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人才格局生變
中國汽車的發展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技術,一個是人才,但歸根到底,人才是決定性因素。
汽車産業正迎來新的發展生态,汽車人也将在新的生态中成長和壯大,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在2018中國汽車人才高峰論壇上表示:“汽車将被重新定義,汽車人才也将被重新定義。”
與以往相比,當前國内汽車人才的現狀已經出現三個明顯的變化。
首先,人才總量不足的問題已經十分突出。據《中國汽車工業年鑒》的不完全統計,汽車制造業規模以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從業人數從2001年的150萬人達到2016年的483萬人。據年鑒及汽車人才研究會統計調研,2016年研發技術人員占比從2001年不足14%提高到23%以上,約110萬人,增幅雖快,但總量仍不足。
按照2015年底《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提出的要求,中國規模以上的制造業人才總量是809萬人,其中,十大重點領域之一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人才是17萬人。但需求預測數據顯示,要達到2020年的85萬人,缺口有68萬之巨;而2025年要達到的120萬人,缺口已經拉大到103萬人。
近年來,車企間的挖人大戰愈演愈烈,情況正如一幅對聯所諷刺的:“拆東牆補西牆牆牆有洞,你挖我我挖你彼此彼此”。針對這一現象,汽車人才研究會新任理事長朱明榮一針見血地指出:“汽車産業發展迅速,人才培養速度跟不上産業發展需要。人才短缺已成汽車行業的常态。”令他擔憂的是,現有人才總量與産業大國的現狀不匹配,與産業強國的目标有差距。
企業間的挖人大戰加上在新時代下産業不斷對汽車人才提出新标準、新要求,汽車行業人才流動極為頻繁。根據汽車人才研究會近四年的行業對标數據統計:自2013年起,行業整體入職率以平均每年18%的速度下降,離職率逐年遞增。至2017年,行業整體人員的離職率與入職率基本持平,人員擴張速度明顯放緩。另一組數據顯示,在自主乘用車及合資乘用車領域,四年來首次出現了行業整體人員的離職率高于入職率。據朱明榮介紹,這些都是HRD組織根據多年研究和跟蹤之後得出的數據,這反映出核心領域人才競争激烈、流動頻繁。另外與前幾年比如2014年相比,2017年研發人員離職率增加50%,工藝人員離職率增加49%,銷售人員離職率增加35%。
在人才環境上,朱明榮從汽車人才研究會走訪調研得到的反饋得出結論:人才培養需要産學結合的文化與機制進一步深化。人才激勵需進一步為人才松綁放權,為高端領軍人才引進提供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人才制度優勢。
朱明榮認為,民營企業用人機制相對靈活,而國有企業在限薪以後,掣肘國有企業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在國際人才方面,海外人才政策雖已逐步放開,但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還有一定距離。
未來汽車人才呈現哪些新發展趨勢
汽車産業的變革正倒逼行業進行新一輪的人才布局,汽車人才的内涵将更加包容,外延也将更加寬泛。朱明榮表示,通過分析一些車企的人才結構發現:傳統車企跨界人才在15%左右,而新造車企業跨界人才近50%左右。
展望未來,汽車人才的發展趨勢将會“供不應求、更廣更深、加快融合”。“汽車行業高精尖、複合型、領軍人才迎來需求高峰,将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短缺狀态。同時,全方位的協同合作将催生更廣範圍、更深層次的人才需求。車企國際化發展也将進一步拓寬企業全球視野,加快人才深度融合。”朱明榮進一步指出,除了汽車人才定義動态更疊,汽車人才共享漸成趨勢、汽車人才國際化這兩方面也是當前整個行業在人才問題上需要形成的共識和把握的機會。
從産業發展來看,汽車産業的發展将帶來未來出行方式的變革,共享經濟的發展也必然帶來人才的共享。
未來汽車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将更加頻繁與廣泛,有兩大突出表現:一是大企業新增業務時,會考慮跨企業合作,這使大企業對市場響應速度更快,更敏捷。二是企業間會加強資源共享模式,不需要重複開發同樣的新技術,互相借力,共同發展。據了解,2017年初,一汽大衆和華晨集團通過探索共享機制,在技能型技工人才方面進行了人才共享,華晨為了減少員工,将1000多名成熟技術員工向一汽大衆輸送,解決了一汽大衆臨時性生産線工人短缺的問題,又提升了華晨集團人才效率(13.9%),創造效益1.6億元,實現了雙赢。
中國汽車強國之路的關鍵是中國車企的戰略全球化,而戰略全球化的關鍵則是中國汽車人才國際化。中國車企已走上國際舞台,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汽車強國”的目标下拓展海外市場。有數十家中國車企(長安、長城、吉利、上汽、江淮、奇瑞、北汽、蔚來等)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這對于中國車企融入國際化市場,共同分享世界汽車技術發展的新成果有很大幫助,在人才方面也受益頗多。
如何培養未來汽車人才
對此,朱明榮建議,針對汽車人才的共享大勢,企業的用人觀要從“我擁有”向“我聚集”轉變。人才共享将對人才的企業所有制、地區所有制、國家所有制産生挑戰,客觀上要求從更廣的角度、更大的範圍、更高的效率來配置人力資源。
而對于汽車人才的國際化,朱明榮建議企業應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一是要着眼“高精尖缺”,用好全球資源,精準引進緊缺人才。二是強化效益意識和柔性引才理念:既可以在國外調動人才離岸創新,也可吸引“候鳥型人才”兼職創新。三是加強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統籌和融合發展:分别用好國内國際兩種人才資源,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
至于如何真正培養出适合未來需求的汽車人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建議,一是要在高等教育方面拓展。汽車不再是純機械專業,而是綜合各個學科的專業,尤其近年來在電子、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方面有巨大發展空間。另外金融有力地支持了産業創新的發展,因此也是培養汽車人才的重要方向之一。二是企業自身也要重視教育,積極支持參與人才培養。重視大學生的實習是非常重要的。董揚指出,當前有些民營企業、國有企業不願意接受大學生實習,但沒有好的實習,無法培養合格的工科學生。因此他希望今後企業可以有計劃地接受大學生實習,并做好後續的繼續教育、網絡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