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屆“創青春”中國青年互聯網創業大賽,浙大榮獲金獎兼全國總冠軍1項,銀獎2項
2.2017年4月,浙大正式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大學生》:目前,高校都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浙大的創業和創新創業教育情況如何?
邬小撐:我先說一組數字。據統計,2014年6月份以來,浙大從0到1孵化的學生創業團隊,累計有40餘個團隊獲得了市場投資,總金額達10億多人民币,僅2017年融資金額達5億。近年來,校園裡湧現的自主創業團隊有200多個。2016年,國際知名創業發展報告PitchBook發布了2006年1月~2016年8月獨角獸創始人本科階段學校排名,浙江大學名列全球第九。
“何以新之,開物前民。”浙大校歌裡是這樣寄望浙大人成為大衆先導的。所以,浙大的創新創業是創校以來就有的基因,氛圍一直比較好,此前是内隐于校園,比如1997年學校就啟動了蒲公英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持續舉辦到現在。1999年,學校開設了國内第一個創新創業管理強化班,開展創業管理輔修教育,畢業學生達數千人。據統計,ITP班畢業生的創業率近20%,誕生了數家上市公司和多家估值過億的公司。雙創教育在各大高校都是熱烈地展開,從國際國内的雙創競賽中來看,浙大的成績是不錯的,我們學校的創新創業基因越來越明顯了。
浙大的辦學定位于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創新創業教育在學校的一流建設中是占據重要地位的。浙大堅持在強化學科、融合專業、深化輔修、普及通識、支撐實踐上下功夫,全校22個部門開設100餘門創新創業課程。
《大學生》:浙大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有什麼樣的特點?
邬小撐:浙大的創新創業教育,跟浙江這個地方其實很像,比較靈活,往往是自下而上,因勢而為。
比如,2014年,校園裡的學生創業團隊是雨後春筍一樣的态勢,在學校支持下,我們把紫金港校區原本要建成文化展廳的區域重新規劃,建成學生創業團隊可以入駐的辦公區域,就是校園的首個孵化器“元空間”。從元空間成長起來一些很好的創業團隊,有的公司現在已經估值過億。目前,除了元空間外,還有E-works、互聯網+創客空間、Cookie創客空間、紫牛創客空間等近70000平方米的創業實踐場地向同學們開放。
浙大的創新創業教育正在從3.0向4.0的方向邁進。1.0是個體的自由生長,學生自己探索和摸索多;2.0是有組織的創業教育,學校有100多門雙創課程,建立起通識類、專業類的課程體系;3.0是專業和創業的結合,專業、學科要從一定程度上服務于學生的創業需求;4.0就是促進多學科交叉與創業的結合。
浙大是将創業基于創新教育的基礎上進行,讓技術創新作為創業的支撐點。如2017年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浙大管理學院博士生、杭州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兼創始人白雲峰和他的團隊研發的全新三維成像技術産品,奪得全國總冠軍。其産品的技術來自浙江大學光電學院教授發明的三維相機成像方法,白雲峰的團隊把實驗室的樣機變成了現實産品。
目前順應發展趨勢,我們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國際化上有所規劃,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比如辦了三期的暑期矽谷創業營,暑期選拔有較強創新能力與創業精神的同學到矽谷,創業加速訓練,合作夥伴有矽谷幼發拉底孵化器、PlugandPlay加速器等。還有舉辦了五屆的“中國創業”國際夏令營,接收海外留學生,向他們展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商業現狀和創業氛圍。現在,我們在吸引浙大留學生參與到校内的創業大賽,希望他們在中國學到創業經驗,回到自己的國家後能落地創業項目。
《大學生》:高校陸續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浙大的創新創業學院有什麼不同?
邬小撐:我們的創新創業學院是虛體實運行,學校的36個院系都有專人與創新創業學院對接,以實訓為主,解決問題需求。
創新創業教育和學工部的工作休戚相關,第一,創新創業教育首先是實踐教育、體驗教育,是一課堂教學知識的轉化。第二,大學生創業需要價值引領,不是教學生怎麼做老闆,而是培養企業家。學工部一直以來是做學生思政工作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價值引領的新載體。所以,學工部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深度參與、一定程度成為主導,是有邏輯基礎的,也是我們探索的結果。
《大學生》:在教育部組織的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比較多地提到“師生共創”,浙大的師生共創情況是怎麼樣的?
邬小撐:師生共創浙大有,也許不是很多,教師把專利轉讓給學生的情況多些。
浙大的老師對創業的理解、對市場機會的捕捉,與其他學校相較是有優勢的。這從科研經費的組成比例就可以看出來。2016~2017年,學校的科研經費有35億,其中30%的立項科研經費來自社會和企業,初步統計,這12億左右經費80%來自企業。企業支持的科研,往往是和企業産品的轉型升級相關的,是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的。所以,浙大的老師們自然而然地對市場有天然的一種理解和把握,能理解學生的創業。
師生共創是比較複雜的事情,在我看來,師生共創不是體現在股份占比的多少,應該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技術本身來自教師的課題組,二是随着今後創業的深化,産生的技術性問題成為教師的研究方向。
這樣的好處是,有利于老師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又有利于學科的發展,各自發揮優勢。
《大學生》:有媒體說浙大是“中國最愛創業的大學”,您怎麼看?
邬小撐:不能這樣講。我個人認為可以說浙大是最具創業特質的學校。浙大自身就有創業的特質,敢于嘗試,有很多改革走在高等教育的前沿。比如,學校在2000年就通過了《關于研究生在學期間停學創業的暫行規定》,是全國第一批出台支持學生休學創業政策的。
再舉個例子,浙大創建了工程師學院,很典型,預示着高等教育服務地方的新模式。浙江的産業需要轉型發展,這就需要人的轉型,在企業,工程師是轉型最快的。工程師學院的一個大動作是建設融創新創業功能的公共實驗平台,這不同于高校裡傳統的實驗平台,隻服務于某個學科。工程師學院的實驗平台,體現綜合性,是符合産業發展需求的,能幫助企業回爐的工程師解決企業的問題。就像電動汽車方面的研究,實驗室研究的是特斯拉汽車的整車,這不是一般實驗室能投入的。在校學生,在這樣的學院裡學習、實驗也會很有收獲。
《大學生》:在開展、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您覺得雙創教育在學生中産生哪些影響?
邬小撐:浙江大學創業教育這麼好,結果呈現都是很成功的嗎?不,失敗的項目有很多。創業是很複雜的,非常有挑戰性,年輕人失敗很正常,學校不追求創業率的數字要多好看,那是拔苗助長。我很欣慰的是,同學們面對失敗比較理性,不會一蹶不振。
雙創教育在同學們身上的影響有很多,最簡單的是創業同學身上體現出的創業思維和精神面貌。創業同學和有過創業實踐的同學,他們不是說永不言敗,但是他們的控制能力特别強;不是說他們事事都能讀懂對方,但是他們的情商普遍高;他們的生存空間、生活半徑、接觸的人群,都遠遠超過普通同學。所以,創新創業教育完全契合馬克思所說的——實踐出真知。這是創新創業教育給我帶來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