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基于學習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不僅熱度重燃,還開始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賦能更多領域。依靠“算法、計算和數據”為驅動力的AI技術演化出諸多“功能”,在機器視覺、語音識别、語義識别、圖像識别、動作控制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并開始廣泛滲透到金融、客服、安防、醫療、無人駕駛、教育和家居等行業,為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家電亦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并在2018年迎來快速發展,全面賦能家電品類。
從被稱為家電行業風向标的AWE2018就可以看出,海爾、美的、長虹、海信、老闆等主流企業已經在新品上應用了大量人工智能技術,對産品持續進行改進,提升用戶體驗,最終解決用戶痛點。其中,最成熟的技術無疑是以語音交互、圖像識别和動作控制為主的交互方式,也是目前人工智能在家電領域應用最大的亮點。
科技公司布局,語音交互卡位AI家電入口
通過對多家企業的走訪,《電器》記者了解到,目前家電企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主要以人機交互為主,其中語音交互應用最為廣泛。談及原因,TCL家電集團CTO邵懷榮博士表示,人工智能是指用機器去實現所有目前必須借助人類智慧才能實現的任務,本質是基于學習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不斷進步,模仿人類思考、認知、決策和行動的過程。邵懷榮說:“人與人之間最方便的交互方式是什麼,人機交互就會朝這個方向發展。而語音無疑是自然交互的重點方向。”
在智能語音進階的過程中,中國企業表現搶眼,科大訊飛、思必馳、雲知聲、捷通華聲、搜狗、百度等公司被人們所熟知,先讓機器“聽到、聽懂、反饋,再讓機器思考、溝通、決策”,成為諸多智能語音企業的願景,也為家電行業提供了全新的“黑科技”。
思必馳CMO龍夢竹表示,公司專注于垂直領域下的智能對話式交互,并以“賦能”為核心的發展戰略,幫助用戶連接萬物,賦能企業,幫助企業打理萬事、溝通萬物。在以智能終端和智慧服務為主的兩大方向上,思必馳在垂直方案中已經和不少家電企業展開合作。
捷通華聲總經理武衛東也在采訪中說:“以全方位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石,捷通華聲已經構建了完善的人工智能雲服務和産品生态系統,從公有雲、私有雲到行業解決方案,全面賦能各行各業,努力實現‘讓每一家企業都擁有人工智能,讓每個人都能享受人工智能的方便與快捷’的戰略。”
科大訊飛則一直堅持“平台+賽道”的策略。科大訊飛有關負責人表示,所謂“平台”,就是把科大訊飛相關核心技術開放給産業和開發者,讓他們在科大訊飛的平台上做自己擅長的應用,即“成就開發者”;讓掌握核心技術的科學家,将技術放到科大訊飛的平台上,讓更多的開發者用到它,同時開發者也會貢獻出數據,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疊代,保持整個生态的快速增長。其中和家電企業的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環。以科大訊飛最新發布的訊飛MORFEI(魔飛)智能麥克風為例,該技術實現了在局域網内智能家居場景控制,打通家庭娛樂系統、照明系統,實現場景連動,并可以連接美的Talking-M無葉風扇和叮咚智能音箱,呈現了MORFEI分布式功能設計,實現多設備智能交互。
談及目前話題點十足的人工智能家電,龍夢竹表示,家電企業都在尋求通過AI技術的加持實現智能優化升級,從而實現全屋智能,對智能家居入口之争也愈演愈烈。
賦能AI家電,助推産品疊代行業升級
将AI技術應用落地,給家電行業帶來的變化不言而喻。近年來,智能音箱、智能電視、智能冰箱、智能空調等産品的落地,讓AI技術與用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整個家電行業的智能化進程正在加快。龍夢竹表示,AI技術賦能傳統家電,從而實現産品的智能升級,在交互手段、産品配置、硬件升級等方面均帶來新的變化。
“雖然AI家電前景看好,但目前應用最成熟的還是語音技術。”武衛東表示,通過使用語音識别、語音合成、語義理解等技術,使家庭中靜止的家電轉變為“能聽、可說、會思考”的智能設備,用戶通過簡單的語音交互便能實現家居設備的控制。他進一步強調,AI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以遙控器或手機APP進行人機交互的方式,給家電行業注入了新動能,并促使整個家電行業進行轉型升級,以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目前,捷通華聲已經和各大家電廠商合作,通過輸出ASR(語音識别)、TTS(語音合成)、NLU(語義理解)等核心能力,為家電廠商提供産品智能化升級的技術保障。提供核心技術的同時,捷通華聲也打造了智能電視語音助手、遠場機頂盒語音助手、智能音箱語音助手等各類語音交互産品,從核心技術到應用産品全面賦能,從而實現讓每個智能終端‘能聽會說、能思考會判斷’。”
雲知聲很早就已經與家電企業展開合作,業務相對聚焦,早在2013年就為樂視打造了具備語音交互功能的電視機。雲知聲聯合創始人李霄寒認為,僅是人機對話和簡單的服務還不夠,用戶需要一個了解自己喜好和特征的管家,下一步的發展應該是主動智能。“随着單品智能産品的增多,互聯能力增強、在線服務的提升,已經開始更好地賦能智慧家庭,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他說。
