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1959年到2017年,河南省新鄉市與山西省長治市間的太行山脈中一直運行着一列鮮為人知的“慢火車”,在這個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高鐵時代,時速不足45公裡的“慢火車”緣何經久不衰、受人追捧,這無疑是人們十分關注的話題……
行駛于太行山深處的“鐵公交”
從“綠皮車”到“紅皮車”再到銀白色的動車組,人們已經習慣于追求越來越快的列車速度。但近日,多家主流媒體、網站卻突然聚焦關注太行山裡一趟逢站必停的“慢火車”。
“哐當哐當,嗚……”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四等小站東坡站,建在太行山脈腹地,在稍顯狹窄的站台上,許多村民早已等候多時。他們提着籃子背着筐,探着腦袋期盼着、等待着唯一聯絡外界的“鐵公交”。
村民口中的“鐵公交”其實就是這趟“慢火車”——6905/6906次旅客列車。這趟列車從新鄉站始發,終點站是長治北站,短短232公裡,卻要停靠22個站點,全程運行5小時41分,票價21.5元。由于列車沿途站點多是太行山裡的各個村,所以各個站點采取先上車後買票的方式,村民們親切地稱之為“鐵公交”。
家住東坡站附近的李福生老伯是這趟車的常客,他每個星期都要坐車到長治看外孫,107公裡的路途票價隻要9.5元錢。據了解,6905/6906次旅客列車的最低票價隻有3塊錢,對像李老伯這樣收入較低的山裡人來說,“鐵公交”是他們出行的最佳選擇。
“這列火車是村民與外面交流的主要橋梁,他們花費很少的錢就可以把大山裡的蔬菜、野果和家禽運到山外,換回必要生活物資,為進一步脫貧緻富創造了條件。”在東坡村駐村的第一書記劉文輝說,“希望鐵路部門一如既往地推行惠民措施,在為社會提供高速運輸服務的同時,因地制宜地多開行一些這樣的火車。”
6905/6906次旅客列車是河南省最後一列跨省“慢火車”,從1959年開通至今,一跑就是半個多世紀。58年來,數代鐵路人承擔着這趟列車的客運值乘以及線路維護,用優質的服務、規範的标準保障旅客的生命财産安全。
明月松澗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滌後的太行山腹地較之喧鬧的城市顯得格外清幽秀麗,山雨順着山澗蜿蜒而下,好似大自然的脈搏在動。偶有清風襲過,花香四溢,馨香撲鼻,吸引了很多城市人前往體驗這次“慢火車”,往日寂靜的山村也随之熱鬧起來。
59歲的孔二喜是這趟列車停靠的站點之一孔莊村村民,考慮到近年來孔莊的遊客越來越多,子女又在外務工不常回家,老孔和老伴便把家裡閑置的房子改造成了農家樂,提供餐飲和住宿服務,沒想到一年竟帶來四五萬元的收入。孔莊的變化僅是一個縮影。如今,随着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上黨、後寨、東坡等沿途鄉村站點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記者統計,如今,中國還在正常運行中的“慢火車”有80餘對,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偏遠貧困地區,在當下主要發揮公益扶貧作用。除了太行山深處這趟逢站必停的6905/6906次以外,引發輿論熱議的還有穿越四川涼山腹地的5633/5634次、山東省淄博市和泰安市之間運行的7053/7054次等。
5633/5634次列車被稱“扶貧慢火車”
四川涼山地區5633/5634次列車,在途經地處烏蒙山連片特困區的涼山喜德、越西縣時,幾乎每隔10分鐘就停一站。它像公交車一樣,成為當地貧困山區群衆經商購物、求學求醫、走親訪友的便民車。這樣的火車,最低票價僅為2元,22年未漲價。該線路列車往返于四川攀枝花和越西縣普雄鎮之間,全程353公裡,曆時9至10餘小時,共停靠26站。
考慮到貧困山區群衆出行不便,列車特允許乘客攜帶家畜,但應拴放在指定的行李車廂。“慢火車”的第一節或最後一節車廂已改裝為行李車,專門用來放村民攜帶的雞、鴨、鵝、豬、羊等活物。
據在慢火車上工作了20年的彜族列車長阿西阿呷介紹,火車沿線山區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曾一度沒有機會上學的女孩,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送到條件更好的縣城甚至州府西昌讀書。就這樣,慢火車将一批批學生往返運送于家與學校之間,助力他們走完求學之路。不少人也因此而擺脫貧困,走出大山。
“扶貧慢火車”彰顯着責任和擔當。數據顯示,像“慢火車”這種開行模式,鐵路部門其實是在虧損運營。開行虧損的“慢火車”雖不符合市場規律,卻是改善貧困山區民生質量的重要支撐,換來的将是這些地區長遠的繁榮和發展。
穿梭于山東淄博和泰安的7053/7054次
在山東省淄博市和泰安市之間運行的7053/7054次列車,被稱為中國最慢的綠皮火車。這趟列車如今已運行43個年頭,列車由柴油内燃機車牽引,整列車沒有餐車,沒有空調。除了照明、小風扇需要電力維持,燒水、供暖等全采用傳統的煤爐方式。
該次列車全程184公裡,途徑23個車站,單程需要近6個小時,平均時速隻有32公裡。這列火車票價1元起,全程票價隻有11.5元。由于站點多,一般運行十幾分鐘列車就會抵達一個車站,車上也沒有播送,到站了,列車員就喊一嗓子。
最初設置這條線路,是為了方便鐵路職工上下班。後來,這趟列車就成為了周邊沿線山村村民進出山區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山區上車的乘客,可以先上車後買票,就像坐公交一樣。
近年,因為山村人越來越少,7053/7054次列車的搭客也随之削減,車廂從12節縮減至4節,再加之火車提速和鐵路電氣化改革的必要,2015年7月,它被臨時停運。2個月後,經過“電氣化改革”的7053/7054次列車重新複運,它的牽引能源由“柴油機”變成了“電力”,但票價并無上漲,還是山東全程票價最便宜的一條火車線。
複運後的7053/7054次列車,不僅是本地村民最便捷的“公交車”,并且越來越受到旅客的追捧,因此成為了“旅遊專列”,帶動了沿線鄉村經濟的發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慢下來的火車,給了村裡人駐足等候、互叙鄉情的時間,也給了城市人回歸自然、釋放壓力的空間。慢下來的火車,在公益扶貧行動上開出了新高度,助力貧困山區百姓奔向脫貧緻富之路,幸福之路。
“慢火車”,駛過的是悠悠歲月,駛過的是時代變遷。一列看似被時代甩下的“慢火車”,卻幫助一部分人留住了一種恬淡的生活方式,亦或是一種消融的質樸情懷。當一聲深沉而粗犷的“慢火車”鳴笛聲傳來,是否會讓你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