踐團隊實在是費心又費力的事情,要談到這兩周的實踐課到底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兩位老師都表示,帶大家來這裡也不是讓他們在短短的半個月裡學多少東西,見識的意義更大于技術。楊中雄老師說:“我們能做的,就是讓景德鎮在他們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不管以後他們做什麼,不管他們去到哪裡,說不定什麼時候這顆種子就發了芽,成為他們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
創業者林映平:從湖田影青開始叙事
2008年,廣州美院大三學生阿平,也是因為實踐課,在景德鎮一個工廠裡玩了20多天泥巴。畢業後當了幾年老師,也開了自己的公司,當2012年決定跟夥伴們在陶瓷方向上創業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地方便是景德鎮。“前期也是從各種不同泥巴釉料開始做起,陶的瓷的,杯子罐子,什麼都玩過一遍。現在定位在湖田影青,因為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麼了。”
青白瓷又稱“影青瓷”,為宋代景德鎮所創燒,是我國宋元時期主要瓷器品種。而景德鎮燒制景清瓷最重要的窯址是湖田窯,其燒瓷的全盛時期長達700多年。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影青釉,阿平參照和研究一些老的器物和古書籍,研發配方,在前人的基礎上慢慢學習,自己調配湖田窯的釉水。燒制溫度上,在1300度和1300零幾度之間不停地試燒,保證整個器型均勻通透,釉水薄厚一緻。凡是造型稍微變形,或者燈光打上去裡面有黑點,或者胚體裡面有針眼,因溫度高了釉面産生的小氣泡,這些瑕疵都層層篩選下來,成品率相當的低。“前期研發不管投入多高的成本,産品的标準不能降低。産品必須有标準,藝術品是沒有标準的。”
阿平的工作室在景德鎮三寶國際藝術村的一個小半山腰上,要爬上一個長長的斜坡。實踐隊的同學們參觀阿平的工作室,看工人們雕刻薄薄的泥胎,一個個興緻盎然又躍躍欲試。阿平帶着大家講解,仿佛看到多年前大三的自己。“靠一個人的力量,想要在這裡打出一番事業,是非常難的。拉坯利坯又刻又畫又燒窯,一個人力量肯定不夠。我選擇來景德鎮創業,就是在這裡生産一條龍,無論哪一個環節的技術,都有很細的分工,有很好的師傅。學生過來,不需要太大的成本,憑借這裡的資源,找到一個小地方就可以開始做事了。但是淘汰率也高,每年畢業出來100人,做完一年留下來大概十幾個,做完兩三年可能留下來一兩個人,景德鎮是否符合你的預期,你做出來的東西是否符合市場,這是一個慢慢互相篩選的過程。”
來景德鎮創業,也面臨着激烈的競争,因為在這裡做日用瓷的太多了,一個杯子,從幾塊錢到幾萬塊都有人在做,如果從能用的角度來看,可能幾塊的、幾十塊的就都可以滿足需求了。阿平認為美術院校出來的大學生創業的空間依然很大,“不僅做能用的日用瓷,還有更高的審美需求,有想象的空間,這是朝着藝術審美水平的産品,這裡面可為的空間很大。”
阿平說自己的目标很簡單:5年不倒閉,就繼續做,今年正好是第五年。
今年的他有了新的目标:争取10年到15年,做好一個品牌。
3.影青杯·雲
4.影青杯·山
5.拉胚
接待這支藝術實踐隊的基地負責人阿平,便是多年前景德鎮的種子在人生裡開出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