“确切地說,AI賦能家電已逐漸成為剛需,從近年來家電升級已經可以看出端倪。”龍夢竹表示,思必馳已經接入了上億個智能終端産品,在智能音箱領域與合作夥伴攜手打造了天貓精靈X1、騰訊聽聽、小米小愛同學、聯想智能音箱等多款行業爆品。2018年下半年,思必馳将繼續發力智能音箱市場,不斷拓展智能電視、白色家電市場。目前思必馳已經和海爾、長虹、夏普、熊貓等大型廠商合作,賦能智能音箱、電視機、冰箱、空調等各種家居設備。她說:“任何一款家電其實都有AI賦能的需求,隻不過需求程度還有待市場的促進。”
持續技術創新,推動AI家電發展
站在以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為主的科技公司角度,如何為家電企業提供創新服務?龍夢竹認為,技術的逐漸完善和流通生長是對家電産業智能發展最有利的支持。目前,針對家電領域,思必馳已經推出電視機、電視盒子、音箱等多品類解決方案,包括雙麥陣列、線性四麥陣列、環形四麥陣列、環形六麥陣列等多種技術方案,解決在家居環境下智能終端産品的遠場交互和抗噪等問題,并提供豐富的後端資源内容,滿足用戶的生活需求,讓智能終端産品成為家庭的好助手。
“針對家電企業,我們除了提供語音、語義、人臉識别、聲紋識别相關的AI技術外,還可提供智能機頂盒、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一整套的語音交互解決方案,并且已經在一些項目中成功落地。”武衛東說,“捷通華聲擁有語音識别、語音合成、語義理解、麥克風陣列技術、圖像識别、人臉識别、聲紋識别等12項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并在2011年率先推出了全球首個全方位人工智能開放平台——靈雲平台,30多種人工智能技術SDK全部可以免費下載使用,為各行各業進行AI賦能。”
雲知聲的定位是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在相對細分的物聯網領域為業界提供完整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雲知聲也不斷在産品形态上進行擴展和完善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并落實在家居、車載、機器人等實用場景上。在具體落地的産品形态上,路由器、智能音箱以及功能性家電,都有廣泛的應用空間。比如美的、格力、長虹、華帝等傳統家電品牌,以及斐訊、智伴等新興的消費類電子品牌,雲知聲都參與了其智能化産品的開發。李霄寒詳細介紹了雲知聲一直堅持的“雲+端+芯”戰略。他表示,用戶通過各類硬件、家電的使用調用雲知聲的雲端。通過海量數據的積累與深度學習,讓機器進行決策及提供服務。簡而言之,就是通過雲知聲“從雲到端,再到芯片”的技術,助力傳統硬件産品實現産業躍進,成為智能産品。“但一切的創新和布局,都要圍繞用戶的價值去做。”李霄寒說。
除了時下熱門的語音交互技術,圖像識别和手勢識别也是較為主流的交互方式。以圖像識别為例,海爾、美的等很多企業已經推出帶有智能圖像處理功能的互聯網冰箱,愛圖瓴負責的其中的食材識别模塊。《電器》記者了解到,愛圖瓴從2015年起開始和海爾合作開發食材識别相關産品,可以識别超過135種食材,其中包括飲料、水果、蔬菜等,可以實現冷藏區的食材識别,通過海爾冰箱裡的内置攝像頭,用戶關門之後對冰箱内環境進行圖片采集之後傳送到雲端進行處理,将識别後的結果回傳。海爾在此基礎上添加食材管理模塊,用戶可以在冰箱屏幕或手機APP上查看。愛圖瓴方面表示,其解決方案目前的檢出率和準确度均可達90%。
AI家電并不完美,落地家電應用還需過程
在采訪中,很多家電企業負責人都告訴《電器》記者,人工智能确實能夠改善用戶使用家電的體驗,提升産品性能,但把人工智能看成家電轉型升級的重大技術和核心力量則有失偏頗,更何況目前在家電領域落地的技術還太少。龍夢竹解讀說:“國内外的AI技術在實驗室場景下都取得了較大成果,但落實到商業化應用場景中的技術少之又少。因此,如何将AI技術與大衆生活的剛需相結合成為一大難點。換句話說,探索用戶真實需求的優秀産品經理少之又少,如何将AI技術的價值應用最大化,成為目前發展的一大難點。”
武衛東也坦言,AI技術目前并不完美,離人們的期望還存在一定差距。例如,人臉識别、聲紋識别等身份認證技術,雖然已經達到很高的識别準确率,但由于應用場景的特殊性,千萬分之一的錯誤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另外,由于目前NLU技術(語義理解)的發展瓶頸,市面上大多數的智能産品其實并不太智能,依然需要人為主動地進行操控。總之,距離真正的智能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他說。
談及如何更好地與家電結合,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副教授尹首一認為,家電中應用的人工智能應該具備自然的人機交互方式、一定的自主決策能力和環境自适應的服務能力等特點。以人工智能賦能家電行業的核心應該是“算法+芯片”協同設計的解決方案。就家電而言,在提高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方面,算法和芯片非常重要,二者必須協同設計才能滿足需求。目前人工智能在家電中的應用還非常初級,停留在“增強的人機交互方式”方面,還沒有能夠實現“自然的人機交互”。
至于兩者結合的未來,邵懷榮認為,人工智能在家電上應用的願景是物與人的融合,家電和人的自然交互,以及默默了解、潤物無聲的分析、應對用戶需求,讓家電變得有情感、有生命、有個性。他還強調,AI應該是幫助人類良性發展,而非迎合用戶的欲望。