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星一号”太空效果圖
2003年,謝濤從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之後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及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等機構工作了10餘年。“創業既苦又累,還考驗人的毅力。”謝濤說,正如他大學時期的一次自行車騎行之旅,大學時,謝濤曾騎自行車穿越20多座城市,騎行兩千多公裡,完成人生中第一次砺志之旅。
“少年星一号”實體圖中國小衛星必須有
1957年10月4日,自人造衛星發射以來,衛星研發多由“國家隊”承擔,多是中高軌衛星,軌道離地面約2000~36000公裡。
2014年左右,世界航天業進入了全新的商業航天時代。建設低軌小衛星星座,為全球用戶提供物聯網或互聯網接入服務,成為商業航天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當屬美國的SpaceX和OneWeb。
低軌道上必須有中國的小衛星。
2015年,國家明确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這一年也被稱作中國商業航天元年。謝濤感到機會到了。6月,九天微星創立。
高軌衛星造價動辄10億元,低軌衛星至少也得千萬。一整年,謝濤沒找到投資方。“找過上百家都沒下文。有時還被人認為是騙子。”
“在國内就沒見過民營企業發衛星的,你們做的事太特殊,普通投資機構是不願意冒這個險投你們的。”專家的話直擊謝濤的心髒。
2016年6月,終于獲得千萬級别天使輪投資,一年半後“少年星一号”成功發射。
技術先進資源整合
“衛星技術含量高,是個大工程。”
九天微星的團隊有百餘人。不同于傳統航天企業,它融合了航天工程、通信技術、芯片設計、文化創意、市場運營和教育等領域人才。
2016年底,衛星研制正式開始。研制過程并不順利,比如團隊裡的很多工程師以往在科研院所研制衛星時,都是極力地追求高可靠性,也無需按照商業邏輯來權衡成本,做商業衛星則要尋找可靠性、成本、技術先進性等多方面的平衡。
在商業航天這樣的硬科技領域創業,謝濤說,創業者要有較高的綜合能力,整合已有的資源。“少年星一号”在研制過程中曾租用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間二十平方米的實驗室。“一箭七星”的研制,九天微星和航天“國家隊”合作,将衛星整裝放在國有航天企業的AIT中心進行。
硬科技創業,繞不開核心技術競争力。謝濤稱,團隊目前已經掌握了立方星(立方星的體積以U為單位,1U=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和百公斤級衛星總體設計能力。
創業至此,依舊有太多坎兒要過。謝濤并不回避失敗的可能,“商業航天是高風險事業,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方向選對了,執行過程中有一些階段性困難不可怕。”
2025年800顆
自創立起,九天微星就一直思考着自己的商業模式。“星座+物聯網應用服務”是九天微星的重點發力方向——構建低軌物聯網星座,服務萬物互聯。
傳統移動通信的對象是人,物聯網服務對象是物,海上鑽井平台、集裝箱貨物、大型工程機械等。企業的這類資産通常分布在全球非常大的區域内,且很多時候位于海洋、空中、沙漠、高山等偏僻區域。這些地方地面網絡無法覆蓋,高軌衛星又因為軌道太高難以實現低功耗物聯網通訊服務,低軌衛星恰恰能彌補地面網絡和高軌衛星的不足之處。
九天微星的物聯網星座設計軌道高度為700公裡,單星覆蓋直徑約1000公裡的地表區域,僅需部署72顆衛星,即可實現覆蓋全球的實時廣域窄帶低功耗通信,可服務重型機械、智慧管網、海上鑽井、遠洋物流等多個行業。“以前,遠洋貨輪集裝箱漂在海上,處于監測空白狀态,有了低軌衛星,它處在哪裡,甚至箱門有沒有打開都能被實時監測。”謝濤說。目前,九天微星已與世界領先的輪毂制造商中信戴卡達成合作,将在衛星發射成功後開展數據采集及監測服務。
2018年下半年,九天微星将發射七顆衛星,進行物聯網系統級試商用運營;2021年底,完成72顆物聯網小衛星布局;2025年前完成由800顆衛星組成的低軌互聯網小衛星星座,為全球提供無縫寬帶接入服務。
“星座+物聯網應用服務”之外,九天微星已實現了另一項衛星創新應用——“立方星+教育應用系統”,開創性地将立方星應用于中小學航天科普教育。
發射教育共享立方星,在學校建地面測控站,開發完整的航天STEAM課程,建設航天研學基地。九天微星結合自身研制衛星的經驗和資源,把測控衛星的真實場景融入航天科普教育。“少年星一号”入軌後,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測控站陸續收到“少年星一号”傳回來的信号,“第一所接收到少年星信号的是南京理工大學測控站。之後,位于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少年星測控主站、安徽太和三中分站、東莞科技館分站也陸續接收到信号。這種多地聯合接收衛星信号的場景我們曾在新聞中看過,了不起。”謝濤自豪地說。
“大航天時代,中國太空探索的未來屬于那些潛力無限的青少年。我們要為他們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航天科技教育,帶他們認識航天、太空,激發他們探索科技的熱情和想象力。未來,希望他們中的更多人像馬斯克一樣引領人類科技探索的新方向。”對于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謝濤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