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專家們介紹了中國家電行業及相關智能傳感器與智能芯片的發展情況、推廣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經驗和政策,并圍繞傳感器、IGBT器件、集成電路等家電核心零部件,探讨了産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同時,圍繞智能家電、智慧家庭等新興領域,探讨了家電産業的發展方向,研究與關鍵核心元器件協同推進的新路徑。
近年來,在《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多項“強芯”政策的引導以及國家産業投資基金的扶持下,中國芯片産業鍊布局已基本完成,國産芯片“魂芯二号A”“半導體六量子點芯片”等自主研發成果也不斷湧現,在部分領域中打破了國外芯片行業的壟斷局面。
前瞻産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芯片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達到36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将達到11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結合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該報告推算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約為15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将達到50億元左右,增長迅猛,發展空間巨大。但是,與此同時,中國芯片在發展道路上仍然存在着體量小、市場應用進展緩慢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處長任愛光在緻辭中特别強調,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鍊、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中國制造2025》也為中國制造業發展和産業升級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為了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加大力度研發中國自主生産智能傳感器及智能芯片,推進家電産業上下遊協同發展勢在必行。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劉挺在緻辭中表示,無論智能家電還是健康家電,都離不開傳感器對環境參數或者生理指标的感知、離不開芯片提供的計算、驅動支持,可以說智能傳感器和芯片應用是家電智能和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家電制造大國,空調、冰箱等産量均超過世界總産量的一半,随着智能家電的興起,家電産業對智能傳感器和芯片的需求将進一步擴大。将國産智能傳感器和芯片引入家電産業,既能推動中國芯片和智能傳感器的發展,又能為家電産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新一輪的産業升級。
支撐起中國芯片産業對市場增長信心的,除了政策的支持,還有來自家電等相關應用産業對中國芯片和智能傳感器的應用。在主題演講環節,來自海爾集團、華大半導體有限公司、美的集團、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九陽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富達集團、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嘉興斯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蘇州納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瑞薩半導體有限公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海信空調、北京航天愛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甯波科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們相繼發表了演講,分享了各自企業對智能傳感器和芯片的應用情況以及發展規劃。
産業鍊上下遊企業一緻認為,中國是家電制造大國,随着智能家電、健康家電的發展,每台家電上都将搭載多顆、多種芯片,給人們創造更加便捷美好的生活。與此同時,促進中國芯片在家電行業的應用也将對芯片産業産生不可估量的示範效果,賦予中國芯片設計公司高端、通用和商業化的基礎,助力其形成“研發-應用-促進研發-更好應用”的良性循環,促進中國傳統家電行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過渡。
事實上,未來市場對傳感器的需求量将迅猛增長,比如智能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家電、智能手機、物聯網、醫療電子、汽車電子、航空電子等領域都将大量應用傳感技術。有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僅為100億個,而到了2020年,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将激增至1萬億個,圍繞傳感技術的市場需求、應用領域、發展前景都将發生巨大變革。《電器》記者從參會企業代表處了解到,目前,高精度、微型化、微功耗無源化及高可靠性是傳感器的發展趨勢,同時,随着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無線網絡化、生物傳感和量子傳感等理念和技術的發展趨勢也在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為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工信部設立了“工業轉型升級變頻器用關鍵芯片、模塊及應用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此次論壇上同期舉辦了該建設項目的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