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彼時此處》:時間哲學的戲劇表達

《彼時此處》:時間哲學的戲劇表達

時間:2024-11-02 05:21:03

沒有演員和表演的演出如何發生?借助多媒體手段,靜态劇場對劇場和當代藝術的合作提出新的可能。

裴晏/文

觀看《彼時此處》的過程頗具儀式感:觀衆須在入場前上交手機,排隊進入漆黑的劇場,隻有微弱的手電光引導他們依次坐下,在黑暗中靜待演出開始。當眼睛漸漸适應黑暗的環境,可以從舞台上幾處微弱的光亮中辯認出一些物品:地闆上的屏幕、挂在牆上的畫、一個似乎是懸挂的人偶雕塑……舞台上的一台加濕器在不斷地噴出水霧,時間似乎過去了很久,但仍然什麼也沒有發生,觀衆期待的焦慮正要一觸即發,間或出現的滴答水聲卻越發明顯起來——原來,演出已經開始了。

《彼時此處》是一場沒有演員、沒有表演、沒有情節、沒有台詞的演出,舞台上的“演員”是10多件不同形式的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視頻影像和現成物——那台加濕器也是一個“角色”。它們被靜置于舞台上不做移動,而現場的燈光、聲音和實時攝像鏡頭卻在不斷地調度和切換,引導着觀衆的視線,影響他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變化。

舞台地闆上的屏幕播放起一段影像,然而轉瞬間,燈光聚集到一件雕塑作品上,下一秒這個作品的影像又被投影在懸挂着的繪畫作品上……背景聲音忽隐忽現,一會兒是一首歌曲,一會兒又是嘈雜的人聲。通過燈光和鏡頭的轉換,聲音和影像作品的推進,台上的藝術品被反複地審視、發現和重組,不斷産生新的意義。

“劇場演出的特性給了藝術品一個被凝視的機會。”作品參演的挪威藝術家HkonHolmOlsen說。導演王靜怡将這種表現形式命名為“靜态劇場”。《彼時此處》是一個跨界劇場和當代藝術的作品,展示了劇場和視覺藝術合作的新可能,然而作為這種全新的現場藝術形式的首創者,王靜怡也很明确地表示:“它不是一個展覽,它是一個劇場作品。”

靜态劇場的創作概念來自于王靜怡對于演出中觀演關系的思考:什麼是劇場的本質?什麼是演出的本質?在她看來,隻要有觀演關系,即“我在觀看一個現場的事件或發生,那一個演出就已經成立了。”基于這一前提,她更想探索的是:觀看的對象是否一定得是演員?

戲劇界對于這一問題早已有過嘗試,例如“物體劇場”,往往是使用木偶、物體或機械裝置,通過手勢、移動和機械運動等手段,來實現超越語言的叙事。在王靜怡看來,這些物體取代了演員的角色,但是它們仍然是在表演,而她想做得更加極緻,甚至把表演也去掉,看“演出”是否還是能夠成立?這正是靜态劇場中各種藝術品靜止不動的原因。而靜态劇場通過為演出和觀衆創造一個統一的時間結構,使觀衆對這個事件的視角和感知發生變化,演出就發生了。

時間性

《彼時此處》中沒有線性的叙事,而是圍繞着“那些被留在身後的”這一主題,讨論過往與當下的關系,帶有時間哲學的意味。這源自王靜怡本人對于時間性的敏感,她經常困擾于自己和外部世界在節奏上的某種沖突感,而她長年在不同的國家生活、流轉的經曆也加劇了這種沖突。目前旅居挪威的王靜怡,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系,之後從香港中文大學全球傳播系獲得碩士學位;在國際公關公司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她辭職赴法國、丹麥、比利時等國家學習,獲得歐盟伊拉斯姆斯表演藝術碩士學位。由于經常要離開曾居住過的地方奔赴另一地,為此她不得不丢棄許多代表過往生活和情感的物品,例如筆記、日記和收集的宣傳冊等。“漂過的地方太多,背過身去往前走,是一種抛棄也好,還是什麼也好,我對這種感覺是很敏感很深的,這種感情很複雜。”

王靜怡把她在現實中有關時間的困擾和傷感,轉化為在戲劇中重新創造時間。她邀請藝術家基于這一主題創作任何形式的作品,把創作的自由完全賦予藝術家,由他們自己決定從哪個層面去連接主題,使得主題的呈現具有不同背景、表現形式各異,而并非從導演個人視角或某個固定劇本出發。在收集到作品後,她再把所有的作品拼接和組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演出。

一些斑駁的色塊出現在屏幕上,鏡頭跟随着上面的紋路緩慢推進,仿佛追尋着某種線索。這件出現在《彼時此處》中的影像作品,來源于挪威藝術家HeleneNorseth的作品《地圖》。藝術家收集了塗鴉牆上掉落的碎片,在其表面進行雕刻,将它們拼成虛構的地圖。王靜怡用近焦沿着地圖的主線拍攝,然後在演出中用視頻的方式播放出來。而原作的塗鴉碎片則在演出中被疊放在舞台的地闆上,以強調它們自然脫落的時間感。王靜怡說,她并不能打破或改變一個藝術品,因為必須要保證藝術品的完整性,但是她可以和藝術家談判,如何在戲劇中以另一種方式去呈現藝術作品。不同于導演在傳統劇場中的絕對權威地位,王靜怡想嘗試的是一種團隊式、從下而上、相互啟發的創作模式。

雖然沒有線性叙事,但是《彼時此處》卻有着精确的結構和節奏。對于演出的結構和時間的創造和把控,是王靜怡作為導演在靜态劇場中的權力。這個演出對時間的控制精确到讀秒,還有非常複雜的技術點,需要4個技術人員同時工作,分别控制聲音、燈光、視頻和現場的攝影。

