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也會遭遇天花闆,手機行業想要破局就要走.."/>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金立“複盤”

金立“複盤”

時間:2024-11-02 07:04:42


    互聯網思維也會遭遇天花闆,手機行業想要破局就要走出這座“迷宮”,實現某種程度上的回歸。

趙豔秋/文

“互聯網電商是手機行業的迷宮。”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如是說。

幾年前,小米在網上開賣手機,一時間,不單是手機行業,甚至在各行業都掀起了一股“互聯網思維”的風潮。此間,馬雲和王健林、雷軍和董明珠曾為電商能否占到中國零售市場半壁江山、輕資産的互聯網企業能否打敗重資産的傳統企業而分别打賭。

喧嚣熱鬧不斷繼續,但在2015年下半年,手機行業似乎達成共識——互聯網思維也會遭遇天花闆,手機行要走出這座“迷宮”,實現某種程度上的回歸。

金立曾是國内品牌在國内開放市場的先鋒。不過,在互聯網風潮下,這種在開放市場、層層渠道的模式,被認為是要被“革命”的傳統模式。

過去3年,金立也在大潮之下摸索轉型。像其他手機企業一樣,金立将互聯網針對的年輕時尚一族作為重點,打造産品系列,試圖從以往專注的商務人群拓展開來,實現全覆蓋;同時也推出電商品牌,設法在互聯網上建立陣營;另外,金立還與運營商探索合作模式。不過,這其中很多嘗試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時隔3年,對互聯網思維熱浪下的企業轉型,劉立榮進行了一次“複盤”。

線下

“小米剛開始出來的時候,我們都看不清楚。”劉立榮回憶道。

馬雲和王健林曾打賭“10年後電商能否占到中國零售市場的半壁江山”。“現在來看,馬雲會輸,線上一定到不了50%,大家已經認同電商一定是有天花闆的。在手機行業,這個天花闆大概是20%,也就是線上銷售不會超過20%。”劉立榮在談論這個觀點時用了幾個“一定”。

2015年底,在金立年度重點産品M5Plus發布會上,劉立榮提出了手機品牌生存論——不存在純粹的運營商品牌,不存在純粹的線上品牌,也不存在區域性品牌,隻有全球開放市場決定品牌生存。

他認為“能獨立成長、放在哪裡都能生根發芽”是品牌的本質。純粹依靠運營商政策和定制的品牌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純粹的線上品牌,線上品牌一定要走向線下市場,而線下市場是由各種各樣的零售店組成。

“零售店的面積有大有小,能夠容納的品牌數有限。要生存就必須在零售店這個競争環境中獲勝。”深谙線下渠道運營的劉立榮說,“很小的店,可能隻能放3個牌子的手機;中型的店,能放6個牌子;超大型的店,才會有十幾個牌子。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手機行業不會隻存在兩個品牌,也不會存在20個品牌,而是6個~10個品牌。”

如今,在手機的線下市場,金立、OPPO、vivo有着較為深厚的代理體系。勢頭很猛的華為計劃在2016年重點培育四到六級線下渠道。小米雖然号稱網上賣手機,但實際上,至少85%的機器都通過線下渠道銷售出去。線下體系能力,成為擺在每家手機企業面前一個不得不做的事。
    “這是件好事,競争又回到了我們的優勢地盤,你懂、你會,你就一定占優勢。”劉立榮說。3年前,他曾說過,同行在三到五年内很難學到金立10多年來積累的代理體系。

金立的代理商們,要麼是與劉立榮從功能機時代就合作的戰友,要麼是金立培養的人自己出去搭的班子。金立成立13年來,這批代理商一直在與金立合作。在這個代理體系中,人和機制保障了從上到下的利益鍊和對顧客的服務能力。

代理商與金立之間也形成了一種罕見的信任關系。2012年,當金立向智能機轉型時,代理商手中的一些功能機庫存就由他們自己消化。這是其他企業做不到的。

如今,在印度、尼日利亞等海外市場,金立也在建立這套線下體系。雖然非常辛苦,但這給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劉立榮也沒有放棄過從2012年開始轉型拓展的運營商和電商渠道。

當年,劉立榮不贊同走運營商集采道路,因為他堅持的理念是企業要有利潤生存。金立當時提出了一個模式——把運營商政策疊加在金立産品上,在金立渠道體系中銷售。“由于金立堅持做下來,之後三大運營商基本都采取了這個模式,把産品補貼放到各個品牌産品上,發揮各個品牌自身在開放市場的能力。”劉立榮說。

不過,劉立榮也坦承,金立與運營商的合作規模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問題主要出在産品規劃和競争力上。“但2015年後,市場上是全網通産品,各個手機企業做起來技術難度相差不大,産品應該不存在問題了。我想,我們在運營商市場上會發力”。

劉立榮堅定互聯網化是必須的,但電商渠道“營銷意義要大于銷售本身”。

“經過這幾年的各種嘗試,金立回歸實體經濟,回歸實體渠道,回歸品牌本身,回歸産品本身,回歸用戶本身。”劉立榮一連用幾個回歸總結說,“我認為,要在這些本質要素上,再+互聯網思維。”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