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族化”就成為了現在的設計主流,也許是車企們擔心消費者分辨不出來那麼多車型都是誰家的,而導緻的結果就是一個品牌的車型看起來幾乎一樣。如果說内飾“家族化”還可以理解,畢竟是從功能使用的角度考慮為了滿足消費者操作的熟悉感。而越來越普遍的外觀“家族化”實在是越來越勾不起我們對視覺上的滿足感,對于一款中期改款或者換代車型,消費者都能對其外觀變化猜出來個八九不離十,還談什麼驚喜。
口文:胡波
沒想到大衆品牌的“套娃”設計被各大車企紛紛效仿,“家族化”設計也逐漸成為大部分車企們設計策略的主流。我們再也看不到很多以往車型的經典設計了,比如高爾夫A4的經典前臉、四代Polo的雙圓大燈、邁騰B6的動感“鴨尾”、CC誘人的尾部曲線等,可以說,“家族化”設計基本扼殺掉了可能出現在每款車型上的特有的設計特征,所有級别車型的外觀風格變得更加統一。
在第十代奔馳W222推出之前,奔馳的A級、C級、E級以及SUV等車型的外觀都各有特點,在W222之後,奔馳便把C級和E級換代為與S級統一的家族風格,變成了縮小版的“S級”,喪失了這兩個級别一直以來應有的特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C級和E級的高貴感,但也更讓人容易失去興趣,而且對于S級的車主顯然也沒有了原來那種“唯我獨尊”的感覺。
雖然“家族化”設計的做法更能通過全系車型統一風格的設計特征來突出品牌的特征,對于品牌來說辨識度更高,但追求共性的同時勢必會喪失每個級别車型的“個性”。因為每個級别車型都對應不同的消費群體,他們的審美、品位、追求和風格都不一樣,“家族化”設計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強迫不同特征群體的消費者接受統一風格的車型外觀,這對于消費者是不公平的,相當于變相地“剝奪”了消費者選擇的權利,消費者沒有選擇,如果你想買更有“E級”味兒的比如有雙圓大燈的E級,對不起,你隻能接受S級的風格。
也不能說“家族化”設計就是設計師偷懶,但他們要做的也無非就是在統一風格下進行一些小改,不需要再耗費更多的精力用于全新設計上,設計師們倒也省事兒不少。但我想作為設計師應該并不喜歡這樣的工作,每個級别的車型都應當是發揮他們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平台和機會。而現在的情況是,設計師們隻需要全新創作一次就夠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在這一次創作的基礎上想辦法搞點不同罷了。換個角度想,這樣做其實也省得設計師承擔每款車型不同設計所帶來的風險和争議,因為萬一消費者對不同的設計不買賬呢?曆代車型裡雖然不乏由于設計獨特而不成功的車型,但絕大多數還是受消費者喜愛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家族化”設計其實也存在受不受消費者喜歡的風險,比如某些高大上的設計風格并不一定适合全系車型,有些級别的車型需要個性化;比如某種設計特征也不一定适合全系車型,像某品牌一塵不變的大嘴格栅樣式;比如某些看似簡單的設計特征也不一定适合全系車型,像或多或少的橫條格栅。這種并不十分成功的“家族化”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會影響品牌的形象,尤其會影響品牌的基因。
當然“家族化”設計也并非不可取,關鍵在于如何更好地結合不同級别的車型的定位,在保留部分家族特征的同時又能有不同的風格,而簡單的“套娃”做法實在是讓人無法提起興趣,更談不上欣賞和喜歡了。也許若幹年以後,車企們的設計潮流又會變為“去家族化”設計,期待那個時代早點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