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怎麼讀”?這些承載着深刻思想的好書不那麼容易被讀懂,不那麼容易被理解。
這個學期之初,班導師組織讀書會,精讀《資本論》第一卷。
我們每次大約閱讀一二百頁,一兩個星期讨論一次。參加讀書會的八位同學輪流主持,每個同學首先分享各部分主體思想,再對文本進行共同的探讨。中間時常迸發許多思想的火花,思辨、質疑、争論時常不休。
我基本都是在圖書館進行閱讀,專門規劃出時間,比如晚上進行閱讀。讀完一節,在本子上記錄幾句;讀完一章,進行一些總結,将小節内容進行串連。讀完一節的簡單記錄是快速記下重點,又不至于打斷閱讀的節奏;讀完一章的總結相當于用自己的話說出作者意欲表達的東西,整理思路、深化理解。
在閱讀中可以随時記錄腦海中生出的“靈光”,譬如在讀到第六十六頁“它(麻布)的價值存在通過它和上衣相等表現出來,正如基督徒的羊性通過他和上帝的羔羊相等表現出來一樣”一句時,我便想到了福柯關于牧領權力、生命政治的相關論述,便在文本旁簡單寫下“福柯:牧領權力,生命政治”;在讀到“商品拜物教”一章時,我亦聯想到齊美爾的《貨币哲學》,聯想到霍克海默、阿多諾的文化商品拜物教批判,便在旁邊寫下“齊美爾、文化工業”。
在《資本論》第一卷的閱讀中,我留下了大約三萬字的内容梳理。
标題
如何理解各章節内容乃至各篇的文本呢?認真閱讀顯然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除此之外,我特别重視标題。在閱讀第二十五章《現代殖民理論》時,起初稍有困惑,盡管能明白這一部分中威克菲爾德的理論和馬克思的批判,但卻不甚理解馬克思此處行文于總體結構而言用意何在,因為在前一章中馬克思已經通過此前細緻嚴密的論證說明了資本主義必然覆滅,第一卷似已達到高潮。
後來,當有一天晚上我盯着第一卷目錄後的第一頁,上面寫着“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我終于在這個副标題“政治經濟學批評”中找了問題的答案。二十四章概括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形成與發展,論述了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建立、壯大和滅亡的曆史趨勢,是對第一卷“資本的生産過程”的全面總結。
從《資本論》第一卷的正标題的角度看,到此應該結束了。但是,從第一卷的副标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角度來看,盡管馬克思在第一卷中穿插了對資産階級經濟學家們的批評,但似乎還是缺少一個對資産階級經濟學的總批判。而第二十五章即出于此目的,圍繞資本的本質,對資産階級經濟學進行了一次總的批判。通過對威克菲爾德殖民學說的系統批判,馬克思揭示了資本拜物教,并使得《資本論》第一卷正副标題都得到很好地呼應。
所以,在對某一文段乃至某一篇章的閱讀過程中,要時常在腦海中浮現出标題,知道作者的論述重心在哪裡,以免迷失在作者細密的論述中。
意圖
除了知道作者在說什麼之外,我們還需要跟上作者的邏輯,知道作者在“怎麼說”,要嘗試去理解作者的行文的邏輯和意圖。記得有一次讀書會的讨論中,同學談到覺得馬克思在第一卷第十章“相對剩餘價值的概念”中,稍顯突兀地提到資本家可以通過提高生産力使工人生活資料變得便宜,這與後面論述的資本家直接提高工人生産效率看起來略有不合,不知道如何統合理解。顯然,這裡就需要我們在對概念有着明晰理解的基礎之上去思考和追問,才能了解作者為何如此行文。
我們首先需要聚焦這一章的題目“相對剩餘價值的概念”,結合馬克思對這個概念的定義,我們需要去思考,當在工作日時長一定的時候,提高剩餘勞動時間則必然意味着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而必要勞動為何稱之為必要?正是因為工人在這段勞動創造的價值等額于資本家所給予其的工資,而工資則等額于工人維持其勞動力再生産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所以追問到此便十分明晰了,當必要勞動時間需要縮短,我們自然可以追溯到提高某些部門的生産力從而使工人維持生活的資料價值降低,但是這樣間接提高剩餘價值率的路徑太過曲折,資本家的直接手段是通過提升工人生産過程本身的效率,從而直接提高相對剩餘價值率。
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嘗試這樣去思考,才能理解作者為何如此論述,其相關論述又是如何統合起來的,才能在心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
完成了對第一卷基本内容的閱讀及思考之後,我們便能比較清晰地提煉出馬克思在第一卷的論述邏輯:從商品入手,基于勞動的二重性,指出資本家在追求剩餘價值的過程中必然引起資本的擴張,同時不斷進行的資本積累、積聚和集中也促使資本主義生産規模不斷擴大,使資本主義生産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最終必然使得生産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這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爆發。
當明晰了這個主線之後,回過頭來再思考文本,可能會又看到一些當時忽略的東西。在馬克思論述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演進時,主線是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批判;同時,需要注意,馬克思同時也點明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馬克思從“協作”一章開始,便指出協作使生産社會化了,而最後的利潤仍集中在資本家手中。
追問
在基本理解文本之後,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反思和追問。“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整個政治經濟學思想的基礎,可以嘗試去思考:如何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在何種意義上去理解“創造”?何種意義上去理解“價值”?馬克思在後面的文本論述了機器并不創造價值,而僅僅是轉移價值,那麼是否人類勞動也可能僅僅是轉移了價值呢?
我個人對于經典原著的閱讀方法,基本如上所述。不過與此同時,在閱讀經典原著時仍覺得困難,有兩個原因,一是個人思維能力相較經典原著廣闊精深的思想仍很局限,二是知識儲備的欠缺。
閱讀過程實際上具有反身性,亦即閱讀就是進一步更好閱讀的基礎。
責任編輯:陳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