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文村:山居種子長出新村

文村:山居種子長出新村

時間:2024-11-05 01:21:18

2017年,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成立10周年之際,院長王澍提出學院未來10年的整體研究将全面向鄉村建設轉型。

選址文村:山居最後的種子

2012年,王澍老師和同是建築師的妻子陸文宇奔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洞橋鎮文村。

在王老師眼中,富陽文村的農居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描繪的山居最後的種子。“這個村子并沒有被列入保護名錄,老房子隻剩下不到一半了。”在文村之前,王老師已經帶領團隊已經做了十年調查,在浙江省深度調研了約300個村子。

最終,文村成為王老師心目中“鄉村城市化”社會實驗的最佳場所:“這個處于山區和平原過渡地帶的小村,有40多幢明代、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民居。它們沿溪而建,采用當地常見的杭灰石建造,每塊石磚保留着不同的紋理,看似信手拈來,卻又嚴絲合縫地契合在一起。”

此前,文村有過一個“文村新村”的建設規劃,準備在原來的集中居住區中通過拆舊房建新房的方式開辟一塊地,并且設計好了15棟歐洲别墅式的農居房。

在王老師看來,村民需要新的文村,但新文村絕不能和老村脫離。新村最理想的形态,是像在老村上自然生長出來的一樣。“我想利用當地的傳統建造材料就地取材,以夯土牆、抹泥牆、杭灰石牆、斬假石進行外立面設計,或用青色條石壘起牆體,或在粉牆黛瓦中嵌入實木結構,或者牆面直接用上村子裡的黃黏土,讓其與明清老建築相互呼應。”

最終,文村接受了王老師的建議,不采用原有的規劃,并與王老師一起開始了“實驗”。

改造文村:要漂亮新居,更要舒适生活

除了政府的支持,“實驗”同樣需要村民們的理解。村民性子樸實,卻也敏感。按照文村原有的肌理和土地,王老師重新設計了24種農居,包括八種形态,每種形态又設計了三種變化。他拿着設計圖,挨家挨戶詢問村民的意見,村民在歐式别墅與新型傳統民居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王老師無奈,卻也明白首先要和村民們找回古村的感覺。

王老師和村民重新打量起老民居逼仄的巷道。“為什麼路這麼窄?祖宗就是要把地讓出來,給天地、給環境,這是一個生存意識,也是一個非常樸素的生态意識。”話雖然有些文绉绉,但在耕讀傳家的文村還是獲得了一些村民的認可,他們進而去說服家裡的老人們。慢慢地,村民們都理解了王老師的良苦用心,開始對未來的漂亮新居有了期待。

接下來的工作,是采集村民對于自家的要求。“廚房和廁所的空間要大”“要有柴竈、農具室”“要能開進私家車”“想要個地下室”……為了逐一實現,王老師和他的團隊不知道在方案中修改了多少遍。

新居開建,有的用青色條石壘起牆體,有的在粉牆黛瓦中嵌入實木結構,還有的牆面直接用了村子裡的黃黏土。所有隔斷都用木頭幕牆打造,院内都設置了天井,進門處有存放農具的儲藏空間,廚房寬敞且可以使用柴竈。每戶人家門口還有一個小空間,方便婦女和鄰居交談,或者做手工、休閑。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日常用電可以自給自足……

農居不遠處的村口,三角亭、風雨廊、公告欄以及可遮擋風吹日曬的休息長凳也逐漸配套齊全……

2016年第一批房子建成後,村民開會。第一批13戶村民有兩個選擇:挑一棟新房子,或選擇村子裡一塊土地自己建房。最終,13戶村民中有12戶選擇了王老師設計的新房子。

目前,已有36戶農居建造完成,以河為軸,西新東舊,相映成趣。

責任編輯:曹曉晨

不和老村脫離,是新村建造最理想的形态。這些新建造的農居疏密有緻,就像是在老村中自然生長出來的一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