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敦權費春
我國電動自行車經過17年的發展,社會保有量已經逼近1.8億輛,其中智能化的電動自行車數量處于忽略不計的狀态。作為一種科技、智慧、進步、發展和力量的象征,智能化産品無處不在,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所有領域。它不僅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習慣,而且影響了人們的思維與行為方式。但是,已經擁有龐大消費群體的電動自行車産業,發展至今為什麼智能化的腳步姗姗來遲,原因何在?在此,我們對當下電動自行車産業的現狀做一個粗略的分析:
同質化、低端化和低價化的現象普遍存在。無論是整車還是零部件企業由于缺乏核心的競争優勢,産品的同質化現象普遍存在。企業所謂的專利技術,主要表現在外觀專利上,而核心的發明專利卻少之又少。行業裡一旦出現新發明與新專利,企業之間就會想盡辦法抄襲與仿冒。因此,企業盛行“拿來主義”與“快餐化”,對研發投入少得可憐。
行業供大于求的現象沒有得到緩解。企業建立在同質化、低端化基礎上的産能擴張,并沒有因市場飽和而放緩節奏,相反出現了變本加厲的迹象。價格戰促使行業整合的同時,也使得企業無力進行研發與創新的投入,企業的利潤來源往往通過壓低供應商的價格來實現,使得企業産品在低層次上掙紮。
更多的代步工具在搶奪電動自行車的消費群體。電動三輪車與電動四輪車快速崛起、中高檔自行車需求增多以及燃油汽車消費提速,極大地分化了以電動自行車為代步工具的消費。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提供的信息顯示,去年電動三輪車與電動四輪車産銷量突破1000萬輛。
在行業這樣的大背景下,許多整車企業把目光聚焦到了電動自行車智能化上,希望通過電動自行車的智能化來打破現有的電動自行車制造格局,實現企業轉型與升級的突破。
電動自行車智能化似曾相識
電動自行車的智能化,實際上分為動力系統的智能化與應用智能化兩大方面,或者将這兩大智能化結合在一起,實現
電動自行車的全智能化。
我國锂電自行車在五六年前就開始推廣動力系統的智能化。锂電自行車動力系統的智能化是通過智能力矩傳感器來實現。但是,由于研發與技術條件的限制,當初所謂的智能化锂電自行車存在功能上的缺陷而未被市場接受。随着歐洲、日本等市場對智能锂電自行車需求的不斷增加,引發國内外企業開發智能傳感器的興趣與熱潮。包括德國、日本、中國在内的一批傳感器制造企業在近三四年裡相繼推出了性能卓越的智能力矩傳感器,投放市場後反應良好。尤其是中國幾家企業研發的智能力矩傳感器無論是性能還是價格極具競争優勢而備受市場關注。
那麼,锂電自行車動力系統的智能化具有哪些方面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