“無論是主題,還是我對于這個作品的把控,時間都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是唯一把控在手的,其他的我都可以給予最大的自由。”王靜怡說。在《彼時此處》中,她設計了“重現”、“轉瞬”和“錯位”三種時間感,來架構和連接不同的藝術作品。

既不在此,也不在彼

《彼時此處》于2015年在挪威創作并首演于卑爾根,參加演出的10多件藝術品全部來自挪威藝術家。為參演本屆南鑼鼓巷戲劇節,王靜怡不僅從挪威帶來了全部的參演藝術品,還向中國藝術家發出了征集作品的邀請。中國藝術家張欣的玻璃雕塑《水母》也因此出現在此次演出的舞台上。《水母》被放置的距離并不能讓現場觀衆将其看得清楚,王靜怡調用現場的攝像機來拍攝這件作品,将放大的影像實時投影出來,最後又把它混編到演出尾聲所播放的視頻中,使得似乎是看到過的一件東西,又重新出現在另一個不同的環境和時空中,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正是王靜怡想要表現的一種時間感:“重現”。

演出中一些突然插播或閃現的場景用以表現“轉瞬”,但是相較于轉瞬即逝的字面意思,王靜怡更想表達一種“既不在此,也不在彼”的時間段。她說,“就像舞步的這一步到下一步,我覺得我們生活裡,大部分的生活是在這個過程裡面。”

時空“錯位”的感覺則貫穿于整個表演。《FloatingShanghai》是挪威藝術家SigneLiden于2011年在上海不同環境中采集聲音元素做成的作品。演出中王靜怡給予這個聲音作品大段單獨的時間,“強迫”觀衆專注于聲音所創造的環境裡,但又會偶爾突然呈現其它作品的視覺圖像,将觀衆從聲音的時空感裡抽離出來。

《彼時此處》中有大段讓觀衆等待的時間,這中間隻能看到加濕器在工作,這讓觀衆自然地産生一種對于下一步如何發展的期待,王靜怡說,“在你期待未來的時間裡,其實你已經不在現在了,你身體在現在、此刻,但其實你已經生活在彼時了,因為你是以彼時在等待着此刻馬上到來。這就是一個時空錯位。”

沒有線性叙事的《彼時此處》更像是一場“内心戲”的實景呈現。借助多媒體的技術手段,它試圖表達複雜的時空交錯概念并重構相關的心理感受。王靜怡承認,靜态劇場的形式可能不太适合講故事,而更适合表達抽象的觀念或情感,但是任何主題都可以用靜态劇場的方式去思考。“我相信,以後如果有其他藝術家願意用這種形式去發展的話,他會給它賦予自己的個人特點和調性。”

記者:靜态劇場和物體劇場(objecttheater)的區别是什麼?和展覽如何區别?

王靜怡:物體劇場更像是從木偶劇場發展出來的,隻是将物體置換了人來表演。物體劇場裡的物體和演出是從屬關系,它是為這個演出而設計誕生。靜态劇場中的藝術品不做位移運動(但藝術品本身可以活動)。這不是噱頭,它挑戰的是對劇場一個普遍的共識——演出時需要表演的,不管是人演還是物演。另外靜态劇場裡的主體是藝術品。藝術品的産生是先于演出的,它有自己的獨立性,文本和背景。所以靜态劇場裡的藝術品,不是物體(object),它是主體(subject)。這兩點是和物體劇場和機械劇場根本的區别。

展覽的時間是被分割的,每一個觀衆決定他在一個展覽停留多久,先經曆什麼在經曆什麼。策展人不能控制這一切。而演出作為一個現場藝術,哪怕有細節的時間上是觀衆可以“出軌”的,大的結構是導演決定和設置的。記者:能感覺到你對時間非常敏感。

王靜怡:時間最容易讓人産生錯覺,沒有分割就沒有我們對于時間的感覺,如何分割的,卻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所以時間就是我們創造出來的。

記者:《彼時此處》之後靜态劇場還會有後續發展麼?

王靜怡:這是靜态劇場的第一個作品。我希望把這種形式發展成一種成熟的表達方式。《彼時此處》最初的設定就是在一個黑盒子的劇場裡,所以一切的要求和思路都是嚴格的劇場演出思路。下一個作品,11月份将會在挪威的卑爾根推出,是4周的展覽,一共9場演出,在一個畫廊裡,進一步向當代藝術的策展方向來實驗。要求作品要同時滿足在白盒子和黑盒子裡的呈現,需要每一個藝術品足夠獨立,而演出還要保證完整性。以後靜态劇場會在不同的語境中出現。

在大的靜态劇場這個框架下,我在每一個作品裡探索的點不一樣。也許靜态劇場會被不同的藝術家借鑒,會出現更多的發展和對這個概念的探讨。

《彼時此處》舞台上呈現的挪威藝術家HkonHolmOlsen作品《星河》

挪威藝術家HeleneNorseth作品《地圖》來自于塗鴉牆上掉落的碎片,藝術家在其表面雕刻後将它們拼成虛構的地圖。王靜怡在演出中用視頻的方式呈現地圖的脈絡,原作的塗鴉碎片則被堆放在舞台的地闆上,以強調它們自然脫落的時間感

《彼時此處》是一場沒有演員、沒有表演、沒有情節、沒有台詞的演出,舞台上的“演員”是十多件不同形式的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視頻影像和現成物

王靜怡目前作為獨立劇場導演和策展人居住和工作于挪威。她導演的《彼時此處》是首個在挪威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支持的中國藝術家作品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